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思考

2021-09-10陈宝华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4期
关键词: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新课改

陈宝华

摘要:随着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教育改革提出以后,教育部门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除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之外,还要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教师要通过开展教学活动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初中阶段的教学现状以及如何提升教学效率的实施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

引言

为了让我国的文明建设得到持续发展,要在学生阶段就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教育,这样才能为我国的繁荣与昌盛奠定基础。初中阶段的教育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最终要的阶段的,由于年龄限制,这个阶段的学生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都不够成熟,因此,更加显出了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近些年,我们国家很多学校的中学生都存在打架斗殴或者校园暴力的案件,这就让道德与法学科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国家重视对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所以,为了符合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对初中阶段道德与法律教学的创新已经迫在眉睫。[1]

一、道德与法治在初中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教学方法过于落后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比较枯燥的,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又比较活泼,所以很多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都没有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时也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也没有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入理解,只是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知识点,课堂气氛也比较死板,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没有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也没有增加时间的机会,与教师讲述的知识点没有形成共鸣,就会影响教师教学的质量。

2.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制约

由于我国一直延续的都是应试教育,就会让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死板,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将课堂当成了自己的“独角戏”,在课堂上讲课时没有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进去,很多学生就会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对教材中掌握的知识点也不能灵活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而且这与我们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也是相违背的。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中很多的知识点都比较抽象,在期末考试的分值占比也不大,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就知识让学生在教材上划出重点,这种中教学方法也不就能有效的引起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重视,在教师的要求下,虽然有的学生能掌握,却不能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

3.缺乏专业的教师

虽然道德与法治在初中阶段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但很多学校并没有意识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甚至还有部分学校对这门学科没有配备具有专业能力的教师。大部分教师都认为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教学目标相对简单,就会让其他学科的教师兼职。兼职的教师中很多没有专业知识,一些抽象性较强的知识自己都不能做到透彻的理解,就会影响教学的质量。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1.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

进入初中阶段后,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很多都比较枯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导致学生不能真正的理解教学的内容,严重的影响到了教学的效率。同时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思路,将情境教学引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场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这样才能实现这门学科的真正价值。

例如:教师在开展人教版七年级《保护环境》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就可以将情境教学的方法 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通过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其中一组表演破坏环境,另一组表演保护环境。在学生进行表演之后,让他们分组讨论这两种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哪种行为是值得我们提倡的。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想想之前有没有过破坏环境的行为,如果有应该接下来应该怎么做。通过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认识自己错误行为的同时能及时加以改正,这样才能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2]

2.增加师生在之间的有效互动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适当的增加课堂提问,能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一直保持在活跃的状态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同时还能让教师准确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先将准备好的问题设计到教学课件中,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向学生抛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讨,在巧妙的引出后续的教学。教师在提问问题时,还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将问题进行深化,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3.实现家校共育

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是环境的产物,由于初中生年龄较小,社会经验少,受到外界影响的几率更大。对于学生来说,增加社会经验区域一般都是家庭和学校,而其中最主要的影响环境就是学生的家庭。家庭对与学生产生的影响时非常大的,并且是很难代替的。家长的行为和说话方式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很多学生的一举一动都是在模仿家长。因此,家长要和学校相互配合,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通过家校共育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初中生的学业压力相对较大,在学校安排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时间较短,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大多数都是理论知识,教师要积极和家长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对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变化要及时的向家长进行反馈,得到家长的重视。教师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还要及时给出引导意见,这样才能更加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心里特点,提高教学的效率。

总结

总而言之,新课改提出以后,教育部门要求教师在讲述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教师要正视这个问题,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将学生当做课堂中的主体,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學模式。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对教学方法的调整,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才能让他们为以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风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9(12):125,128.

[2]郭树媛.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思考[J].才智,2018(32):179-180.DOI:10.3969/j.issn.1673-0208.2018.32.158.

山东省惠民县麻店镇中学 251705

猜你喜欢

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生本理念下初中生物参与型教学实践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浅议农村初中后进生教育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初中阶段略读课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