APP下载

亳州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进展与做法

2021-09-14孙亮吴雪王小龙王伟伟张俊侠刘善斋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15期
关键词:资源化利用亳州

孙亮 吴雪 王小龙 王伟伟 张俊侠 刘善斋

摘 要:亳州市是畜牧大市,随着规模化养殖水平的提高,养殖废弃物逐年增长,全市每年畜禽粪污产生量约460万t。虽然处理后的畜禽废弃物是优质肥源,但未经处理的畜禽废弃物,被当作“废水”“废物”处理,成为农村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造成资源与利用没有很好地“熔合”在一起,形成“花钱浪费资源”困境。自2019年以来,亳州市农业农村局整合畜牧、农技、农发等多部门资源优势,发挥“1+1+1>3”的效应,在全市全区域实行畜禽肥水还田,摸索出“整合资源、就近还田、量化指标、加强监测”的农牧结合、种养循环的有效路径,实现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与化肥减量、农作物增产增效、土壤肥力提升以及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有机结合。在推进畜禽肥水还田过程中,创立了“三合一工程”工作机制,采取了“宣传发动、示范带动、行政推动”工作方式,形成了“群众可接受、财力能承受、技术可复制”工作局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关键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做法与成效;亳州

中图分类号 X71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5-0176-03

1 基本情况

安徽省亳州市辖涡阳、蒙城、利辛和谯城3县1区,位于东经115°53′~116°49′、北纬32°51′~35°05′,属黄淮海平原地带,辖境与黄河决口扇形地相连,国土总面积8521km2、耕地60万hm2,土壤主要是砂姜黑土,主要骨干河流有涡河、西淝河、茨淮新河、芡河、北淝河等。全市属于暖温带半温润气候区,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气温14.7℃、日照2320h、无霜期达216d,平均年降水量822mm、水资源量24.9亿m3,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

亳州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设施蔬菜优势产区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中原优质肉牛、肉羊、生猪和国家第一批特色农产品(中药材)优势区。为整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3县1区均为全国粮食调出大县和生猪调出大县,常年粮食生产面积和粮食总产分别稳定在86.66万hm2、500万t左右,常年畜禽养殖量在7100万头(只)左右,其中生猪饲养量428万头、牛羊饲养量326万只、家禽饲养量6367万只。涡阳、蒙城、利辛3县均承担国家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谯城区承担省级统筹中央资金实施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目前,蒙城、利辛、谯城等2县1区项目正在进行验收,涡阳县项目正在推进中,年底可以完工。

2 进展情况

近年来,亳州市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规模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养殖废弃物逐年增长,全市每年畜禽粪污产生量约460万t。虽然处理后的畜禽废弃物是优质肥源,但未经处理的畜禽废弃物,被当作“废水”“废物”处理,成为农村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造成资源与利用没有很好地“熔合”在一起,形成“花钱浪费资源”困境。同时,在农业生产中,存在长期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降低,致使农产品固有的原生态风味口感变差的现象,亟需补充有机肥。2019年党政机构改革后,新组建的农业农村部门,整合了畜牧、农技、农发等多部门资源,为综合解决畜禽废弃物利用、化肥减量使用压力大、农作物品质降低等诸多难题提供了组织基础。

2019年以来,亳州市农业农村局整合畜牧、农发、农技等多部门资源优势,发挥“1+1+1>3”的效应,在全市全區域实行畜禽肥水还田,摸索出“整合资源、就近还田、量化指标、加强监测”的农牧结合、种养循环的有效路径,实现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与化肥减量、农作物增产增效、土壤肥力提升以及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有机结合。目前,全市有73家规模养殖场实施肥水管网还田,其中生猪养殖场70家、奶牛场2家、蛋鸡场1家,覆盖土地0.97万hm2,涉及种植主体75家。

3 主要做法

3.1 强化组织 市农业农村局统筹协调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规划、科学技术、市场监督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参与试验工作,实现多家职能部门合力办好一件事。市、县区农业农村局均成立以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试验领导小组,统一负责试验的组织领导、工作推进协调等。

3.2 激励奖补 按照资金奖补规定,采用“先建后补”的方式,从国家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资金中,切块资金对试验实施主体予以奖补(各类奖补资金占比目前尚未统计),激发实施主体积极性。市级制定《关于养殖场肥水管网进田项目实施“先建后补”的通知》,按照“项目资金补一点,企业自筹添一点”原则,对参与试验养殖场铺设的管网,按照90、110、160、200mm的不同型号,每建设1m,分别给予45、60、75元不等的补贴;各县区结合实际,从国家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资金中切块,按照30%~50%不同资金比例,对参与试验养殖场的加压泵和厌氧池建设进行补贴。

3.3 政策扶持

3.3.1 调动养殖方和种植方积极性 通过大规模示范和宣传教育,引导养殖场落实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主体责任、找到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出路,提高养殖方肥水还田积极性;引导种植业新型经营主体认识到施用畜禽养殖肥水可以节约化肥使用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农作物品质,进一步可以进行绿色农产品认证,提升农产品收益,提高种植方肥水还田积极性。

3.3.2 破解土地不连片难题 充分发挥村两委和土地承包主体作用,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对于部分不愿意流转土地的农户,将其土地调整到交通便利、土地较肥沃的地块,引导愿意流转土地的农户,把地块调整到一起,破解土地不连片难题。

3.3.3 提高粪肥种植农作物价值 依托实施肥水还田地块实现化肥减量优势,优先对实施畜禽养殖场肥水管网还田的区域开展产地环境和农产品质量检测,帮助开展绿色农产品等认证,促进种植作物等产品市场价值提升。

3.3.4 补贴管网铺设及施粪肥机械购置费用 积极落实施粪肥机械农机购置补贴,同时,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内,用项目资金购置适当数量的发酵粪肥抛撒机,项目验收后移交给项目所在地使用和管理,目前,正在调研具体费用使用情况。

3.3.5 改进粪污收集和处理方式 把规模养殖场原有的通过厌氧池、储存池串联(靠溢流方式)处理粪污模式,改进为建设2个厌氧发酵池,交替使用,由原先的“串联”模式改进为现在的“并联”模式,以保障畜禽粪水能够充分腐熟,更加彻底降解抗生素,降低肥水还田的风险。

3.4 责任落实

3.4.1 评估工作成效 定期监测试验地块土壤和农产品,逐场对畜禽养殖肥水管网还田地块取土壤样品送检;在小麦生长期内,分别于秋种(10月初)、小麦抽齐穗(5月初)、小麦成熟(5月底)3次采样,对比分析施用肥水小麦各阶段的营养需求变化。6月中下旬检测数据全部出来后,进行数据对比分析,评价畜禽养殖肥水还田对土壤质量、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目前,通过已经进行的检测比对发现:一是降低了环境污染的风险。畜禽废弃物的有效利用,减少了畜禽粪污直排风险和臭味异味排放,降低了环境污染的风险。二是种植业生产提高了质量。根据5月19日—20日,对4个同品种、同播期、同播量的试验地块小麦生长情况实地监测结果显示,试验田块中肥水替代部分化肥区小麦平均穗数为628.5万穗/hm2、比全量施用化肥区多39万穗、提高6.6%;平均穗粒数为36.8粒、比全量施用化肥区多1.7粒、提高4.8%。在今春大风雷雨自然环境条件下,经实地观察,施用肥水小麦秸秆粗壮,倒伏发生率明显低于全量施用化肥的小麦。三是农户实现“减投增效”。经检测比对,试验地块实现减少化肥施用量为:纯氮123.75kg/hm2、纯钾75kg/hm2,实现了“减投增效”。

3.4.2 督促各方同向发力 在秋种、夏种等关键农时季节,组织现场观摩调度活动,推动种植方和养殖方对接,共同做好畜禽养殖肥水还田工作。对养殖方采取约束性政策,要求其作为产生粪污的主体,负有落实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主体责任,积极配合处理粪污;对种植方采取激励政策,优先申报绿色农产品认证和融入长三角供货企业、使用有机肥补贴等。

3.4.3 防范粪污资源化利用环境风险隐患 一是加强监测。农业农村部门派出2人以上专班,到试验场进行肥水、土壤取样,采取盲样形式送检,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检测,密切关注土壤重金属和总含盐量变化趋势,肥水检测结果符合还田条件后方可施用。二是总量控制。种植农作物前,根据土壤养分含量、作物需肥量和畜禽养殖肥水养分含量,逐场为每个实行管网还田的畜牧养殖场制定畜禽养殖肥水还田量,实现“一场一配方”,进行总量控制,避免过度消纳。三是充分腐熟。按照夏季4个月(6—9月)、冬季8个月(10月—次年5月)的标准,采取双膜厌氧发酵模式,对粪水进行充分腐熟,实现粪水变肥水。

3.5 支持保障

3.5.1 形成合力

3.5.1.1 成立试验小组 成立以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试验参与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废弃物利用试验小组,试验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小组成员对各自负责的试验环节的数据负责。

3.5.1.2 整合资源 市农业农村局整合畜牧、农技、农发3个中心资源优势,组织实施“三合一工程”。其中畜牧部门指导规模养殖场粪污规范化处置,测算每万头猪当量的养殖场建设厌氧发酵池和肥水储存池总容积量、配套消纳土地面积;开展还田前肥水pH、盐分、养分、重金属、卫生学指标含量检测。农技部门负責土壤和农产品采集检测,并依据肥水和土壤检测的氮、磷、钾含量,按照肥水替代25%、50%的基肥氮素,计算化肥减量和肥水还田量;开展肥水还田效果田间对比试验示范和效果评价等。农发部门开展市场调查,确定90、110、160、200mm的不同型号管材铺设要求和使用年限;核算管网建设成本,制定奖补政策;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管网进田建设。

3.5.2 技术指导

3.5.2.1 强化指导 市、县区两级主管部门成立技术指导小组,建立双包保责任制,实施网格化管理;指导养殖场对产生“废气”进行合理利用,消解沼气,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为种植户组织技术培训,并定期逐场现场指导种植户按规范应用畜禽养殖肥水田技术。

3.5.2.2 制定标准 通过对肥水还田配套设施建设、畜禽肥水还田规范处理、肥水还田管网设计与建设、肥水还田前检测、耕地土壤监测、肥水基肥还田施用、厌氧发酵产生的气体利用等7个方面技术环节的实地指导,测算出每万头猪当量的养殖场,需建设厌氧发酵池和肥水储存池总容积不少于7000m3、配套消纳土地面积不少于86.66hm2;肥水pH在5.5~8.5之间,指标符合要求后方可还田。2019年9月审定编发了《亳州市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提标升级技术指南(试行)》;2021年4月审定编发了《亳州市畜禽规模养殖场肥水还田技术指南(试行)》,被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地方标准制定计划。

3.5.2.3 现场推动 依托南京农业大等科研机构,邀请杨兴明教授等专家对养殖场进行现场指导,现场发现问题、现场讨论问题、现场解决问题。

3.5.3 总结宣传 采取行政发动、示范带动、现场推动等方法,通过由点及线、由线到面的方式推动工作开展。2019年8月份以来,坚持利用周末时间,不间断地召开观摩会,组织市县(区)农业农村、畜牧、农技(土肥)、农发等部门以及有愿望的养殖场负责人,逐个试点场现场观摩、现场培训、现场研讨、现场解决问题,示范带动工作开展。

4 下步工作计划

4.1 实施畜禽粪污全量还田 在推进畜禽肥水还田基础上,谋划实施固态粪污发酵还田技术方案,推进畜禽粪污全量还田。

4.2 丰富“三合一工程”内涵 在立足肥水还田、有机肥替代化肥基础上,加入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中心的部门资源,推进绿色农产品认证工作,进一步丰富“三合一工程”内涵。

4.3 强化对比检测、监管 建立基础数据库,强化检查数据应用。通过3~5年的土壤监测和数据分析对比,总结梳理畜禽养殖肥水还田地块土壤结构和环境质量安全性等变化趋势,为畜禽养殖肥水还田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责编:王慧晴)

猜你喜欢

资源化利用亳州
司尔特亳州公司打造谯城区特色复合肥品牌
基于区块链的亳州中药共享物流研究——以白芍共享物流为例
亳州司尔特——助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居· 文化
泸州白酒企业酿酒产业链副产物资源化利用进展
种养废弃物预处理技术可行性分析与实践
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装备及应用案例
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应用分析
黄蜀葵花期不同组织器官中多类型资源性化学成分的分析与利用价值挖掘
我国浓海水资源利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