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广西内河水运发展分析

2021-09-13马财林

中国水运 2021年7期

马财林

摘 要:广西背靠西南中南、面向东南亚,东临粤港澳,拥有我国西部地区唯一出海口,是东盟国际大通道和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重要枢纽,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和粤港澳大湾区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政策的相继出台,广西水运的战略地位空前提升,水运发展迎来重要历史机遇。

关键词:西部陆海新通道;广西内河航道网;船舶运力;码头泊位

中图分类号:U6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6—7973(2021)07-0009-03

广西背靠西南中南、面向东南亚,东临粤港澳,拥有我国西部地区唯一出海口,是东盟国际大通道和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重要枢纽,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和粤港澳大湾区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政策的相继出台,广西水运的战略地位空前提升,水运发展迎来重要历史机遇。

1 广西水运发展现状分析

1.1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基本形成以“一横三线”为主骨架,干线畅通、设备较完善的内河航道网。南宁至贵港西江航运干线,左右江南线通道,红水河中线通道,柳江和黔江北线通道,构成了广西“一横三线”的内河航道网,成为连接西南地区与粤港澳地区的水运大动脉。根据交通运输部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数统计,广西区内河航道通航里程5707公里,等级航道里程3487公里,分别占全国的4.5%和5.2%,占珠江水系的36.7%和34.9%,其中,Ⅱ级航道582公里,Ⅲ级航道621公里,Ⅳ级航道717公里、Ⅴ级航道321公里,千吨级以上航道1203公里,占总里程的21.1%,占珠江水系的45.9%。

船舶运力规模快速增长,平均船龄日趋年轻化。截至2020年底,广西区共拥有内河船舶6936艘。其中,货运船舶6613艘,占运输船舶总数的95.34%,同比增长8.43%;客运船舶323艘,占运输船舶总数的4.66%,同比增长3.53%;净载重量89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2%;内河船舶的平均船龄为11年,其中,客船平均船龄11.8年,货船平均船龄10.8年。

港口泊位能力不断提升。截至2020年底,广西内河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528个,占全国的3.0%,占珠江水系的29.5%,综合通过能力为货物1229.11万吨、集装箱212、69万标箱、2144万旅客。2020年广西内河港口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1亿元,同比增加11.4%。其中,新开工港口项目3个,续建项目5个。

1.2水路生产保持增长

内河港口吞吐量增长稳定。2016-2019年广西区内河港口累计货物吞吐量为5.05亿吨,年均增速1.4%,其中,集装箱累计吞吐量为381.1万TEU,年均增速11.9%。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2020年广西内河港口吞吐量大幅增长,2020年,内河货物吞吐量累计达到1.73亿吨,同比增长了40.47%。内河港口企业集中度高,截至2020年底,广西共有港口企业215家,其中,内河港口企业135家,沿海港口企业80家。内河港口企业集中度较高,主要分布在贵港市,贵港市企业数量接近75家。

内河航运企业数量众多。截至2020年底,广西共有航运企业369家,其中,内河航运企业321家,占全区航运企业的87%。运力规模超过10万载重吨的企业有28家,超过20万载重吨的企业有8家,均在贵港市、南宁市。贵港市拥有内河航运企业131家,占全区航运企业的35%。

货运量增长态势良好。随着西江航运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广西矿建材料水路运输市场需求旺盛。2020年,广西区全年完成内河货运量2.75亿吨,货物周转量1186亿吨公里。

2 存在的问题

2.1航运企业综合竞争力有待提高

(1)航运企业规模小,运营管理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广西内河航运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小微企业或家庭单船公司大量存在,缺乏能够带动海运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大企业间规模竞争不充分,技术进步相对缓慢。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专业化程度不高。部分中小型企业管理水平较低,在节能环保、安全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加快转型升级。企业融资困难,金融支持政策少,运价波动敏感,议价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

(2)船员和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紧缺。广西水运企业均面临较为严重的人员配置问题。西江乃至全国水运市场都存在船员严重短缺,市场船员供不应求,各航运公司处于“抢员”的状态。船员工资成本上涨、流失率高、培训和招聘困难,导致部分船舶被迫停航,直接影响了广西水运企业的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港口的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港口管理在高层次创新管理人才和技术领军人才的缺乏,主要表现为业务、技术、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人员配备不足,业务骨干和高水平技术人员缺乏,员工老龄化趋势明显,人才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3)航运服务要素有待进一步拓展。广西北部湾港整合至今,其港口自身业务均得到长足发展,港口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但是相比国内其他主要沿海港口,一方面北部湾港自身仍以装卸及仓储业务为主,涉及工业、商业活动较少,尚未成为具有使货物增值的服务中心,与国际物流中心还存在一定差距;另一方面广西航运要素尚未形成聚集效应,船舶燃料供应、船舶维修、海事中介服务、航运金融、航运保险等高端现代服务业务缺乏。

2.2港航协同发展有待加强

(1)港航发展缺乏有效联动。目前广西水运港口与航运市场之间仍处于相对独立的运行状态,实体公司之间也基本上没有业务往来、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港航发展缺乏有效的联动与协同,全程化、专业化、稳定化的综合物流供应链体系尚未形成,综合运输服务能力欠缺。北部湾港集团“7+1”多元化业务板块数量较多,涉及面广,存在体量跨度大、板块间发展不均衡、联动不够充分等问题。

(2)临港产业发展有提升空间。广西区港口临港产业呈现重工业占比多、轻工业少;低价值多、高价值少;原材料多、消费品少的特点,发展集中于重工业、资源利用型,轻工业和新兴制造业较少,伴随国家对环保问题的不断重视,重工业也将面临极大的挑战,石油、电力、水泥、冶金、建材等行业后期将可能呈下滑态势。当前,临港产业发展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利用需求不强烈,高端产业不足,重量级战略合作伙伴難吸引,无法相互赋能带动产业聚集,产业集群没有形成,相关的加工、配送、金融等增值服务能力不足,尚未形成以港口为核心要素的完整物流供应链,全程化、专业化、柔性化的物流服务能力欠缺。

(3)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有待加强。广西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滞后,疏港公路等级较低,部分能力不足,与城市交通相互干扰较普遍。疏港铁路通道能力不足,且疏港铁路专用线面临城市化改造,新港区未能同步建设疏港铁路,“最后一公里”问题较为突出。铁水、公水、江海等多式联运体系尚未完善,集装箱铁水联运占比较低,在体制机制、运输服务、技术标准以及信息共享等方面存在障碍。

3 措施建议

(1)建设干支衔接江海联通的西江水运综合运输大通道。高标准高水平谋划广西江海联运通道系统,推动建设平陆运河,研究推进湘桂运河工程,重点推进西江航运干线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南宁至贵港3000吨级航道、长洲枢纽五线3000吨级船闸等工程,统筹推进支线航道建设,改善通航条件,对接沿海港口,完善内部联络,构筑江海联运通道。

(2)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以多式联运为重点补齐短板,促进不同运输方式间有效衔接,推进重点港区与沿江开发区、物流园区的连接通道建设,重点解决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问题,重要港区新建集装箱、大宗干散货作业区原则上同步规划建设进港铁路。以铁水联运、江海联运、江海直达等为重点,大力发展以港口为枢纽、“一单制”为核心的多式联运。

(3)提升港口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优化港口装卸主业,优化港口仓储设施、配送网络,完善港口船舶供应和服务保障体系,提升水运口岸效率,增强中转配送、流通加工等增值服务,拓展港口现代物流、商贸服务、大宗商品贸易功能,延伸港口物流产业链,促进以港口为枢纽的全程物流供应服务链发展。着力提升大宗散货铁路水路集疏运和集装箱铁水联运比例,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强化港口枢纽辐射功能。

(4)推进专业化物流发展。发挥集装箱“门到门”优势,探索煤炭、粮食等集装箱化运输。用好广西和东南亚地区热带水果、反季节蔬菜、海产品等农特产品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开展冷链共同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等新模式。加快推进电商物流发展,发展货、港、船等要素协同的综合物流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服务。鼓励和支持物流企业、互联网企业,依托港口构建集在线交易、实物交割、物流服务、金融服务于一体的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

(5)发展高品质内河水上客运。充分发挥广西内河旅游资源优势,促进内河水上客运与旅游、文化、城市的融合发展,推动水上客运旅游化、舒适化发展,提升客运品质。因地制宜提升农村内河水上客运服务设施供给质量和水平,高标准打造内河精品航线,发展游船运输,丰富完善水上旅游客运多样化产品。

(6)促进港航企业转型升级。推进港航企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鼓励行业骨干企业向资本投资、营运管理转变,推进企业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发挥骨干企业引领作用,做强做优做大。鼓励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做特,增强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积极发展航运物流及供应链体系,推动港航企业向全程物流承运人转型。

(7)加快智慧港航建设。大力推广应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实施“互联网+”战略,建立港口企业云服务数据中心,创新港口物流模式。推进港口无纸化作业,完善“一站式”“一网通”等信息服务系统,主要港口加快实现主要作业单证电子化和业务项目在线办理。推动基于云网交互的电子航道图、船舶过闸调度、港航基础设施运养等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在重点水域、通航建筑物及港口加快新一代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北斗)等部署。

(8)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引进、使用政策和激励机制,吸引具有高端海运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集聚广西。加强应用型船员培养,完善船员培养机制,多渠道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改革培训考试制度,完善职称晋升通道,稳定船员队伍,优化船员结构,提升船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