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辆开上了高速公路的汽车

2021-09-13林莽

鸭绿江·华夏诗歌 2021年6期
关键词:诗人诗歌生命

林莽,原名张建中,1949年11月生于河北徐水。“白洋淀诗歌群落”主要成员,20世纪70年代末“今天文学研究会”、80年代末“幸存者诗歌俱乐部”成员,北京大学诗歌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理事。出版诗集、诗文合集、诗画集10多部,编辑和主编诗歌选集、专辑几十种,撰写诗歌评论和序言等百余篇。现任《诗探索·作品卷》主编。

我与诗人陈克锋见过几面,也曾读过和编发过他的一些诗歌作品。他在北京中国交通杂志社任主编,留给我的印象是:专注、认真、诚恳、努力进取,就如同一辆刚刚开上了高速公路的汽车,在不断的加速中前行,进取是他唯一的选择。

陈克锋是山东临沂人,那座城市和沂河都留给了我很好的印象。那里是王羲之的故里,那里有一群年轻而富有活力的诗人。他们的作品都有独到之处,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陈克锋就是其中优秀的一位。

陈克锋应该是当下中国有着典型意义的年轻诗人,生于1976年,童年和少年经历了日子依舊艰辛的乡村生活。在那个看到了一些希望的改革初始年代,他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走出了生养他的村庄,走出了无法实现自己追求的小城。从小经历乡村生活的清贫和劳苦,让他具有了一种坚韧、倔强的性格,一种永不服输的进取精神。

陈克锋把自己定位为“北漂”,一位从一无所有,经过努力奋斗而具有了一席生存之地“心灵一直在漂泊”的城市打工者。我想北漂应该分为两种:一是上学后留在北京的创业者;二是从农村、乡镇或中小城市到北京打拼的文化青年。陈克锋是后者,他们比第一种更艰辛。他和千千万万从乡村走向城市的有志青年一样,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心灵煎熬与苦苦挣扎后,依旧奔波在实现理想与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

也许陈克锋是有幸的,作为“北漂”一族,在生存压力无处不在的境遇下,他以诗,这种表达自己、释放心灵和寄托精神的方式,记录了自己的生活、心路历程和生命的诉说与希望。

陈克锋来到北京已经13年了。而他的诗歌创作始于更早时间。早在上中学时他便爱上了诗歌,19岁发表了第一首诗《窗外》。他生于山东沂南(诸葛亮出生地)一个名为“汪家庄”的村子。因为是家里最大的男孩,他从小就帮助父亲干农活。即使在外读书和工作期间,休假日还要回家帮忙。这种磨练让他养成了不断努力的韧性。同时也让他深深体会了乡村的农耕生活,以及父辈的艰辛与劳苦。这些在他的诗歌中都有着充分的体现。

陈克锋的诗歌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母亲的北京城,体现了一位母亲从故乡到京城那一段生活经历。二是父亲的汪家庄,反映了父亲的辛劳与许多乡村生活的情景。三是自己的北漂经历,表达了自己和同代人中北漂一族的生活与生命体验。

在母亲的北京城中,他写一位母亲出于对子女的爱,无奈地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大城市,这里的一切让她惶恐。但为了儿女,她努力、隐忍,对于城市生活哪怕有再多的不适应,她依然以一位母亲的韧性和爱心,咽下自己的苦痛和泪水,呵护着儿孙的幸福。

在父亲的汪家庄中,写的是他所熟知的一个属于父亲、母亲,也属于自己的故乡。童年记忆、质朴的土地、少年的快乐、生活中的亲人、熟悉的乡亲、艰辛而又铭记在心的日子……这一切都深深地印在他的生命中,内化为一个人的精神之根。

在写北漂经历的诗歌中,陈克锋描述了更多的生活细节,从平民视角坦露了刻骨的体验与复杂的心境。住出租屋、坐公交、挤地铁、孤单中的思乡与苦闷,与一只流浪猫的相互怜悯与相互温暖,那种漂泊感来得那么具体而真切。自我的苛求与不断的来自现实的挑战,恋爱、结婚、生子……这所有的一切,陈克锋在诗歌中都给予了充分的体现。这是来自一个诗人的记录,它既是属于诗歌的,也是属于社会学的,它们的价值高于一般意义上的诗。

我以为,诗人不是为虚荣而写作的,也不是为文学史,更不是为什么主义或流派而写作的。诗歌是人与世界对话的艺术方式,它以语言表达我们对世界、对人生、对生活的感知、体验与领悟,并以其真挚而内在的情感引领我们穿越时空。诗人首先应该是一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活生生的人,然后才是一个诗人。那种虚妄地为文学史,为什么主义或所谓现代性的媚俗,使一些人走上了歧途,也给我们的诗歌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近几年写农村生活的诗歌很多,写父母,写故乡,写打工生活的艰辛与困苦的诗更是连篇累牍。让人记住的,却少之又少。有许多的诗歌只是模仿与跟风之作,或是只有一些概念和空洞的词语,诗中根本没有实实在在的人的生命体验与现时生活的认知与发现。

而诗人陈克锋不是这样的,他以一个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一个书写自己生活切身感受的诗人,写出了生活中那些细微的体验,亲人间的理解与隔膜,也写出了同情、怜悯与爱,还写出了生活中的痛感。

那些树丛,那些田地,那曾经光着脚板走过的土地,那种田园生活中的冥思和期盼,它们是那样熟悉、亲切,近在咫尺。我想,陈克锋的生命中一定积累了祖先和故土的情感与灵性,因而他的认知与表达才是那样的意蕴深远,浑然而质朴。对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对父兄,对祖先的敬重与虔诚的爱,让一个人,有了情感的根。正是这些融入生命与血液的真情,成就了诗人的一首首佳作。

我们是一个源于农业文明的大国,只有近年的发展才刚刚走向初始城市化。我们的生活方式在变化之中,但我们的许多人,还有着无法摆脱的中国农耕生活和乡村生活的情感与丰厚的记忆。一批同陈克锋一样的文化青年,他们有了新的城市现代生活的阅历,他们开始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关照自己曾经生活过的乡村。这些诗人写出了新的乡村诗歌,为我们的诗歌带来了新的生机。

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是个人生命经验和人类文化经验的综合呈现。诗是语言和情感的艺术,从中国古典诗歌的风、雅、颂,到现代汉语诗歌,表现手法可以不同,但一个诗人,一个艺术家,都离不开他生活与生命中的真切体验,离不开后天的学习和积累。只有表层的想法和简单的社会意识,还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诗人。

诗人陈克锋,已经在诗歌艺术这条路上走了20多年。他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相信,他会继续走下去,撷取更多的成果。

猜你喜欢

诗人诗歌生命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诗人”老爸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愤怒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诗歌过年
No.3 最佳小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