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极端气候威胁文明

2021-09-12雷志华

看世界 2021年16期
关键词:抗灾凯瑟琳海啸

雷志华

6月初,巴西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7月初,包括德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在内的西欧国家,遭遇“百年不遇”的暴雨洪灾。7月下旬,中国河南降下“千年一遇”级别的特大暴雨。

“千年一遇”这个说法,我第一次看到,是在英国《卫报》6月18日的一篇关于美国西部极端高温的报道中。那篇报道采访了包括加拿大古气候学家凯瑟琳·约翰逊在内的数名科学家。

凯瑟琳·约翰逊是这样说的:“当前的干旱有可能变成至少1200年来,人们所见过的最严重的干旱,其原因与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直接相关。”她说,通过观察树的年轮与其他古气候记录,我们能判断出气候在过去是如何变化的。

无论是“百年一遇”还是“千年一遇”,都超出了在世人类大脑记忆的搜索范围。人类社会进入了灾害频发阶段,有着残酷事实的佐证。

极端气候导致的灾害频繁,是不“在乎”国家边界的。

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灾害数据库”,追踪了1900年以来的灾害情况。根据该数据库的统计,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历自然灾害的次数,每年平均介于300次至400次之间,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

根据该网站的统计,在7月20日郑州特大暴雨之前,2021年(截至7月18日)全球已经出现了294次自然灾害,包括洪水、热浪、旱灾、飓风等。目前看来,2021年“创纪录”是个大概率事件。

而灾害频发的另一面,却是人类社会应对能力与灾害毁灭性之间的巨大落差。2011年日本的地震海啸,可以说是人类社会最强悍的抗灾机器与灾害之间的对决,因为无论是基建能力还是抗灾技术,日本都属于第一梯队中的领先者。

但海啸来袭时,“人造物”遭遇摧枯拉朽。东京花16亿美元巨资打造的防护堤,在海啸面前像纸牌屋一样被砸成碎片。日本那样的地震海啸,再次发生在世界其他地区会是什么后果?2004年导致20多万人死亡的印尼海啸,已经给出了警告。

有数据显示,世界人口有一半居住在离海岸线60公里的区域,世界大城市中有3/4位于沿海地区。说人类文明正遭遇极端气候的威胁,或许一点都不为过。

传统印象中,自然災害导致的惨状,大多出现在发展中国家。所以,国际防灾减灾的运作模式,主要是发达国家援助遭灾的发展中国家。但西欧暴雨洪灾警示世人,极端气候导致的灾害频繁,是不“在乎”国家边界的。

环球同此凉热。正如加拿大气候社会学学者约翰·汉尼根在其《灾难无边界:自然灾害国际政治学》一书中所说,把救灾仅仅作为对“陌生人善意”的人道,这样的时代可能很快将成为过去。

猜你喜欢

抗灾凯瑟琳海啸
“党员抗灾队”活跃田头地边
印尼海啸已致数百人死亡
五河县稻茬麦生产制约因素及抗灾高产栽培技术
连续的海啸
引发海啸(下)
各级青联组织积极防汛抗灾
伦敦24小时
微笑着比什么都重要
完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