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波兰艺术歌曲《黑色十字架》中“家”的延续

2021-09-10秦林浩

科技研究 2021年17期
关键词:艺术歌曲家国情怀波兰

摘要:在時局动荡之时,传统民族意识就会被迸发激活,而艺术作为精神文化载体,不仅承载着历史印记,更传递着文化情怀。波兰歌曲《黑色十字架》便是在民族解放思潮中诞生的那一抹记忆,它将自由解放运动中刻骨铭心的场景锁定在那一刻,让无数漂泊的心灵有了希望和寄托,为人们留下深情而又长情的呼唤。

关键词:家国情怀;艺术歌曲;波兰

声乐作品创作需要作曲家与词作家高度的精神契合,将所思所想跃然纸上,反映生活中的悲欢与冷暖。在19世纪的波兰,文坛巨匠比洛夫斯基的诗篇被奉为典范,《黑色十字架》(Czarny krzyżyk)就是其经典作品之一。诗中表现了为自由解放而战的将士,奋勇杀敌、不畏艰险的高大形象,同时也展现了其痛失爱人后的心碎苦楚,让人们看到铠甲下亦是血肉之躯,平凡而不凡。这种强烈的自由意识使作曲家莫纽什克和明希海默深深着迷,并先后创作出两个不同版本的同名艺术歌曲。其中莫纽什克版本传唱度较高,因此可以结合其创作解析特殊时局下的家国情怀。

一、生平介绍

布鲁诺· 比洛夫斯基(Bruno Bielawski),波兰著名诗人,作家,编辑。1831年出生于内哈雷布茨(Nehrybce),并于1861年在雅瑟(Jassy)逝世。他是波兰著名杂志《人民杂志》的首任主编,曾就读于德国海德堡大学,波兰亚盖隆大学,毕业后定居利沃夫(Lwów)。在此期间,他相识了许多志趣相投的文人,如考奈· 乌耶斯基(Kornel Ujejski),简·扎哈里谢维奇(Jan Zachariasiewicz),泽格蒙特·密乌考夫斯基(Zygmunt Miłkowski)和米兹斯瓦夫·罗曼诺夫斯基(Mieczysław Romanowski)等文坛名流,这也为他之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1860年8月,他离开利沃夫,作为志愿军参加了意大利解放战争,为实现自由统一而战,次年意外辞世。民众为纪念其艺术成就,在维查考夫斯基公墓竖立了一座碑文,上面写着:“他是当之无愧的作家,波兰人民的表率。他推动了教育事业,深爱故土和家人,我同胞在此立碑,为纪念这位民间文学领袖。”他为后世留下许多文学瑰宝,包括《黑色十字架》(Czarny krzyżyk),《三个愿望》(Trzy życzenia),《诗歌》(Wiersze),《乡间趣生活》(Przyjemności życia wiejskiego)等佳作,成为波兰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豪。

斯坦尼斯瓦夫·莫纽什克(Stanisław Moniuszko),“波兰民族歌剧”之父,1819年出生于乌比尔(Ubiel),1872年在华沙(Warszawa)去世。他以精湛的作曲技术名闻遐迩,也在指挥领域和器乐研究方面有特别见解。他创作出许多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包括歌剧《哈尔卡》(Halka)、《闹鬼的庄园》(Straszny Dwór)、《伯爵夫人》(Hrabina),轻歌剧《贝蒂》(Betty)、《理想》(Ideał),芭蕾舞剧《基督山》(Monte Christo),康塔塔作品《米尔达》(Milda)、《幻影》(Widma),教堂音乐,以及268首艺术歌曲《金鱼》(Złota rybka)、《黑色十字架》(Czarny krzyżyk)等大量经典作品,为波兰艺术界作出巨大贡献。

他曾是波兰国家歌剧院导演,创作了许多具有民族标志的音乐。其作品大多以波兰民间旋律为主,有时也会加入一些舞蹈元素,使作品更为多样化。他常采用波兰诗人的佳作作为歌词,如《黑色十字架》。鉴于他杰出的成就,波兰出现了以它命名的公路,火车站,邮票等,为铭记这位伟大的作曲家。

二、历史渊源

在19世纪的欧洲,一场追求自由的民族解放浪潮逐渐兴起,许多民主人士拿起武器与封建统治当局抗争。在1860年的意大利,以朱塞佩·加里波第(Giuseppe Garibaldi)为首的起义军,宣扬“为你我自由而战”的口号,将西西里岛和那不勒斯的人民从奴隶制和封建制度的压迫中解救出来。这场革命起义中有不少来自其他民族的志愿军,诗人比洛夫斯基便是其中一员。他参加了这场自由革命,体会到当地人民为实现国家自由统一而战的热切期望,随即写下诗篇《黑色十字架》。

这场颇具象征意义的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极大地鼓舞了同受压迫的波兰人民。由于当时波兰被沙俄占据,民众不断被政府施压,人民渴望独立。于是在1861年波兰民主主义者成立了独立民族组织,将民主革命与农民革命结合起来,联合成为反封建政权的统一战线。之后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一月起义”,这是波兰近代历史中影响最深远的反封建斗争,也是19世纪东欧地区较大的一次民族解放运动。这首“黑色十字架”的诗词便创作于革命前夕,吹响了起义号角,并广为流传,鼓舞了无数将士的热情。之后作曲家斯坦尼斯瓦夫·莫纽什克(Stanisław·Moniuszko)和亚当·明希海默(Adam·Münchheimer)分别为诗词谱曲,成就了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它是较早为民主自由发声的作品,至今仍是许多艺术家传唱的经典曲目。

三、作品诠释

在创作《黑色十字架》时,莫纽什克受到民族意识的极大鼓舞,促使他以特定的民族风格为指导,为波兰社会贡献了很多本民族歌曲。他立足于民间音乐,并以民族文化为基础,运用独有的波兰艺术类型来整合创作,使该曲成为波兰最耳熟能详的旋律之一。莫纽什克的初衷是将作品推广成为室内乐歌曲,供家庭聚会时使用,表现波兰民众的丰富生活和所思所想。

艺术歌曲《黑色十字架》选自《家庭歌曲集》中的“咏唱天鹅”(Śpiew łabędzi)部分,其中包括《金鱼》(Złota rybka),《三枝花》(Trzy kwiatki),《恶劣天气》(Niepogoda),《少女》(Dziewczyna),《水之歌》(Po wodę),《黑色十字架》(Czarny krzyżyk)。该曲作为第六首,歌词内容如下:

“当我在充满血腥的激战中,

想到多年前出征时,

让汤姆替我跟我的爱人说声再见,

并交给她一个黑色十字架。

她清晨向上帝祈祷,

为我祈祷,

尽管敌人的利剑刺向我,

我仍会再次从战斗中回来!

她为我默默矗立在那里,

真诚地向上帝乞求,

怀着对未来的信念,

怀着我的骨肉,

戴上黑色十字架!

从她春天般灿烂的泪水中,

上帝看到了她的虔诚,

我与一千名兄弟冲锋陷阵,

敌人却未伤我分毫,

但在离家还有一英里的地方,

当我想热烈呼唤她时,

她已不在那里!而在坟墓中,

只剩黑色十字架立在那里。”

全曲采用d小调,开头标明“不可太慢”(Non troppo lento),运用了大量附点音符,表现行进中的律动感。歌曲整体跨度不大,旋律结构上行线条较多,以柱式和弦配以伴奏,用以突出气势感。在演唱时要准备好气息,保持气息的流动性。在结束句前可稍加停顿,仿佛是苍凉的叹息,然后以渐慢渐弱结尾,来突显无限沉思。在宏观布局上,第一段相对情绪上扬,表现战斗的坚定信念和心底的希望寄托;第二段情绪转换明显,主人公还未从失去战友的悲痛中走出,又得知了爱人辞世的消息,多重打击下悲痛欲绝,含憾而泣。

这首作品唱出了历经沙场,为家国英勇奋战的战士形象,也表现了归乡后爱人命陨,思念化为泡影的崩溃心情。诗词内容表现了战士远寄乡愁与星辰,近触离别化尘埃的无助,同时也激励着战士们保卫后方的家人,以短暂的痛苦别离换取国家长久的和平,以舍“小家”顾“大家”的高尚情怀,成就了一部英雄史诗。

四、结语

波兰爱国主义题材作品《黑色十字架》作为革命起义的精神灯塔,照亮了每一个远征将士孤寂的内心,让形单影只的心灵有了港湾,让封建桎梏下的人民有了前进的动力。作品中主人公牺牲“小家”,成就“大家”的崇高精神,激励着每一个民众的星星之火,在这看似普通而又不平凡的身躯影响下,逐渐形成燎原之势。

望千古悠悠,兴叹百态;观世间纷繁,济世沧桑。家国尚存,伊人残陨。也许这就是“家”的含义,大到家国情怀,戎马一生;小到人情冷暖,茶米油盐。这首歌曲唱出了成千上万将士的心声,饱含对故土的深情,对家人的思念。战士不懈的浴血奋战,换来了家园的和平,也慰藉了无数默默等候的心灵。这将幻化成为民族灵魂中的力量与精髓,延续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成為永垂不朽的民族丰碑。

参考文献

[1][波]佐·丽莎  罗秉庸译 波兰音乐[J]音乐学习与研究1985,03:52-54

[2]秦西炫 一百年前于是了人民的胜利 波兰歌剧“哈尔卡”及作者莫纽什柯[J]人民音乐 1958,11:33-34

作者简介:秦林浩(1992—),男,汉族,山西运城人,声乐艺术博士,现波兰肖邦国立音乐大学声乐与表演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艺术歌曲家国情怀波兰
波兰睡眠研究会
艺术歌曲演唱的技巧探究
网络时代
高中“艺术歌曲”教学之漫谈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对我国艺术歌曲演唱技巧的研究
波兰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