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4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2021-09-13张士计闫宗峰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22期
关键词:哌拉舒巴坦鲍曼

张士计 王 芳 闫宗峰

枣庄市山亭区人民医院,山东 枣庄 277200

不动杆菌存在于人体皮肤、呼吸道、泌尿生殖道,也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是引起医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可以引起人体的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等[1]。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可引起呼吸机相关肺炎、尿路感染、创口感染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2]。近年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临床发现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株不断增加[3],为临床诊疗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进一步了解此菌种的临床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信息,为临床医师提供合理的用药参考,现对临床分离出的14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作以下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标本来源 从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住院患者的痰液、伤口分泌物、脓液、胸腹水、血液等临床标本中培养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140株,除去重复培养菌。

1.2细菌鉴定 细菌分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细菌鉴定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TTEK-32全自动细菌分析鉴定系统,细菌鉴定到种属。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均购自国家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试剂:血平板、巧克力平板购自济南百博生物有限公司,麦康凯平板、琼脂平板自配。

1.3药敏实验 药敏纸片(哌拉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为浙江温州市康泰生物科技公司产品;通过培养分离,采用K-B纸片扩散法做药品试验,参照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2019年)判定结果,并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标本的类型构成比 2019年5月-2020年5月分离出的140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自痰液标本占56.43%,具体标本中鲍曼不动杆菌的检测情况(见表1)

表1 标本的类型构成比

2.2标本的科室分布 2019年5月-2020年5月分离出的140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自病程长的重症病患,以呼吸科居多为60.72%,具体科室的分布情况(见表2)

表2 标本的科室分布

2.3细菌耐药情况 医院临床分离出的14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耐药的比例均偏高(详见表3),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为38.3%,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已经超过60%,其中对特殊级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已达63.6%,对阿米卡星及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已达64%及67.9%,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已达67.1%,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的耐药率甚至超过70%。所以从表3可以看出,对于现阶段医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宜首选的药物为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及米诺环素等。

表3 14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3 讨 论

大量研究表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主要因为细菌通过质粒介导或染色体突变诱使其产生了ß-内酰胺酶,并以水解或非水解的方式破坏ß-内酰胺环,使抗菌药物失去活性。②细菌外膜通透性的降低及主动外排也是导致细菌耐药的原因之一,尤其近几年的研究表明,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与外排泵的过度表达有关[4],但其耐药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③碳青霉烯类药物作为一线控制革兰阴性菌最有效的抗菌药物之一[5],近几年的滥用日趋频繁,细菌也逐渐对其耐药,究其原因与外膜蛋白的缺失及产碳青霉烯酶等因素有关。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诱导了大量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株的产生,并逐渐成为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也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从上述资料中可以看出,鲍曼不动杆菌在呼吸科和ICU检出率较高,而在这些科室的患者病情往往较重,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又多,加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致使耐药菌株不断产生,尤其注意术后肺部感染的患者高度警惕鲍曼不动杆菌发生风险[6]。提示临床医师应减少侵入操作时间,注意病原菌的监测,重视细菌培养,依据药敏实验及耐药监测报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高诊疗效果,减缓细菌耐药的发生。

猜你喜欢

哌拉舒巴坦鲍曼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分析与预测模型构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哌拉西林杂质及其制备方法研究
2014-2017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ICU内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某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2∶1)有关物质的测定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喜庆的春节
哌拉西林与头孢他啶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