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家校合作走向“深度”

2021-09-10陈松信

清风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家校深度家长

陈松信

目前,学校应该如何优化家校关系?结合多年工作实践,我认为应当围绕以下“十个一”让家校合作走向“深度”,有效构建家校育人共同体。

回到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家校共同体建设的首要问题就是以学生的成长为中心,凡事强调从孩子的成长出发。这样更能够明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拉近家长、学校、教师之间的距离,让家长明确自身责任,从而主动与学校配合。

明确一个身份—家长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尽管學校在教育学生方面起主导作用,但学校和教师务必让家长明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这样才能更加清晰家校双方责任,更加有效推进家校合作工作,也更能提醒家长明确自己的责任,时时处处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榜样。

建立一个机制—沟通联系机制。部分家长对教师工作的不理解,是导致家校彼此抱怨的一个原因。因此,学校应当建立一个沟通机制,让家长了解教师工作状况,要求家长尽量不在上课期间打扰教师,给教师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投入教学和日常管理。如果家校双方事先确定可以联系的时间及方式,彼此就能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抱怨。

创新一种形式—家长会形式。家长会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应尝试打破“学校说,家长听”的局面,大胆创新,为家校互动提供平台载体,积极构建“专家与家长说”“家长与家长说”“家长与学校说”“小片区家长会”“男生家长会”“女生家长会”等多元形式的家长会。多元、立体、平等的家长会议平台才能最大程度激发家长探讨教育、共同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热情。当家长主动参与学校教育、主动寻求教育孩子的灵丹妙药时,孩子的成长问题方能迎刃而解。

创设一种关系—不攀比的平等关系。现实中,个别家长存在思想认识问题,因为孩子成绩不理想就不想与学校沟通。其实,这是攀比心理在作祟。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当通过平时的家校互动,让存在这种想法的家长摒弃偏见,消除心理顾虑,让家长充分感受来自学校和教师的尊重。

发挥一个作用—家委会和家长学校作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单纯依靠学校一己之力,需要构建和谐的家庭、学校、社区合作关系。学校应当充分发动家委会为学校发展献策献力、排忧解难,充分发挥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的作用。同时,学校还要以家长学校为载体,向家长传达学校理念、教育知识,切实提高家长素质,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坚持一个传统—适时家访。由于沟通联系的渠道多了,如今部分学校传统的家访越来越少。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学校和教师只有适时走进家庭,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只有面对面与家长沟通交流,才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增进家校感情,才能寻求家长的配合、增强教育学生的有效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家访也是一项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特殊课程。

营造一种风气—师德廉政。学校应杜绝有偿家教,加强师德教育,营造一种风清气正的风气,这样才能让教师安心任教、全身心投入教学,让家长放心走进学校、走近教师。

确定一个节日—家长节。学校与家长的互动功在平时,但也应当有一定的仪式感。比如,将某一天确定为家长节,开展系列活动,如开设专家讲座,让家教经验有引领;举行家长论坛,让经验分享有平台;召开家长会,让家校沟通有载体;召开家委会会议,让家长的申诉建议有渠道;设立家长开放日,让家长“看得见”课堂……这些活动能体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家长的参与感,凸显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开展一项评选—评选最美家长。学校应当让家长更加清晰地知道在平时的家校配合中,需要做什么和应该怎么做,这样才能切实增加家校合作的有效性。因此,学校应当有一个明确的家长发展目标,而更有效的做法就是开展优秀家长评选活动。学校通过制定优秀家长标准,让家长学有榜样、赶有方向,从而与学校相向而行、步调一致。

总之,学校要提升家校共育水平,就应当回到家校关系的原点思考家校问题。学校要直面家校合作难题,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思考家校合作,深化家校合作深度,积极推进家校共同体建设,从而让家校关系从“隔阂”“配合”逐步走向联合、走向融合。

(来源:《中国教师报》2021年02月03日第13版)

猜你喜欢

家校深度家长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家长错了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