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公害经济作物种植技术研究

2021-09-10王艳莹

科技研究 2021年17期
关键词:无公害种植作物

王艳莹

摘要:经济作物是一类能应用于各行各业且能够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农作物。按照用途而言,它能够被分为蔬菜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等。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农产品的生产要求与品质要求也随之攀升,无公害农产品就是这一社会需求提升的产物。

关键词:无公害;经济;作物;种植;技术

1  无公害经济作物现状特性

1.1  无公害经济作物的最大特性即无公害。而这一特性则由作物的种植技术决定。无公害经济作物种植技术即指在特定的符合要求的生态环境中,控制生产条件,使得最终收获的农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在标准之内,并可顺利通过专业机构无公害认证的农作物种植技术。此外,收获后的作物不仅可以满足工農业需求,在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后,这些经济作物及其副产物还会衍生出其他效益,实现农作物的高值化利用。

1.2  在目前的农业种植领域中,无公害经济作物种植技术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如最常见的大棚蔬菜、大棚水果种植,有机茶的种植生产,花卉苗木混合种植及食用菌的生态循环种植等。这些经济作物在无公害种植技术的加成下不仅达到无公害标准,更是轻松实现“亩产过万”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无公害经济作物种植技术发展时间较短,想要得到大规模推广仍有许多难关需要攻克。

2  无公害经济作物种植技术遇到的问题

2.1  肥料应用

化肥的使用不仅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及质量,还能使其具有一定的抗寒、抗旱等特性。可以说,化肥的使用是经济作物产量的保证。然而一些单纯追求亩产经济效益的农业工作人员,没有足够的种植知识及技术支撑为了使农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最大化,无限度使用化肥。这种极端的做法不仅会使农产物坏死,无法获得最大产量;还会破坏农作物种植环境,使土壤及土地结构遭到侵蚀,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甚至无法继续种植经济作物。

2.2  病虫害及农药残留

病虫害是病害和虫害的并称,每年对农业种植业造成巨大危害。其中侵染性病害通常由真菌、细菌、病毒及线虫等引起,而虫害则主要由昆虫螨虫等引起。由于农药是灭杀病虫害的最直接手段而成为目前防治病虫害的常用措施。在目前的形势下,即便是无公害种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针对病虫害依然会喷撒农药以降低危害。但由于务农人员没有足够的种植知识及技术支撑,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无法掌握合适的度,往往会使农作物上农药残留过多,无法达到无公害标准,甚至无法达到食用标准。因此,农药的使用问题是无公害种植中的重中之重。

2.3  环境问题

2.3.1  社会飞速发展而带来的城镇化趋势。由于农村城镇化的不断加速,大批农业种植用地被征用发展为高楼大厦。这使得农作物的原有种植面积大幅减少,进而限制了无公害种植技术的发展。

2.3.2  农业用地周边环境污染加重。一方面由于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为了减缓城市压力,大批重工业企业搬迁至城市郊区,甚至部分企业仅看重经济效益,为了眼前利益随意排放工业废料、工业废水,侵害了无公害经济作物的种植环境。一方面种植用地周边居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随地倾倒垃圾现象普遍,对种植土地的土壤污染严重,甚至变质,是大量经济作物无法达到无公害标准,甚至最终进一步丧失大量原有的可种植土地。

3  无公害经济作物发展对策

3.1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化肥与农药的过度使用不仅会使当前的经济作物无法达到无公害标准,甚至会彻底改变土壤性质,使土地长时间无法使用。因此,在实际种植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如作物之间存在的品种差异。针对差异作物的不同种植条件以及生长规律,选用相应的肥料以及对应的使用方式。比如在针对某种生长规律已被完全掌握的作物时,根据其特点制定不同的施肥计划,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别施加计划好的肥料。在选用相应的肥料时,可以将目光更多地指向绿色化肥与有机化肥。这些肥料的使用,不但能够为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足够的营养元素,还可以在使作物拥有一些抵抗外界环境变化以及病虫害的特性。与此同时,这些肥料中存在的有机物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成分,增加土壤中稀缺的微量元素,进而极大地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达到无公害标准。

3.2  优化种植环境及管理机制

3.2.1  农业工作人员在选择种植基地时应尽量远离重工业企业,保证水源纯净,种植环境不受影响,同时选择的土地应尽量平坦,方便浇灌作物。

3.2.2  种植地的土壤应含有足够的有机质,土壤肥沃,规模满足种植与运输。

3.2.3  针对不同种类的作物,种植者应制定不同的质量检验标准,并将作物的种植严格划分不同阶段,在每个阶段对照计划标准检验相应作物情况。

3.3  调整轮作制度

3.3.1  因地制宜,对于品种产地有所差异的农作物,相对应地调整轮作制度,同时维护种植地生长环境,确保其有利于作物的顺利种植。

3.3.2  种植者应完善作物的种植管理措施,提升作物抵抗外界恶劣环境以及病虫害的能力,使得所收获的作物在达到无公害标准的同时拥有良好的产量。

3.4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必须逐渐转向结合农业生物技术的无公害防治。农业生物技术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变植物基因使其具有抗寒、抗寒性能,甚至使作物对某些具有一定的抗性。这些基因工程作物通过节约土地和减少农用化学品的使用以及保持而不是减少农业生物多样性而带来环境效益。其次,昆虫信息素及光谱技术等直接作用于害虫的生物防治方式的使用也极大地加快了无公害进程。这些方式的使用不仅能够单方面改善经济作物种植环境,还能有效减少甚至摒弃农药的使用,减少对作物及环境的污染,使得经济作物更易达到无公害标准。

4  结论

对于无公害种植技术,国家和政府应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科普无公害种植技术与农业,增强种植地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改变年轻人对农业的认知,激发广大青年人才对农业领域的研究热情;鼓励优秀人才将自身所学生物技术知识与农业大胆结合并创新发展,不断推进无公害经济作物种植技术的发展,进而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健康,社会繁荣发展。

猜你喜欢

无公害种植作物
为什么要多元
无公害水稻病虫害防治要点
挖掘这些基因,让作物抗各种病(2020.3.27 科技日报)
浅谈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和方法
地下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