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2021-09-13陈立芳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22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病症入院

陈立芳

甘肃省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陇西 748100

心脑血管疾病属于常见的中老年病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会产生多种并发症影响,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病症,严重情况下会促使产生脑卒中,引起肢体偏瘫,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指出,心脑血管患者的病症事件发生率往往与护理质量存在密切的联系,优质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对降低患者偏瘫风险、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1]。现纳入200例患者分析,为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有以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院内纳入200例患者进行分析,纳入时间选取自2017年1月-2020年1月,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男51人,女49人,年龄17~78岁,平均(56.72±5.89)岁。观察组男40人,女60人,年龄17~77岁,平均(55.37±5.62)岁。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各类心脑血管病症的相关诊断指征;②同时包含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病症。

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及交流异常者;②认知障碍者;③肝、肾功能不全或其他泌尿系统病症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基本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及时进血常规检测,护理过程中用严格限制患者饮食,加强患者后期的用药指导,异常情况需及时进行急诊处理。

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包含:①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接受心脑血管病症的知识教育,为其讲解护理的内容和配合事项,另外需定期开展集中宣教活动,讲解病症的危害及诱因,提高患者对病症的认知。②心理干预:由于病症多为慢性病症,需长期接受护理干预,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在患者入院时进行入院指导,在熟悉环境基础上满足其合理需求,根据患者负面情绪表现,可要求患者家属共同协助进行心理护理,保证患者护理或治疗的依从性。③生活干预:根据患者对病症的认知、危险因素认知、预防重要性认知结合各类吸烟、饮酒、不良生活习惯出发,规范患者的生活习惯,减少各类心脑血管事件产生的诱因。④饮食护理:接受护理期间,患者的饮食活动需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为主,禁忌生冷、过硬、辛辣、刺激性食物,饮食需细嚼慢咽,可少食多餐,保证营养供给的规律性。⑤运动护理:长期卧床可能会导致深静脉血栓产生,护理期间需指导患者进行合理运动,部分肢体功能受限患者可优先进行床上或床边恢复运动。后期运动中老年患者主要以上下楼、慢走为主,中青年患者以慢跑等中强度有氧运动为主[2]。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组间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含高血压、心肌梗塞、脑出血、脑卒中等现象。

观察对比组间患者的生存质量,采用QOL生活计量统计表进行统计,项目包含生理活动、躯体疼痛、精神健康三项,满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质量越好。

2 结 果

2.1心脑血管事件 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表1 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对比[n(%)]

2.2生存质量对比 观察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2。

表2 生存质量评分 分)

3 讨 论

心脑血管疾病作为临床危害性较大的病症,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病症产生多由遗传和不良生活习惯影响[3]。而在后期的护理中,患者生活质量受护理干预直接影响,优质护理干预可从患者心理、生活、认知以及病症等多方面进行全面护理,减少各项心脑血管事件的诱因,提高患者生存质量[4-5]。

本文纳入200例患者分析有结果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减少心肌梗塞、脑卒中偏瘫等风险因素,可有效提高患者后期生存质量,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干预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值得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病症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青春期病症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