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事件中网络受众话语权及影响力的研究

2021-09-13鲍姝语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1年15期
关键词:话语权微博受众

【摘要】微博作为自媒体时代的典型代表,成为了其受众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影响人们对于公共事件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传受关系发生了改变,同时受众话语权的地位得以提升。研究尝试以微博为例,探讨公共事件中网络受众话语权的表达及其产生的影响,从信息传播效果、舆论内容生成和受众特征的变化三个方面来进行文献综述,最后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受众;话语权;微博;公共事件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15.053

1. 引言

微博的诞生不仅加深了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连接,也为更加多样化的公共空间的形成,更有活力的公共生活的产生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互联网受众在这类自媒体平台上活跃,创造出了不同于传统媒体受众的话语表达方式。尤其是在公共事件中,舆论风向的形成往往和受众的话语权息息相关。研究目的在于挖掘受众话语权得到重视的原因和其在自媒体时代上的运行机制,在公共事件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并探讨微博平台上受众的地位变化和受众话语权的发展脉络。

2. 微博与其受众的整体特征

2.1 传受关系的改变

作为新媒体时代具有代表性的网络信息平台,微博的使用门槛之低、投入之低、兼容性之强,提供给受众的信息内容、形式、数量均十分丰富,因而也能受到多数互联网用户的喜爱。中国社科院的报告指出,微博用户中73%以上的人已将微博作为重要的信息来源。

媒介是人的延伸,微博作为互联网背景下产生的新媒介,不仅给信息传受方式带来了改变,也使得传播主体发生了位移。传统的信息分发方式可以概括为大众传媒机构传播为主,普通受众则处于信息接收或者二次辅助传播的地位,过去被精英阶级和权威机构所垄断的话语权利被微博这类自媒体的流行打破。受众从被动方成为了积极的发言方,甚至能在一些舆情事件里引导事件发展。这种传受关系的改变导致话语权重新分配,各阶层社会群体有了便捷渠道得到应有的重视,民众与政治、经济团体之间的交流互动更为直接,也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

2.2 受众话语权地位的上升

受众话语权是受众对媒介话语因素合法占有与使用的权利和能力。受众作为经手信息的接收者和潜在的传播者,其具有符号生产能力和文本生产能力。在转化的过程中,原始的文本信息可能会受到受众本身经历和当下社会背景的干扰,以此达到文本再生产的效果。但考虑到受限于自身资源匮乏和认知局限等因素,受众在话语表达上是处于“相对主观”的状态,加之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可能由于解码编码机制而带有时代色彩和背景影响,因此对于受众而言话语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对自由”而受限的。在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构建的拟态环境中,由于传受关系发生改变,受众角色由被动而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网络环境之下,受众拥有了更加广泛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新媒体在信息传播的领域内具有速度快和触达范围广的双重优势,用户能够更加简便快捷的接触到各种类别的信息。平台在此过程中提供中台和环境,作为信息接受和传播的主体其自身性质和功能也更加复杂。微博用户可以发表博文内容,发表评论讨论来和其他用户在平台上交流所获得的信息,以此达到自我表达、获取意见认同或者是建立地位的目的。微博本身则会通过平台的运营策略、业务需求和算法逻辑来维持社区的活跃度,帮助现实中的普通受众获得流量与曝光,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内容和各领域各圈层的意见领袖。在线上舆论和信息表达的过程中,不管是普通受众还是意见领袖,他们的言论越发重要,甚至能够左右整个事件的发展和走向。

3. 受众话语表达释放的界限

受众之所以能够在微博这类媒体上畅所欲言,与其对自己所处的现实世界和媒体营造的拟态环境界限认知有一定的关系。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可避免地会根据自己的人生价值、认知积累、兴趣爱好、主观需要、预设态度及其立场来完成拟态环境的主体建构,从而在我们的大脑中形成一种认知图式,即主观环境。拟态环境的建构是互联网空间比之于现实世界的优势,其成本更小、但也更容易达到。用户在使用微博的过程中,不断通过话语表达的释放来使得该环境向自己期待的方向慢慢靠近,环境则反向作用于受众本身成为代替受众心理预期中现实世界的存在,甚至于超越现实的重要性,此时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的界線已经慢慢模糊。受众更加愿意在这个环境中进行自由的话语表达,如同沉默的螺旋一般,受众不断的表达导致信息不断的增多,受众话语权的影响力随着积累和反馈也在逐渐上升,因而受众的话语权在这类网络自媒体平台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微博拉近了现实和虚拟的界限,但也存在着局限性。首先,针对微博的目标用户而言,大多以年轻人、城市居民为主。相较于真实而全面的现实世界,微博的覆盖面还远不够大,因而其所能触达的边界是有限的。如果只是着眼于微博这一个载体,而放弃了社会的变化趋势,容易产生不准确甚至是极端的判断

4. 受众话语表达对公共事件产生的影响

4.1 积极功能

在舆情事件中,微博内激起的高热度曝光、浏览和点击量充分体现出受众正在以一种积极的参与态度加入到社会事务中来。类似于社会的“安全阀”,微博赋予受众以足够的空间来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各项权利意识,来达到缓解冲突、排解情绪的作用。

公民新闻的流行使得普通自媒体平台用户在信息传播的环节里有了新的角色:爆料者,通过描述、记叙、披露公共事件的信息,受众更加愿意自发地参与到新闻生产和传播的环节中去。微博发展模式也从用户最初晒心情记录生活,到跟踪溯源社会事件和重要新闻从而引发各界关注,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面对公众新闻和舆情事件,微博能够以尽可能快的速度传达各阶层受众发布的一手消息。同时在近年来网络社区制度法规逐步完善的大环境下,其可信度和公信力也在进一步提升。通过官方认证账号和实名认证账号等措施,希望能够保障信源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以起到正面导向的作用。进一步加强社区发文审核规范,遏制谣言传播和不良信息的发布。

4.2 不足与限制

作为传播环境构建的主体,中台的运营方则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把控住信息的数量和传播方式,设置议程、建立筛选机制;反观信息的实际发出方和接受者会因此丧失一定的主动权。以微博为例,严格来说用户并没有完全自由的言论表达权利。涉及到公共事件中微博用户发表的博文不能带有违禁词,被其他用户举报之后经由微博管理员审核不过关也会被删除。微博评论的权利下放则更加明显,除了用户可以修改自己博文的评论权限外,平台也有相对应的审核和监管机制。

相较于官方而言,民间舆论场所携带的信息纷繁杂乱,真伪难辨,给公共事件的传播增加了谣言滋生的风险。信息失真、以讹传讹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后真相时代受众越来越倾向于相信他们希望看到的所谓“事实”,而忽视了信息源的真实情况究竟是如何。现在市面上大多头部应用软件都在号召实名制,但更多网友还是倾向于匿名“冲浪”,发布不负责任的言论,导致舆论环境的混乱。因此自媒体平台需要设置议程,以保证受众话语权力在得到一定程度释放的前提下,溯源谣言和假新闻,营造和谐健康、平等自由的虚拟社区氛围。

5. 小結

微博平台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在网络中迅速蔓延并已渗透至人们传统的社交活动中,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生活方式。传受关系的改变,导致其受众的话语权在主观环境和拟态环境的交界处释放,使得受众的话语表达影响能力进一步提升,赋予其在公共事件中的发声能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未来研究方向可以考虑站在受众的角度上,探讨公共事件中的舆论表达是否对受众本身存在反作用力。也可以从传播心理学入手,研究如何利用好受众话语权才可以达到传播主体期待的正面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金春郊.网络传播对受众话语权的重新分配[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2,32(05):86-89.

[2]曾文莉.受众话语权力三重悖论之辨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04):159-160.

[3]付靖芸,陈婉秋.网络环境下受众话语权异化的解析[J].文化与传播,2019,8(03):73-76.

[4]赵建国.“拟态环境”与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J].新闻界,2008(04):92-93.

[5]黄晓朦.社交媒体时代,受众话语权的得与失[J].科技风,2019(10):223+226.

[6]张晨阳.自媒体时代微博热的喜与忧——基于受众角度的分析[J].中国出版,2011(20):18-21.

[7]尹韵公.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0[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8]罗文俊.新媒体环境下官方和民间舆论场的互动——以“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为例[J].东南传播,2019(07):117-118.

作者简介:鲍姝语,湖北宜昌人,硕士学位,中国传媒大学,研究方向:广播电视学新媒体传播,跨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话语权微博受众
传统媒体所办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分析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陈年凡客创始人
争衡·重塑·掌控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