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东乡县锁南镇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研究

2021-09-12唐玉琪邓家宝冯改霞雷彩转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14期
关键词:养老老年人家庭

唐玉琪,邓家宝,冯改霞,雷彩转,杨 涛

(甘肃农业大学 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为解决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养老问题中国政府也不断地在完善更新其养老政策,自1996年8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始,我国政府先后共制定了200多个老年政策法规,数量众多,涉及面广。2006年[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了“养老社会服务体系”的概念,意味着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

相较发达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我国的情况则相反。2000年我国农村老龄化水平为1.9%,比城镇高1.24个百分点,我国农村2006年老年人口为8 557万人,占全国老年人口总数的65.82%。农村养老问题严重。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导致家庭养老功能降低。人口流动已经填补了城乡在老龄化程度上的差异[2]:乡村年龄在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达到8.1%,已经高于乡镇6.0%和城市6.7%的水平[3]。由此可见,未来老龄化对中国的挑战重点在农村。

1 甘肃省东乡县锁南镇养老现状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东乡县”)是少数民族居多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8.98%,汉族占总人口的11.02%,其中东乡族占总人口的85.37%。而此次调查的东乡县锁南镇,全镇总人口数约为1万人,其中东乡族占全镇总人数的86%。由于东乡族与回族等少数民族一样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当地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深受影响。

当地的养老深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家庭养老是当地老年人养老的主要依靠,“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思想在当地根深蒂固。家庭养老是由家庭成员共同承担老年人的养老职责。在当地的家庭养老中,儿子是家庭养老的主体,承担着老人的衣、食、住、行、医等各个方面职责,女儿由于已经出嫁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在养老上给予老年人经济支持。但由于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务工并在外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子女花费在老人身上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导致当地“空巢老人”数量增加。伴随此情况的发生,在当地逐渐出现了老人和配偶单独居住的家庭自养模式。依据甘肃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地的老年人口抚养比为15.62%,以此可以看出当地的家庭养老模式开始出现名存实亡的现象,当地老年人的养老逐渐开始由子女养老向老人自养的方向发展。并且由于年轻人外出务工的原因,老人承担起了照顾孩子的职责,当地还存在空巢老人照顾留守儿童的现象。老人在自我养老与照顾儿童之间容易出现冲突,导致老人为了更好地照顾儿童,从而选择降低自己的养老水平。

2 甘肃东乡县锁南镇养老问题

2.1 老年人需求与实际现状冲突

在此次调查的地区,老人们对于家庭养老的观念占据着主导的地位,而对于其他的养老方式接受度普遍较低。在此次调查中,所调查的锁南镇东乡族老人中有78.91%认为最能接受的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家庭养老主要依靠家庭成员对老年人赡养,由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率不断加大,不断推动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农村居住人口和农业从业人员数量大幅下降。农村青年不断涌入城市,农村总人口中老年人口占比不断地加大。也就是说,老年人对于家庭养老的需求与农村的人口现状是冲突的。

图1 甘肃省东乡县镇南镇老人认为最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

2.2 老年人对社会养老的抵触

在此次的调查中,有大多数的老年人并不能接受除家庭养老以外的其他养老模式,认为既然有儿女就应该在家中养老。由于当地老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加之对养老保险知识缺乏以及家庭存款较少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当地的老年人不愿意选择社会机构养老,老人们对于养老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观念上。由于当地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但当地并没有一个具有民族性的养老机构,老人的生活方式和习俗无法在养老机构得到相应的保障和尊重,这也是当地老年人抵触社会养老的重要原因之一。

图2 甘肃省东乡县镇南镇老人是否愿意养老院养老调查

2.3 就医问题仍是农村养老面临的问题

当地的医疗机构欠缺、基础的医疗设施不完善和医师专业程度不够,是当地存在老年人就医问题的重要原因。依据此次调查的数据显示,在当地老年人在养老所面临的困难中,就医问题是众多困难问题中占比最高的,直接反映出了当前就医问题的严峻性。从此次调查来看,老年人“小病扛,大病熬”的医疗方式也是导致就医问题出现的原因。此次接受调查的老年人中,有近80%的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较差且都患有一些常见的疾病,但由于自身经济和当地医疗条件较差的原因,老人们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医疗,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相对于城镇老年人来说身体健康情况较差。

图3 甘肃省东乡县锁南镇老人就医困难

3 甘肃省东乡县锁南镇养老问题对策

3.1 建设乡镇社区老年帮扶设施

社区养老照料是我国养老保障未来发展方向,如今城市社区大力推行社区老年养老照料服务,也应在农村推行乡镇社区与家庭养老相结合。农村老人的儿女多数不在身边或者已经组建自己的家庭,对于老人不能时时地精心照料,这时老人所处乡镇社区的作用十分重要,老人养老观念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而社区养老帮扶则减轻了儿女对于老人居家养老的压力,缓解了儿女养老的负担。其次,社区养老的帮扶也大大减轻社会养老压力。建设乡镇社区老年帮扶设施对老年人来说能受到更好更专业的照料,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儿女无法及时照料老人的问题。同时,社区养老帮扶可以和当地医疗机构合作做到医养结合,更有效地解决老人就医和照料问题。这样家庭、社区、医疗机构三位一体能更有效地解决老人养老中所出现的问题。

3.2 加强其他养老方式的宣传与推广

推广具有民族性的养老院,因为东乡县是一个以少数民族居多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8.98%,汉族占总人口的11.02%,其中东乡族占总人口的85.37%。该地区具有深厚的民族气息。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习惯,当地现有的社会养老机构,因为没有在民族性方面做出相关的规定,导致这些机构不能满足当地少数民族老人的日常生活需求。依据此次调查时所获取的信息显示,部分老人不喜欢其他养老方式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民族性的养老机构。为了使当地单一的家庭养老模式得到改变,须在当地建立具有民族性的养老院。地方政府应该在资金投入、土地征用、养老补贴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财政支持。应加大民族性养老院的宣传力度,鼓励老人们走出家庭养老,接纳社会养老。养老院应该制定工作人员规章制度,明确工作人员的责任制度。依据当地的民族习俗,制定相应的制度规定,确保老人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与重视。养老院应该为老人制定具体的日常活动,确保老人的身体能够得到相应的锻炼,相应的精神文化也应该得到保障。

3.3 提高当地医疗水平,解决就医问题

当地政府应该加大对医疗的资金投入,改善当地医疗设施不完善的现状,拓宽医疗资金的投入渠道。在当地的医疗机构内建立完善的医疗信息化,切实保证每一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能得到真实的记录,确保小病不懒、大病不误,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就医得到确切落实。转变当地医疗服务模式,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社区医生模式,让老年人看病更加方便快捷。当地医疗机构应该加强人员素质培养,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当地政府和医疗机构应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引进,培养各种专业技术人才并留得住人才。当地医疗机构可以实行人事制度改革,与高等院校签订定向培养各种医务人才的协议,采取相关措施吸引高学历、高资历、专业型强的专家和人才加入当地医疗卫生队伍。

4 结束语

一直以来,养老问题都是社会关注性较强的问题之一,解决养老问题不能只依赖政府,社会机构更应该发挥作用。从此次的调查和数据分析来看,由于受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民族习俗的影响,家庭养老观念在当地固化严重。但随着近几年来当地年轻人的不断外出,家庭养老名存实亡,当地老人的养老问题突出。加之当地的养老机构和基础设施还是不够全面和完善,就医困难还是部分老人面临的最大问题。所以,当地的社会养老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当地政府和社会机构应该因地制宜地发展社会性养老,提高当地整体的养老水平,让老人们能够安然地享受自己的晚年时光。

猜你喜欢

养老老年人家庭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家庭“煮”夫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恋练有词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