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所大学和一棵柳树

2021-09-10张达明

阅读时代 2021年1期
关键词:再别康桥康桥剑桥大学

张达明

艾伦·麦克法兰是英国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做剑桥大学教务长达34年。老教授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会与一棵柳树结下不解之缘,并由此和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徐志摩成为了“好朋友”。

在劍桥大学国王学院康桥边上的一块草地上,长着一棵郁郁葱葱的柳树,这本没什么大惊小怪,而就在艾伦·麦克法兰任教长后不久,却围绕着那棵柳树发生了一场大争论:有人以柳树年期已久为由,提出要砍掉它,以别的树种来替代;有人则持相反意见,认为那棵柳树已被赋予了一种特殊涵义,坚决不能砍。双方理由似乎都很充足,争论一时难分伯仲。

最终,在学校董事会的干预下,那棵柳树被保留了下来。艾伦·麦克法兰这才知道,有个中国诗人叫徐志摩,曾写过一首关于剑桥的诗——《再别康桥》,其中写道:“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而争论是否要砍掉的柳树,正是诗里写到的那棵。

这是艾伦·麦克法兰第一次听说徐志摩这个名字,他找来了英文译本的《再别康桥》,顿时被这首诗的优美深深感染,随即做出去中国探寻徐志摩成长足迹的决定。

当时正值中国开放初期,当艾伦·麦克法兰来到中国长江边的一个小村庄时,村民见来了外国人,就好奇地问他从哪里来?他热情地回答说:“听说过英国的剑桥大学吗?我是那里的教授。”令他意外的是,周围人竟异口同声地说:“知道知道,就是徐志摩写《再别康桥》的地方!”这让老教授更觉得徐志摩很是了不起。

随着研究的深入,艾伦·麦克法兰迫切地感到,剑桥应该为徐志摩做点什么。经过深思熟虑,他于2008年向学校董事会提议,在剑桥为徐志摩立一块诗碑,以永久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化使者。

提议被采纳后,艾伦·麦克法兰将诗碑地址,选定在剑桥国王学院康桥边上那块草地上,距诗里写到的那棵柳树仅不到10米。2008年7月2日,一块白色大理石的诗碑立了起来,在它的两个平面上,分别镌刻着《再别康桥》的前、后两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和“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2012年10月22日,艾伦·麦克法兰应邀做客徐志摩的中国母校——杭州高级中学。刚进校门,他就要求去看这所高中为校友徐志摩立的诗碑。诗碑就在教学楼前的草地上,碑上镌刻的诗句和剑桥大学的一模一样,就连碑的大小也相仿,像是双胞胎。老教授看后情不自禁道:“此时此刻,我想起了徐志摩曾满怀深情说过的一句话,‘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而我此生最自豪的事,就是促成了剑桥大学给徐志摩立诗碑。”

临走前,他满怀期待地对杭高的同学们说:“如果你们想来剑桥,我一定帮忙写推荐信,但这之前我们要交流,要像了解徐志摩一样,了解你们。接下来,就要靠你们自己努力了。我相信,你们中间会有更多的优秀者到剑桥来求学深造,也会出现若干个像徐志摩那样的文化使者,我们大家一起努力,让‘那河畔的金柳’更加根深叶茂,更加郁郁葱葱。”

责编:马京京

猜你喜欢

再别康桥康桥剑桥大学
剑桥大学承认中国高考成绩
再别的岂止是康桥
青草更青处——《再别康桥》赏析
论述《再别康桥》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剑桥大学 学生要求保留成绩公开传统
论《再别康桥》诗歌意境美
投入细腻的情感诵读诗歌
放手让孩子撞南墙
康桥,我心中的圣桥
一组完形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