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佛系山水色彩大师

2021-09-10秦沽月

雪豆月读·高年级 2021年1期
关键词:柳色安西青青

秦沽月

今天给豆苗儿们讲一个唐代著名的诗人——“诗佛”王维。提起大诗人王维,你们恐怕都不陌生,他是盛唐最出色的山水诗人,和写“春眠不觉晓”的孟浩然并称“王孟”。虽然现在王维的名气不如李白、杜甫,但在当时,他的名声比起李白都毫不逊色呢!

王维十五岁的时候来到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他写的诗被争相传诵,赢得了众多豪门贵戚的青睐,脍炙人口的“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他十七岁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的一句。他二十一岁考中了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人又叫他“王右丞”。

王维被称为“诗佛”,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王维的字是“摩诘”,“摩诘”是佛教一部经书的名字,叫《维摩诘经》,所以他和佛的缘分从名字这里就开始啦。王维的妈妈是个资深佛教徒,跟从佛门的禅师修行了三十多年,王维也跟寺里一位著名的佛教大师学了十年。晚年的王维隐居在长安郊外的蓝田辋川别墅,退朝之后就在家里焚香静坐。在这期间,王维写下二十首山水诗,编为《辋川集》,每一首都非常优美宁静。

王维的诗,也很“佛”。世人说他“以禅入诗”,因为他的诗中有一种空明宁静的美。禅宗是唐朝盛行的佛教中的一个门派,坐禅是主要的修行方式,王维就把他坐禅时的心境用在写诗上。他用“禅”的眼光去看待大自然,于是就更能捕捉到大自然中细微的声响和动态,进入到常人不能达到的境界,所以被称为“诗佛”。比如王维最有名的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就饱含着一种随遇而安的处世态度。他沿着河散步,走着走着就到了没有水的地方,坐下来看天上云起云散。他非常豁達,非常悠闲自得,这在我们现代人看来也是非常“佛”的一个人了。

王维的诗不仅有境界,还很有美感。苏轼曾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一定很好奇,王维的“诗中”到底是怎么“有画”的呢?其实从我们最熟悉的《鸟鸣涧》中就可以体会这种美: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画面的最开始,主人公在悠闲地看着桂花从枝头落下来。接着镜头一转,诗人开始勾画夜空:月亮从云缝中溜出来,月光洒在山中,枝头栖息的几只鸟忽然受惊一般地飞起来。整个画面有远景、有近景,又有天上的月亮,又有地上的桂花树,还有半空中的飞鸟,构图非常漂亮。诗里不仅有一幅静止的山水画,还有对鸟儿飞起的动态描写。这里不仅能看到画面,还能听到声音。静悄悄的山谷里会时不时传来几声鸟鸣,反而让我们觉得这座山更安静了呢。我们好像也能置身其中,和诗人一起感受这“鸟鸣涧”的喜悦。

《送元二使安西》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首诗,这首诗又叫《渭城曲》《阳关三叠》。王维的朋友元二(元常,家中排行老二)去安西都护府做官,王维在渭城的街头送别他的友人,写下了这首诗。他写道: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你见过唐代的街道吗?王维在诗中就已经给我们描画了出来。清晨,渭城的细雨把尘土都打湿了。从客栈出来,街上两边种着青翠的柳树,远处雾蒙蒙的,只有一片绿意蔓延。“客舍青青柳色新”,不是说客舍是青色的,而是青青的柳树在细雨中把客舍也映照成了绿色。在这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中,诗人和他的朋友就要分别了,诗人劝他的朋友“再喝一杯酒吧,等你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我这样的老朋友陪你喝酒了”。雨打湿柳树的动态如在眼前,仔细一听,仿佛还有劝酒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呢。

《鸟鸣涧》的色调是夜空中有皎洁的月光,而《送元二使安西》则是蒙蒙的细雨和青青的柳色。王维的诗中总有一种色彩之美,所以唐代殷璠就在《河岳英灵集》里说王维的诗“在泉为珠,着壁成绘”,像落在泉水里的珠子,像画在石壁上的彩绘。还夸他“一句一字,皆出常境”,每个字都有超出常人的艺术美感。那么,我们称呼王维是山水色彩大师,也不为过吧!

猜你喜欢

柳色安西青青
岳流波
浅谈递归算法的教学策略
星星眼
长安柳色
青青芳草地
年年柳色
An analysis of how to get rid of poverty
An analysis of how to get rid of poverty
就是因为那个洞
要钱还是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