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观察及价值分析

2021-09-13李忠梅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22期
关键词:肺部优质理念

李忠梅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山东 青岛 266400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加明显,而慢阻肺患者数量也随之增加,严重威胁了患者健康,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1]。为有效增强临床救治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病率,就要合理选用护理模式,以改善慢阻肺患者护理质量,增强其治疗依从性并提升治愈率。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慢阻肺患者护理中的具体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 本课题随机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与于本院慢阻肺患者60例进行统计学比对,按照数字奇偶法划分两组,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中位年龄(78.24±1.27)岁,实验组30例,男18例,女12例,中位年龄(77.21±1.34)岁,比对两组入组时上述基线资料提示具有比对价值(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即采取必要的基础护理措施,对其病情与药物的使用加以监测。

实验组应用常规护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常规护理方法同对照组,联合应用优质护理服务:

①心理护理。对患者临床表现加以分析,对其呼吸困难程度与治疗不适感形成了解,并对患者情绪焦虑评分等级展开分析,判断护理期望与护理服务要求。同时,医护人员应当与患者构建沟通路径,以了解患者心理想法,使其治疗信心不断增强,使患者了解治疗方式与流程等相关知识[2]。

②呼吸道护理。对患者呼吸道进行监测,分析其呼吸状况,进而了解患者咳嗽情况和咳痰状况。结合患者呼吸情况给予其必要帮助,使其排痰顺利。若患者排痰困难,需扣背排痰亦或是吸痰,在扣背时应当轻柔,以免使患者出现不适感。若患者的痰液相对黏稠,需对排痰方式加以改变,进而实施吸痰与雾化治疗。

③呼吸功能锻炼。应辅助患者参加呼吸锻炼,使其肺部呼吸功能得以增强。对患者体位进行调整,使其呈平卧体位,抬高其头部并对角度进行控制。患者应将双手放置于腹部,使其感觉呼吸频率,同时深呼吸并且扩张肺部,保证呼吸时间为3s。吸气后应将肺部气体缓慢排出,对呼吸时间进行控制,且每次锻炼的时间为20min[3]。另外,应为患者制定运动方案,改善其呼吸功能,以慢跑、太极拳与散步等活动为主,严格监护患者,以免发生运动意外。

④吸氧护理。对患者病情程度进行监测,并采取吸氧护理,一般采用低流量吸氧方式,确保氧气含量达标,使患者肺部功能得以改善。在临床治疗中,应严格规范护理流程。护理工作人员要给予患者帮助,使其体位有所调整,提升吸氧的舒适程度。吸氧过程中,每间隔一段时间要补充水分,同时要对患者血氧饱和度进行检测,以免吸氧过度而中毒昏迷。

1.3评价指标 (1)分析两组住院时间。

(2)对患者肺功能指标进行评估。

1.4统计学分析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两组数据分析,P<0.05即数据有差异性。

2 结 果

2.1对比分析患者住院时间 经比较,对照组住院时间比实验组长,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

2.2实验组、对照组肺功能指标分析 前者PaCO2、PaO2、FEVIF/VC、FEVI数值与后者比较均较高,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

3 讨 论

慢阻肺临床发病率相对较高且容易反复,以老年人为主要患病群体。此疾病分为两时期,结合病情严重程度可细化成急性加重期与缓解期,以呼吸困难、咳嗽和喘息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若救治不及时还会加重病情,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带来危害。要想增强临床救治的效果,有必要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应用于护理工作中[4]。

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全面性特征明显,与患者心理和生理需求吻合。此护理服务理念能够以患者病情为切入点,重点优化患者治疗阶段的生活质量,同时可记录患者病情的变化与情绪表现等。与此同时,还可优化预后效果,使患者治疗阶段的负性情绪得到缓解。临床治疗阶段,通过对患者肺部功能进行分析,使得医患关系得以改善,进而增强临床治疗满意程度。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应用方式十分多样且实际应用范围广泛。

根据以上研究数据结果分析,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0.05。由此证实,慢阻肺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并联合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使得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且肺部功能得到改善,因而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猜你喜欢

肺部优质理念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