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课程思政的探究

2021-09-13张囡囡

计算机与网络 2021年14期
关键词:背景思政教学模式

张囡囡

本文分析了大数据给课程思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在大數据背景下进行课程思政需要遵循的原则,依据原则给出了课程思政如何结合大数据开展的策略,最后,对课程思政日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再次强调:“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目前,高校课堂思政还属于起步阶段,普遍存在教学方式老套、融合思政要素生硬、学生接受效果差等问题,影响了课程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国家大数据战略为提升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实效性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大数据对课程思政的影响

大数据具有数据规模大、数据来源多、增长速度快、数据类型丰富、信息价值大、获取速度快和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等特点,课程思政面对大数据的冲击,既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提升教学效果,同时,也给教学的具体实施带来了挑战。

大数据背景下课程思政遇到的机遇

丰富了教学模式。大数据技术转变了传统以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专家自动答疑模式、智慧课堂模式等新的教学模式。

丰富了教学资源库。海量的数据给授课老师提供了很多有效的资源。任课老师可以随时随地搜索到与课程相关的资源,包括思政案例、名师课堂和练习题等辅助资源,这些资源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课程的深度。

丰富了教学反馈手段。利用计算机技术采集、分析和应用数据,可以帮助教师获得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学习行为信息,使得精准教学、差异化教学变成了现实,既能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又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丰富了学习工具。大数据时代,电子设备、网络、即时通信和海量数据的便利获取与利用,包括各种慕课和教学资源库的共享,使所有学生都能平等地获得知识,突破了学校、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为创造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

大数据背景下课程思政遇到的挑战

学生面对网络的纷杂信息,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部分学生可能会失去辨别能力,一来容易受到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二来容易受到网络诈骗的袭击。

学生长期通过网络信息了解各种各样的内容,思想前卫;而教师还停留在传统教育的层面上,思想老化。师生之间观念上容易产生代沟,影响授课效果。

大数据时代,学生能够享受网络交流、购物、游戏的乐趣,容易沉浸在网络世界中,极端地依赖网络,容易使学生对学习消极应付、丧失人生目标。

大数据背景下,资源碎片化现象严重,挖掘出正确、有效、系统化的知识数据不再容易,网络中各种教学资源之间相互独立,资源的使用率和曝光率很低。

大数据背景下课程思政开展的策略

由经验教学模式转变为精准教学模式

信息时代,大数据、教育平台的应用使精准教学变成了现实。如今DM,OTT,LBS,TMT等技术已经相对成熟,高校应利用好大数据这一发展机遇,结合大数据背景发展课程思政的精细化、个性化教学,真正做到精准教学,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由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

不管是专业理论知识还是道德教育,都应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做法,从学生出发以学生的学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大数据开放共享的特性,为以学为中心提供了技术支持。

由生硬融合思政转变为有序小步融合

教师要依托大数据技术,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知识水平,挖掘社会时事热点,采取多种教学模式,营造学科知识和德育知识相互渗透的学习氛围,让思政教育功能更加突显。

总之,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思政育人的时空限制,改变了课程思政的传播模式,丰富了思政要素的挖掘渠道,改进了思政教学的手段,拓宽了思政效果的监管方法,让课程思政建设更具时代特色,为培养高质量人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背景思政教学模式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等腰直角三角形背景下的旋转相似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比大小,想背景,悟本质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跟踪导练(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