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岛工业迈向高质量发展赛道

2021-09-11尹正德

商周刊 2021年14期
关键词:规上青岛市增加值

尹正德

回首建党百年,青岛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奠定了基础。

青岛工业历史悠久,现代工业始于19世纪末,但在解放前长期受外资控制,产业结构单一,發展迟滞。

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全面改造原有工业,布局趋向合理,企业规模逐年扩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青岛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制造业行业大类齐全,创出众多知名品牌。

“十三五”时期,青岛突出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全力融入新发展格局,奋力开创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发展理念、发展动能、发展格局、发展趋势方面都呈现出新变化,为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了实体经济的力量。

在百年历程中筑牢工业基础

1922年,北京政府收回青岛主权,但日本工商资本始终在经济层面把持着青岛的统治权。由于长期被日资影响、操控,青岛始终未能形成独立发展的工业体系,而是在日资引导下形成了纺织业为主,其他工业为辅的发展格局,影响了工业门类的完整性、多样性与自主性。同时,日资在青岛工业中的优势与特权,也抑制了华资甚至其他外资在青岛投资的热情与意愿,限制了青岛吸纳的资本数量。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设青岛特别市,鼓励工商业发展,在结束了长期的军阀割据状态后,青岛工业建设进入了新阶段,无论外资工业还是民族工业都在这一阶段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稳定环境仅仅持续了八年之后的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青岛市采取焦土抗战政策,炸毁包括九大日本纱厂在内的所有日商工厂,青岛工业发展道路陷入停滞。1949年全市工业总产值(按当年价格算)仅为2.2亿元,固定资产4.3亿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青岛原有工业得到全面改造,新兴工业迅速发展,工业布局趋向合理,企业规模逐年扩大,生产能力显著提高。1949-1978年的30年间,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工业占GDP的比例由34.9%上升为50.1%。

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空前增强,工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实现了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由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门类单一向工业基础显著加强、技术水平稳步提高、门类逐渐齐全的重大转变。工业为青岛国民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

工业迈向高质量发展赛道

“十三五”时期,青岛市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聚焦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克服增速换挡、结构调整的重大压力,全面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建设“7+N”产业体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全力融入新发展格局,奋力开创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发展理念、发展动能、发展格局、发展趋势方面都呈现出新变化,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十三五”时期,青岛市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工业经济运行整体平稳,质量和效益逐步提升,发展方式更可持续。2020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7个和0.5个百分点,“十三五”时期,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5%。202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3268.4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26.4%。

盈利水平也稳步提升。2020年,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5.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十三五”时期保持在5%-6%之间,利润总额年均增长5%;每百元资产产生利润总额为9.3元,较“十二五”末提高1.1元,资产利用效果明显提升。

此外,资产负债率有效降低。随着“去杠杆”政策措施的稳步落实,特别是国有企业扎实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青岛市工业企业资产结构有所改善。2020年末,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8%,同比降低0.1个百分点。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0.5%,较“十二五”末大幅降低了4.1个百分点。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也取得长足进步。“十三五”时期,我市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经,走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道路。2016年至2019年,规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0%,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7%以上。2020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2%,增速较“十二五”末降低5.2个百分点。

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青岛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工业生产快速恢复,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增加值增速在7月份转正后一路回升,全年定格5.5%,创2019年以来新高。利润总额增速由9月开始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年达到12.4%,在疫情冲击下展现出强劲的韧性。

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显著

“十三五”时期,青岛市工业聚焦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提升市场主体创新能力、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新一轮“金花”加快形成,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显著。

其中,新经济取得快速发展。“十三五”时期,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1%,快于规上工业2.6个百分点,2020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至27.9%。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6.2%,快于规上工业1.7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比重由“十二五”末的41%提高至61.8%,高于全省平均16.7个百分点,排名继续稳居全省首位。

装备制造业支撑力也明显增强。装备制造业是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母机,“十三五”时期,装备制造业增势良好,年均增长9%,快于全市规上工业3.5个百分点,支撑工业发展作用日益凸显。2020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7%,快于规上工业4.2个百分点,占规上的55.5%,拉动规上工业增长5.1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92.5%。其中,汽车制造业受载重卡车需求增加拉动,累计增加值增长19.4%。

“十三五”时期,青岛市积极推进推进品牌培育梯队建设,以“五朵金花”领衔众多中小品牌,集中亮相央视和各大媒体,与阿里合作设立电商青岛品牌日,帮助企业树品牌拓市场,扩大城市品牌影响力。全市拥有中国质量奖2个、世界品牌500强企业2家、行政认定中国驰名商标151件,全国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10家,全国质量标杆13项。

此外,企业创新活力也进一步激发。“十三五”时期,共立项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7500余项。探索建立“公司+联盟”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营模式,先后建成山东船舶海工装备创新中心等5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数量占全省的42%。累计创建15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培育12家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3个单项冠军产品、26家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10个国家级、28个市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

新发展格局重塑工业优势

工业是国民经济循环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十三五”时期,青岛市工业以制造业转型升级、产业集聚、扩大开放为主导,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7+N”重点产业释放了“新活力”。“十三五”时期,青岛市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船舶海工装备7个新兴产业和纺织服装、食品饮料、高端化工等N个传统支柱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020年,规上工业“7+N”重点产业累计增加值同比增长5.9%,快于规上工业0.4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78.6%,拉动规上工业增长4.7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85.5%,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重点产业也加速集聚。工业产业集聚区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青岛市深入实施重点工业产业集聚区创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遴选10个市级重点工业产业集聚区,为工业高质量发展赋能。2020年,集聚区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占比达到86.4%,构筑形成差异发展、特色发展、集群发展的良好格局,在区域发展中赢得主动、为跨越式发展夯实基础。另外,青岛家电及电子信息、软件和信息服务等2个产业示范基地获评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数量与深圳并列位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而在对外开放方面,青岛市在“十三五”时期,著眼于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以政策和服务提振投资者信心,吸引知名企业来青投资建厂。2020年,青岛市规上外商及港澳台商控股工业企业增加值占比达到28.2%,较“十二五”末提升了0.5个百分点。积极推动工业产品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2020年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15.7%,较“十二五”末提高了3.2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成为青岛市工业对外出口的主要行业,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达到42.8%,出口占全市比重接近两成。

把握新趋势迈向新台阶

回首建党百年,青岛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奠定了基础。2021年,更要在历史成就中再出发,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断迈进,亟需把握好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新要求、新趋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持续推动工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重塑青岛工业优势,再创青岛工业新辉煌。

把握时代新趋势,加快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生态构建,日益成为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支撑和强大动力。青岛市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在融合创新应用、优化产业发展生态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已累计发布1000个“工业赋能”场景和200个“未来城市”场景。“十四五”时期,青岛要大力发挥工业互联网先行优势,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服务型制造,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向上承载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下覆盖各行业各领域,建设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全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推进先进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共生、双向突破。

加快实施全产业链推进体系建设亦是重要的发力方向。对优势产业实施“强链工程”,支持海尔、海信、中车四方股份等重点企业实施倍增计划,打造一批千亿级产业链和参与全球竞争的生态主导型大企业集团,加快构建“空间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聚高效”的全产业链集群发展机制;对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实施“建链工程”,对接世界500强等企业和机构,加快补齐产业链短板;对传统支柱产业实施“稳链工程”,推动汽车产业链核心配套企业和上下游企业间进行协同改造、协同创新,实现合作共赢、协调发展。

此外,也要加快形成区域产业集群主导地位。产业集群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形态,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载体。“十四五”期间,青岛要发挥新发展格局“双节点”、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以及联通日韩的优势,推动胶东经济圈产业链群一体化,畅通产业链国内国际双循环,优选具备基础和增长前景的产业,高起点培育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强化胶东经济圈制造业龙头地位。

(作者单位系青岛市统计局工业统计处)

猜你喜欢

规上青岛市增加值
数字说话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2020年1—4月全国酿酒产业产量1506万千升
淮北市“四基一高一大”新兴产业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关于青岛市地下城市空间开发的思考
今年前11月全省规上工业累计增长8.4%
青岛市市立醫院(集团)
青岛市关工委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