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水北调陕南水源区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

2021-09-13张雅琪张普

区域治理 2021年33期
关键词:陕南水源承载力

张雅琪,张普

1.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资源换增长”的发展模式对南水北调水源区城镇资源承载力提出了挑战。随着自然环境资源日益受到重视,在生态文明建设下,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协同发展,成为当今各地城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因此,评价水源区存量资源承载力,研判其能否匹配城镇化带来的巨大压力,能否适应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需求,能否保持可持续性发展,已成为推进水源区城镇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水源区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的陕西南部安康、汉中、商洛三市实际状况,将资源承载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分为自然资源承载力、社会资源承载力和人口资源承载力三个部分。根据科学性、层次性、整体性及可行性等评价指标选取原则,从自然资源变量、社会条件变量两个角度,选择通过相关性检验的评价指标构建陕南水源区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见表1。

表1 水源区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二、水源区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一)构建模糊隶属函数矩阵R

首先,确定评价因素集。给定有限域。

其次,设定评语集。给定有限域

其中,V为评语集,对区域资源承载力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级,V1(0.667-1),V2(0.333-0.667),V3(0-0.333)。

(二)构建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通过模糊变换,可获得模糊综合评价结果B=AxR⑸

最后,通过式6得出区域资源承载强度值。

三、陕南水源区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

陕南三市(安康、汉中、商洛)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位于秦巴山区,北靠秦岭、南倚巴山。通过对三市的实地调研,查阅相关文献、年鉴、年度发展统计公报等,获取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基础数据。

(一)水源区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步骤

由于资源承载力各构面的指标因素众多,首先,运用SPSS软件对各指标进行分析,确定构面中各个因素的权重,并按重要性排序,取前6位指标作为承载力评价因素集,记为。评语集记为,确定水资源、土地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各评价指标分级标准。

将2015-2019年陕南三市数据带入各个对应的隶属函数中,得出模糊隶属函数评判矩阵:

B1=[0.564,0.067,0.349,0.290],

B2=[0.441,0.164,0.406,0.226],

B3=[O.456,0.92,0.172,0.472],

最后,根据式6计算得到t1=0.779,t2=0.192,t3=0.543,t4=0.412。采用层次均衡法赋予不同构面资源承载力相同的权重,即A=[0.25,0.25,0.25,0.25]。结合各等级评价值,计算得出陕南水源区资源综合承载力为0.482,对应的等级为V2,处于中等水平。

(二)评价结果分析

从评价结果来看,陕南水源区资源承载力仍有较大开发潜力。其中,水资源承载力处于较高水平,说明水资源供给对水源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较充足的保证;土地资源承载力处于较低水平,表明水源区土地资源以目前方式消耗将不足以保障当地人口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会成为陕南水源区可持续发展的障碍;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承载力的评价结果都处于中等,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状况基本能够保证该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1.水源区水资源承载力分析及建议

针对水源区丰富的水资源,可以通过合理开发模式加以利用,使其在水源区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发挥水源优势,更好的推进水源区城镇化发展。

2.水源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及建议

现有土地资源和土地开发方式的合理性有待提高。一方面,改变水源区现有的土地开发方式,提高土地开发和利用的效率。另一方面,优化土地用途,合理布局,节约土地资源。尤其是合理利用山地资源,促进水源区经济发展,以及如何协调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的关系,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确保土地资源合理有序的可持续利用。

3.水源区社会资源承载力分析及建议

水源区基础设施基本满足当前的发展态势,由于教育教学、医疗设施和公共医疗体系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周期长,建设周期内的社会资源承载压力较大。应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提高现有基础设施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

4.水源区人力资源承载力分析及建议

水源区目前人力状况基本能够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但仅仅是基础人力满足,为了进一步提升水源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应当制定长期的多元化人才吸引政策和人口生育政策。

猜你喜欢

陕南水源承载力
高邮市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内置加劲环T型管节点抗冲击承载力计算
超大断面隧道初期支护承载力学特性及形变研究
水源探测器
南水源头清如许
尴尬的陕南
党建地图·陕南
听说你低估了一辆车的承载力
文化生态视角下的陕南民歌保护与创新研究
寻找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