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阅读,大写作”教学观

2021-09-13陈宝贵张希治谭秀芝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新理念

陈宝贵 张希治 谭秀芝

摘 要 为了适应教育的新发展,笔者提出了“深阅读,大写作”的教学新理念。其中:基于事实的写作是前提,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书是方向;把学生的阅读世界、生活世界、表达世界“三界”打通是核心;写作技巧的教学嵌入学生表达的内容指导之中是重点。“三界”打通的课程开发是关键,老师的引导力是难点。本文对其含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以期探索有效的读写新方向。

关键词 深阅读;大写作;新理念

2019年,针对读写教学新实际,融合“大语文教育”“大语文作文”及“深阅读”观念,笔者提出了“‘基于事实的写作是前提,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书是方向,把学生的‘阅读世界、生活世界、表达世界‘三界打通是核心,写作技巧的教学嵌入学生表达的内容指导之中是重点,‘三界打通的课程开发是关键,老师的引导力是难点”的“深阅读,大写作”教学新理念。

这是一个大的读写体系:它首先从写作教学着眼,强调的是“基于事实”,并指出这是写作教学的“前提”。“基于事实”就必须和生活相联系,和个人的经历、见闻、所思、所想相联系,这里接通了“大语文教育”之中“生活联系论”和“大语文作文”教学观“以生活为基点”以及“求真”的观点。“基于事实”同时展示了写作教学匍匐于生活大地的情怀,走向反映广阔世界的文化追求。生活是无边的,写作的内容也应是无边和多元的,它既包括个人亲力亲为的生活、经历,也包括写作者自己的幻想、想象及其他生活内容。写作教学的大视野也在这里。那种脱离生活的写作引导,那种以技巧为目的教学,相对于“基于事实”的写作指向,只不过是无多大意义的雕虫小技。“深阅读,大写作”,从表述的顺序不难发现,这是基于笔者的一个观点:写作优于阅读。“写的学习,包含了人格、智慧、学养等的全面的提升;写也可以看作是‘说(笔者认为也包括读)的深化和提高,是人类符合生命的高层次的创化,更具立言、事工之效,对人自我实现人类文明的贡献更高,它对于存在具有终极的意义。”[1]这里较为深刻地论述了写作对人不同方面的作用,但由于“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已经成为人们教学认识和教学行为的圭臬,所以,一直排斥写作对阅读的巨大作用。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在《阅读和写作谁更重要》一文中写到:“既然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的阅读也占据了大部分时间,那么,为什么不少同学作文的水平并没有因为阅读占据了大部分时间而提高,有的同学甚至压根就不写作文,害怕、排斥作文呢?我们知道,语文教学从课时量上来看,阅读占了大部分时间,但学生并没有多少愿意写作的,也就是说阅读既然是写的基础,读了为什么不愿、不会写作?还有,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阅读,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呢。”而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是,大凡喜欢写作的人,都爱好读书,喜欢读书,有时候由于对写作的热爱达到爱书、嗜书如命的地步,成了真正的“读书人”。而我们的学生从小学算起到高中,十几年的阅读,大部分也没有成为真正喜欢阅读的人。从这里我们就不难发现,真正的深入内心的对读书的爱好,不少是靠写作因素的推动和成全的。写作不仅使读书成为需要、必要,而且成为一刻也难离的习惯。写作所需要的观察方法,要在阅读中寻求;写作所需要的对自然、人生的感悟,要在阅读中获得;写作所需要的对世界深刻的认识,要在阅读中获取;写作所需要的广阔的视野、有效的知识,要在阅读中得到。阅读真正成了写作的需要,写作真正推动着阅读,写作促进人们阅读习惯的形成,也促使一个人阅读素质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和阅读更重要,写作大于阅读。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把“基于事实的写作”放在“阅读”之前的原因。

“深阅读,大写作”观念的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书是方向”。谈到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介绍一下,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编辑家、作家叶开的“深阅读”理论——“深阅读的核心就是:一本书、一位作家、一个时代”[2]284,具体“一本书”即“找到一本自己特别喜欢的书。我把这称为‘人生中命中注定的那本书。”他指出:“每个人都应该会有一本这样的书,过去有些人是《红楼梦》,有些人是《红与黑》,有些人是《红字》,现在可能有所不同。我教过一些小学生,有超级喜欢《银河帝国》的,有超级喜欢《三体》的,有超级喜欢《哈利·波特》的,这些都是‘命中注定的书。如果真是命中注定的那本书,它会影响你的一生,给你一生以源源不断的滋养。”[2]281找到了这一本“命定的书”,下一步怎么办?就要反复地阅读,读得越熟越好,最好能够掌握作者所表达的情景和细节,争取他的话如你所出,他的思想变成你的思想,你可以用他的视角看这个世界,达到这个程度以后,你可以再找来他的其他著作,同样读得越熟越多越好。最终通读他全部的著作,并且越熟越好,这就是叶开所说的“一个人”的含义;“一个时代”又是什么意思呢?叶开说:“一个时代,就是这位你熟悉的作家所处的时代”[2]283,也就是说,当你喜欢熟悉了这位作家的作品,就要了解作家、作品和时代的关系,如何了解,就要讀一读其他人对这位作家的评论,读读他的传记等等,也就是全面立体地了解这位作家。当然,当你熟悉了这位作家及其作品,写出对这位作家作品分析的文章,包括评论、感想、札记、读后感同样是“深阅读”的一种表现。叶开的这一思想,揭示了阅读由宽泛到精准,由浅显到深刻,由知一般到知全面,由单一到立体的过程,同时揭示了个人读写成长的规律。我们知道,很多作家、学者的成长大都体现了这一规律,比如张爱玲之于曹雪芹,路遥之于柳青,莫言之于马尔克斯等,许多大学问家的成长也总是由宽泛阅读到单一掘进的过程。当然,“深阅读”强调对一个作家的作品系统、立体地阅读,并不是就不再读其他作家的作品,而是自己的阅读要有些侧重。显然,根据这一理论,除了对个别作家作品的阅读以外,对其同文体、同题材的作品这一理论也适用。比如同样是文化散文,既可以阅读余秋雨的,也可以阅读王充闾的等等;也可以根据年龄特征,同一时间,既可以阅读《格林童话》也可以阅读《安徒生童话》和叶圣陶、郑渊洁的童话等等。

“学生是有着发展需要和丰富的发展潜力的一类人”[3]学生在学习前大脑绝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具有完整的“图式”结构。所以,在广泛阅读的前提下,找到其“命中注定”的书,和他的知识“图式”相契合的书,并且“深入”地阅读,是一条能力的形成与释放之路也是“生命成全”之路,更是“大家”的成才之路。当然,我们要力戒阅读的狭隘化,前提是“广泛阅读”。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把这一条作为“深阅读,大写作”的方向。

“深阅读,大写作”的第三个问题是如何把学生的阅读世界、生活世界、表达世界“三界”打通。读写结合,是我们坚持的一条教学原则,读是写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它道出了中国写作教育的基本原理。但长期以来,我们强调读写结合,对于写来说,为什么没有多大效果呢? 实际上阅读和写作是由两个系统构成的。一个属于“吸收”系统,一个属于“支出”系统,虽然没有吸收就不会有支出,但是有了吸收也不一定能支出或者会支出。我们的阅读教学虽然用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但并没有打破语文教学的困境,并没有使我们的学生喜欢阅读,喜欢写作,能够阅读,能够写作。这样我们就可以大胆地得出一个结论,我们的阅读并没有为写作服务,并没有真正成为写作的基础。

对写作有帮助的阅读教学有其独特的要求。第一构成写作基础的阅读,必须和生活相联系;第二必须对阅读的内容有真体悟——阅读的内容或通过思考,或通过想象,触及自己的心灵。这样阅读才能对写作有所助益,久而久之才能给写作提供多元化材料来源的基础。我们平时所进行的阅读训练,大多时候是和大多数人的写作没有多大关系的。因为我们没有引导学生把自己的阅读世界和自己的生活世界相联系,相对接。没有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去关照自己经历的生活,去关照自己的情感世界,这样也就必然不能打通和表达自己的世界。阅读、生活、表达,或者生活、阅读、表达是不相通的,其通过阅读提升写作能力,或通过写作提升阅读能力、对生活的观察认识能力也就大大地削弱了。

“三界”——阅读世界、生活世界、表达世界“打通”的情景应是这样的。

”三界”的打通,生活处于中心位置。阅读是为了认识生活、理解生活。写作是为了表达生活。打通的起点可以是阅读,也可以是生活。从阅读的角度着眼,作品中所表达的人的生活经历、情景、画面,就是对学生所经历的生活情感、生活情景、经历、画面的刺激、启发、唤醒和引发。也就是说,作品中的生活画面和复杂的情感,启发、唤醒、引发学生对自己所经历的相同、相似、相类的生活画面和情感的回顾和搜索,这便把“阅读世界”和“生活世界”打通了。由作品中的情景到生活中的情景所产生的刺激,促使学生有表达的冲动,进而援笔成文,这也就把“表达世界”也打通了。它们中间经历了感受作品——联系生活——表达生活三个过程。“打通”的起步在于老师的引导,发展在于学生所形成的思维表达模式,时日一长,作品中的生活情景和生活中的情景相互印证,就会成为一种自觉,其表达也成为一种习惯,这对语文读写的双向提高来讲,作用将是巨大的。比如,我们学了《城南旧事》中有关秀贞的故事,在老师的引导下,不少学生想到自己所见到的类似的人物并加以表达。在这个教学路向中,作为老师在作品中寻找引发、唤醒学生对生活经历的动情点、引发点、情景的想象点就成了关键。从生活的角度来着眼,就是说学生在其所经历的生活中,面对自己遇到的思想情绪的波动、生活的经历,生活的情景,能够想到所阅读作品中的内容和画面,从而启发自己去表达。比如夏日,看到盛开的荷花,马上想到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看到明月,马上想到古人有关咏月的名句;看到老师,想到曹文轩《红瓦黑瓦》中的艾雯老师。由生活中的情景,想到作品中的情景,一是加深对生活的理解,二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这对阅读及写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生活——阅读——表达,或阅读——生活——表达,就这样互相交叉、融合。坚持这种走向,读写就会双向提升。真正做到,阅读促进写作,写作成就阅读。而当下,阅读和写作互不联系,主要是忘记了“联系生活”这个核心。阅读和写作均成了应试附庸。

“深阅读,大写作”的第四个问题是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把写作技巧嵌入表达内容中。当下,套路作文充斥在写作教学的课堂,“快速作文”“简洁作文”“快乐写作”“万能作文”等等甚嚣尘上,绵绵不绝,这些教学脱离学生的写作实际,学生在变化多端的形式中失去对生活及自己生命的体验和表达,严重阻碍了学生健康的发展。写作教学是要讲技巧的,但是,不能以技巧为中心,写作引导的核心是对写作内容的点化,在对写作内容的引导中“渗透”写作艺术或者说写作技巧,关于这一点,笔者拿一段教学实录为例加以说明。

《城南旧事·我父》一文,林海音写了父亲爱喝酒等特点,而笔者由此问学生自己的父亲有什么特点,同学们在概括了父亲比如勤劳、孝敬等特点后,同样说出了自己的父亲也爱喝酒。其课堂对话是这样的:

师:你父亲的优点是勤劳,你并举出了具体的例子,表达得概括而具体,那么,在你的印象里,就像林薇因所写的父亲一样,你的父亲有缺点吗?

生:我父亲爱喝酒。

师:“爱”喝酒,并不是缺点呀,比如同学们爱看书,是缺点吗?作为一个人来说,有些爱好是必要的啊!

生:我的意思是,我爸爸有时候好喝醉。

师:奥,说一次,你父亲醉酒的情景可以吗?

生:有一次,我爸爸和几个叔叔去县城喝酒,下午六点去的,到九点多才回来。

师:喝的时间够长的,看起来不少人把时间浪费在了喝酒应酬上,具体怎么样了?

生:他又喝醉了。

师:同学们注意一下,他这里有了一个很好的词,是哪一个呢?

同学:又。

师:对,“又”字,这里很准确,照应了他爸爸“有时候,好喝醉”的内容,所以,表达无论口头还是书面,都应该注意用词的准确,他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那么?你爸爸喝醉的情景又是怎樣的呢?请你描述一下。

生:他九点多歪歪斜斜地进了家(他是坐别人的车去的),走到屋里,不一会就想吐。

师:看起来喝得够多的,“歪歪斜斜”很形象,他最终吐了吗?

生:吐了。

师:你具体交代一下吐的情景好吗?

生:当时吐的时候,他左手捂着嘴,右手掐着小肚子,急急忙忙向厕所跑去,但是,走出屋门,下了台阶就吐了。

师:你的介绍很细致,也就是注意了动作和细节,非常有画面感。请问,吐的时候有声音吗?

生:有。

师:请你描绘一下。

生:当时,我看到爸爸捂着嘴,弯着腰,跑出门去,就听“呜——哇”一声吐在了门台的下面。第一次吐后,又呜——哇,呜——哇的好几次。

师:表达得真好,同学们,为使自己所写的事情具有情景感,一定要注意拟声词的运用。拟声词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使自己的表达具有形象感、情景感。

这里通过引导,不仅实现了由阅读世界、生活世界和表达世界(说或写)的“打通”,并且把“ 写作技巧的教学嵌入学生表达的内容指导之中”。这种内容引导中对写作“技巧”的渗透,既拓展了学生写作的思路,又提升了学生表达的技能。

第五个问题是“老师的引导是难点”,引导在“深阅读,大写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这是不少老师所缺乏的能力,也是读写教学效果不彰的重要原因。所谓“善道者事必成,不善道者事必困”。

所谓教师的引导,就是老师能够根据写作理念,以内容为中心,在借鉴优秀文章表达的基础上,能够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引导学生在内容的表达中,运用写作技巧,進而提升感受自然、社会、自我的能力和自觉,增强写作的信心和表达欲望,最终愿写、能写、会写,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能力。前面所举的例子,便是善道的一种体现。而好的“引导”笔者感到应注意如下问题:首先“导”的关键要在“基于事实”的前提下,尽量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和学生的认知相联系;再者,依据生活事件的发展逻辑形成导的问题链,这是引导学生表达清晰的关键;第三“导”要有激励作用,发现学生“说”的精彩处要给以充分的肯定;第四“导”中要提升学生对表达意义的认知,比如,文章中的声音的表达,往往能凸显事件的情景感,设色能够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事物的美感等;第五“导”要解决具体问题,把抽象的说教变成具体可感的指导,比如写地域的层次性,方位词的运用非常重要,写事件要重点突出过程,过程的具体表现是事情发展的阶段性,而阶段性的表现有时用序词,有时用虚词等规律;第六把写作技巧的指导无痕地嵌入到内容指导的表达之中。引导是一个大的工程,是打开学生脑洞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老师写作教学力的具体体现,我们正在竭力探索。

“深阅读,大写作” 实施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不少学校以此为指导,掀起了读写“风暴”,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发生巨大变化,有的同学通过阅读《草房子》而喜欢上曹文轩,一学年读了他六七本书,有的同学通过读《狼王梦》而喜欢上了沈石溪,一年多竟然读了他的36本书,不少同学开始读《西游记》《红楼梦》。地方报刊的副刊所刊文章几乎被实验班的同学所包揽,我们编辑了学生优秀作文点评集五本,系统成果《追求语文教学读写新境界——“深阅读,大写作”的理念与实施》10000字长文,已经刊发与2020年第六期《河北教育》教研版上,有关文章也将连载于今年下半年的《河北教育》。安徽、山东及河北邢台、邯郸等县市的老师慕名而来听课学习,并得到老师及专家的积极评价。

参考文献

[1]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叶开.写作课[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3]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长沙:岳麓出版社,2007:2.

[作者通联:河北临西县教育局教研室]

猜你喜欢

新理念
新理念实干 高质量作为
倡导精准防治肺癌新理念
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
新理念 新动能 新发展
国外兴起长寿新理念
讨论新时期幼儿音乐教育的新理念
依靠新科技、新理念“易骑”立志杀出重围!
中医药确立发展新理念
用新理念统领健康中国建设
新理念下再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