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续写民族精神新篇章

2021-09-14陈艳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21年8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革命民族

陈艳

一、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和中国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华民族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为挽救国家危亡,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几乎没有间断过。然而,历次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也好,鼓吹爱国救亡和变法图强的戊戌维新也好,一次次奋起,又一次次失败。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主义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五四运动的爆发,正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危机步步加深的背景下,各种社会矛盾斗争的总爆发。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遭受外交失败,再一次陷于民族危难。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顾维钧曾回忆道:“以前我们也曾想过最终方案可能不会太好,但却不曾料到结果竟是如此之惨。”中国人民彻底清醒地认识到“公理难伸,强权未已”,爱国风暴汹涌而至。与以往旧民主主义革命不同,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社会各阶级群众第一次共同行动,使五四运动有了前所未有最广泛的革命力量;“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改造强盗世界”等主张彻底打破近代以来的“尊洋主义”,赋予反帝反封建斗争新的内容;各种群众组织“直接以革命手段行使平民的政权”,使运动迸发出惊天动地的革命斗争力量,救亡图存由此翻开新的篇章。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在当时,爱国首先是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帝国主义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卖国行径;进步首先是反对阻碍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一切腐朽没落的东西,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民主首先是推翻专制独裁的旧制度,实现最广大人民的解放和民主、自由;科学首先是探索指导中国人民改变受奴役、受压迫地位的科学真理和发展道路。五四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的先进价值观,深深积淀在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精神动力。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有一个共同的源头,就是爱国的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五四运动作为伟大的爱国运动,点燃了振兴中华的新希望。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表现出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五四运动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与以往的爱国主义相比较,具有历史进步性和鲜明时代性。这种爱国主义不是盲目排外,而是为了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不是故步自封,而是与民主和科学精神紧密联系,追求发展进步;不是空发议论,而是付诸行动,以“直接行动”投入反帝运动。

二、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因遭法租界巡捕的袭扰,从上海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就是在这条游船上,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革命的航船,从这里扬帆起航。这条游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红船,一直接受着人们特别是共产党人的瞻仰。一个大党诞生于一条小船。从此,中国共产党引领革命的航船,劈波斩浪,开天辟地,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伟大的革命精神。“红船精神”正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无不与之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这条红船扬帆起航,就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推动中国历史前进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领导核心作用。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

三、井冈山精神: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

井冈山地处湘东赣西边界,南岭北支、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距江西省吉安市中心城区吉州区约130公里,距井冈山市新城区(红星街道)35公里。1927年10月,毛澤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以宁冈县为中心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此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历史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培育和形成的革命精神。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和升华,是值得全国人民珍视的精神瑰宝,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四、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的内涵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利,形势严峻。1934年10月初,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向中央苏区腹地推进。1934年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5个军团以及中央、军委机关直属队共8.6万余人,从瑞金、古城等地出发,开始长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14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五、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延安精神的灵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延安精神的思想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延安精神的本质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延安精神的显著特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在这片古老的黄土地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艰苦奋斗了13个春秋,他们以坚定不移的崇高信念和勇于开拓的创业实践,使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和武装斗争的统帅部,并在拯救民族危亡和争取人民解放的血与火的斗争中创造了辉煌业绩,培育和铸造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奋进之魂——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结晶,是我们克敌制胜的坚强精神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延安精神内涵丰富,它的原生形态主要是延安时期形成的抗大精神、延安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张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和劳模精神等。延安精神是各个原生形态精神的总汇,各个原生形态精神是延安精神的生动体现,是原汁原味的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彻底的革命精神,是升华了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时代精神,是展示中国共产党人形象的群体精神。作为一种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是贯穿于党的理论与思想中的精神气质,是内化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中的灵魂。

六、红岩精神:刚柔相济,锲而不舍的政治智慧;“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善处逆境,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

红岩精神贯穿于南方局从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初期,在国统区充满艰难险阻的斗争历程之中。红岩精神的产生,与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直接相连,与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处的特殊环境、所进行的特殊的斗争紧密相关。红岩精神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特别是领导国民党统治区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实践的产物,是在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负责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并领导中共国统区组织期间倡导和培育起来的。这种革命精神因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在地——重庆红岩而得名。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作风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体现,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展示和升华。红岩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沃土,植根于几千年来中国人民身上所凝聚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和传统美德的表现和升华,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七、太行精神: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奋斗、无私奉献

太行精神是在抗战时期形成的以爱国御敌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其内涵是极其丰富的,但是最本质的是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类幸福敢于赴汤蹈火,不怕流血牺牲、不畏艰难险阻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太行山,是中國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位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山脉北起北京市西山,向南延伸至河南与山西交界地区的王屋山,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400余公里。它是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缘,也是黄土高原的东部界线。抗战中,八路军浴血奋战在巍巍太行山上,用生命、鲜血和钢铁般的斗志,依托有利地形,特别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同侵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在极其艰难、复杂、曲折、险恶的斗争环境中,培养、锻炼了一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文武英才,形成了难能可贵的太行精神。

以巍巍太行为依托的晋冀鲁豫边区是华北敌后最大的抗日根据地。根据地的创建倾注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心血。凝聚了八路军指战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百折不挠、浴血奋战、不怕困难、团结御侮的民族精神和气节。因此,太行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太行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集中展现。

八、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创造了弱国打败强国的光辉业绩。

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战争从1931年开始到1945年结束,经过了14年艰难曲折的历程。14年的抗日战争包括局部抗战和全国抗战两个时期。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准备,后者是前者的继续和发展。1931年至1937年是6年局部抗战,虽然军事行动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及上海等局部地区,却是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相互推动、共同发展的,它既是抗日战争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又对发动全民族抗战产生重要作用。1937年至1945年是8年全国抗战,这是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的一次决死的战争,其广度、深度、范围和影响都是空前的。

抗战精神的特点:(1)从国家、民族、阶级与政党的关系上说,它是属于全民族的,而非某一阶级或政党的。(2)从地理上讲,它是全国性的,而非某一区域的。(3)从时间上讲,它是富于时代特点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20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的集中体现。(4)从认识论的哲学层次上讲,它是中华民族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实践的思想认识的抽象与概括。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可以说,伟大的抗战精神,是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百折不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对于当今时代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当年,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如今,抗战精神依然充满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是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征程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作为新时代的主人翁和建设者,我们应当从抗战精神中汲取营养,将伟大的抗战精神转化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勤奋学习,扎实工作,奉献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追求之中,不断以新的辉煌成就来告慰抗战英烈和前辈!

九、西柏坡精神: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精神

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坐落于太行山中的河北省平山县。自1948年5月至次年3月间,这里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大决战期间人民解放军的最高统帅部。从这里,中国共产党走出深山,走向全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西柏坡原是一个普通的小山村,距平山县城80余公里,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有100多户人家,群山环绕,河两岸滩地肥沃,稻麦两熟。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就是老革命根据地之一。在全国胜利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陕北,于1948年5月26日到达西柏坡。中共中央五大书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齐集于此。

1948年5月,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建立了解放全中国前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中共中央在这里领导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并于1949年3月召开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时期,党所面临的革命形势是即将最后夺取全国政权以建立新中国,党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党的主要任务是由革命战争向和平建设转变;党所面临的全新课题是由革命党和局部执政向掌握全国政权的执政党转变。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歷史转折时期,我们党形成了西柏坡精神。

十、雷锋精神: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雷锋(1940—1962),湖南望城县人。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短暂的一生中帮助了无数人,“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

雷锋经典语录:“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世界上最光荣的事——劳动,世界上最体面的人——劳动者。”

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时代楷模。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十一、伟大抗疫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2020年,一场骤然袭来的大疫,以如此刻骨铭心的方式,植入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传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来势汹汹的严峻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决心,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夺取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的奇迹。伟大精神总是在历史进步中不断丰富、在灾难考验中不断升华。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的人民,在五千多年历史长河中,孕育而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伟大抗疫精神,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是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一次极大升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深邃的精神意蕴。

生命至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举国同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舍生忘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尊重科学——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命运与共——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伟大抗疫精神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背后有其深层次的生成逻辑和价值底蕴。伟大抗疫精神展示了中国人民前所未有的精神风貌,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伟大抗疫精神高扬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斗争精神,极大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伟大抗疫精神彰显社会主义中国砥砺前行的强大意志,极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决心。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十二、脱贫攻坚精神: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中华民族对摆脱贫困、丰衣足食有着深深渴望。近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的腐朽和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政局动荡、战乱不已、民不聊生,贫困的梦魇更为严重地困扰着中国人民。摆脱贫困,成了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革命民族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MINORITY REPORT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中国的出行革命
传承 民族 文化
粉红革命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