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二课堂在培养创新型传媒人才中的实践探索

2021-09-10唐洁黄国春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实践平台第二课堂

唐洁 黄国春

摘要: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进行补充和延续的实践性学习平台,以活动形态的文化张力来消解第一课堂面临的障碍,为第一课堂的深化拓展提供保障。高校为全方面培养人才,在第一课堂教学之余,应增设第二课堂实践平台达到多方位教育、全能力培养的目的。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机融合,搭建与时代接轨的多样性实践教学平台,合理调配资源,强化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对接行业与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第二课堂;实践平台;NMC;创新型传媒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3-0068-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广西民族大学校级慕课新闻写作课程教改成果,项目编号:301230504;2020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0JGB165

一、以第二课堂驱动传媒专业实践教学

第一课堂教育又被称为第一渠道教育,其开展形式主要是教师在传统课堂上以讲授形式将知识传递给学生[1]。在第一课堂,往往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在教室内进行讲述,学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复习、考试后便结束课程学习。但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在书本上仅能学到结论化知识。老师采用的讲述式、启发式或是引导式教学都是围绕教材内容而言的。但书本上的,终究是学者已总结出的观点和结论。第二,教材的内容大多偏于老旧,不够新,与时代发展的需求有时间差。尤其对于传媒学子来说,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信息更迭加快,需要接触到更前沿的信息,学到更贴近当下的知识。第三,学生们仅仅在教室里学习,只会“成才”,但很难“成人”,学生们欠缺沟通交流能力,缺少团体凝聚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实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是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得很好,但一进入媒体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工作,核心能力依然欠缺。而第二课堂实践的建立,会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这些问题,打破第一课堂的教学瓶颈。

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的辅助与补充,两者相互配合,成就系统性更强的课堂体系,使得学生不再只盯着课本读书,也投入到实践中,这无疑放大了教學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针对传媒人才的培养,本科高校开设的第二课堂多为电视台、大通社、新媒体中心和记者团等校园媒体平台,以第二课堂驱动新闻传播的实践教学,通过媒体实践平台的实践,帮助学生消化课堂的理论教学。

新媒体中心(New Media Center,以下简称NMC)是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为培养学生融合创新能力而开设的第二课堂实践平台,也是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学生融合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NMC的建立与运作可供传媒学子施展手脚,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提升专业技术能力;了解新鲜资讯,把握时代前沿;学会沟通交流、解决问题,增强集体凝聚力等。这能促进学生全方面素质发展,提升传媒育人质量,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二、第二课堂在培养创新型传媒人才中的应用

(一)平台搭建:凸显专业特色,匹配专业需求

NMC日常运作分设六大部门,各司其职、协作运行,包括采写部、编辑部、微信部、微博部、外联部、视频部。进入NMC各部门的同学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日常运营,在校园中可体验社会媒体运营模式,循序渐进地进行专业能力的积累。

围绕传媒学院的宣传工作,采写部负责接收学院新闻任务,进行新闻采访,撰写新闻稿件,拍摄活动照片。编辑部负责学院新闻稿件的编辑校对及上传。微信部负责学院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和管理,具体包括对新闻稿件的二次编辑和排版,对微信推文进行图文编辑,宣传学院活动。微博部负责传媒学院官方微博的运营和管理,具体包括对新闻稿件的二次编辑并发布,跟进学院活动宣传。外联部负责对接学院及各教研室承办的活动,承办新媒体中心内部活动,同时负责新媒体中心的技术性工作。视频部负责传媒学院新媒体中心抖音脚本撰写,视频拍摄及后期剪辑、哔哩哔哩动画平台的日常运营和管理。

针对学院内外各大型活动的举办,NMC各部门都要提前策划开展全方位宣传。2020年10月22日至11月29日,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开展“2020年传媒学院专业文化月朗诵大赛”“我和我的大学摄影、短视频大赛”“新媒体创意大赛”多项专业竞赛,并举办“三全育人之专业文化月成果展示暨学生荣誉周颁奖晚会”。采写部根据其系列赛事和晚会,安排对应记者进行采写宣传;编辑部校对、编辑后上传学院网站;微信部二次排版后上传学院微信公众号;微博部、视频部追踪现场动态,发布图片、视频,进行现场直播。学生进入NMC,其专业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于日常工作和专项活动中不断积累的。

(二)全面培训:打破固有模式,提升专业素养

在以学生为核心力量的实践平台,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十分重要,学生“培训”在NMC日常运作中占据重要分量:一是专业教师培训;二是外聘媒体工作人员培训;三是学生自我培训。

2019年10月,NMC参与了南国早报资深新媒体编辑的新媒体运营技巧培训,学习公众号人格化运营、用户阅读习惯分析、会议新闻如何有趣、如何提高阅读量和如何快速吸粉这五个方面。让在校生学习理论知识之余,也接触到社会层面的媒体运营方式,学习、研究方向更适应于社会发展。

2020年10月,NMC聘请了新媒体编辑与制作方向的专业教师开展“微博、微信的运营”的专题培训,从专业知识角度传授针对性媒体平台运营知识。此外,NMC还邀请到广西民族大学校团委骨干教师讲述“摄像摄影基本知识”,让学生在第一课堂之余,能够切身实践性练习摄像摄影。专业教师对第二课堂的参与,提升了学生的实践专业素养。

2020年11月,NMC开展数十次培训,其中多由NMC学生进行自我培训。2018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长为NMC新生讲述“PS入门”知识,2018级传播学专业学长讲述“Pr入门”知识等等。这些培训都由NMC高年级负责人讲述,低年级聆听并现场交流。年复一年,随着一批批低年级同学升年为高年级,讲述与聆听角色也在发生改变。在NMC实践课堂中,学生的自我培训提升了高年级学生的知识输出能力,丰富了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内容。

三种不同的培训方式始终围绕学生的需求和需要展开,既提升了学生的能力与素养,又形成了学生个人的创新思维模式。

(三)扩大业务:发挥传播效能,宣传校园文化

NMC自2018年11月成立,下设五个部门,包括采写部、编辑部、微信部、微博部、外联部。随着短视频浪潮扑面而来,学生真切感受到视频平台传播的重要性。2020年7月,NMC新建“抖音部”,专门制作短视频作品、管理传媒学院抖音号的运营。起初先制作5~15秒的短视频作品,后续制作具有故事情节的视频作品。2020年11月,NMC开创传媒学院哔哩哔哩官方账号,主要运用其直播平台进行学院晚会直播,并发布日常视频。此时,抖音部发展为视频部。视频部的建立是对NMC的进一步发展,使其结构更为成熟,可以充分发挥传播效能,宣传校园文化。

第二课堂实践平台作为组织应具有集体凝聚力,可适当开展团建活动。团建的开展会提高个人社交能力,也会增强个人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在NMC学习课业、日常工作之余,随着一批新生的加入,NMC会开展破冰活动进行团建,拉近部员间的距离,部员们的友好交往和沟通交流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日常工作的進行,促进NMC发展。团建不仅局限于NMC内部,NMC还会与其他院、校级第二课堂实践平台组织进行团建,锻炼每个人的交际能力,扩大交际范围,学会与他人良好沟通。

NMC业务范围的扩大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拓展了新的渠道,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积分激励:纳入教学管理,提高学生参与度

高校可制定积分制度,指定专项积分负责部门并出台认定方案,将第二课堂积分纳入教学管理中。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第二课堂实践平台的重视,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针对初期学生参与度不高的情况,制定了第二课堂积分认定方案,将第二课堂积分纳入传媒学院全部在校生的实践课程积分,要求本科学生在校期间应至少获得第二课堂60个积分。实践课程分为本科生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包括思想成长类、实践实习类、志愿公益类、创新创业类,选修课包括文化艺体类、工作履历类、技能特长类,选修课不作具体积分要求,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学院则对课程的类型和数量进行合理设置和统筹规划[2]。

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方向,积极搭建学院专业课外活动平台。NMC作为民大传媒学子的第二课堂实践平台,学生可以参与其中取得积分。采写部的同学采写新闻发表至网站可获得创新创业积分,各部门同学留任两年可获得工作履历积分,参与NMC宣传志愿小组可获得志愿公益类积分等。积分的硬性要求能有效督促学生参与到第二课堂实践平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不仅获得积分,更深化了专业知识,达到了建立第二课程实践平台的基本目的。

五年多来,传媒学院共有五个专业将近300位同学参与到NMC的各环节中。按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通过NMC中的媒体化模拟场景,采用行业前沿科技和理念,形成采、编、播、发全流程联动,并设一名管理老师,多名指导老师,实行年级梯队建设。

三、第二课堂对培养创新型传媒人才的意义

(一)联合媒体共建实践基地,加强实操性

2019年10月29日,南国早报与传媒学院合作成立“南国早报融媒体实践基地”,由NMC作为传院联络对接中心,为传院学子提供了一个优质的网络新闻传播实践平台,丰富NMC第二课堂实践内容。揭牌仪式当天,南国早报新媒体中心品牌运营推广部何平总监简单介绍南国早报新媒体中心的发展情况、营运方式;资深编辑刘娟作“新媒体运营”技巧分享;摄影大咖周婉贞分享了新媒体时代手机摄影技巧。NMC作为校园第二课堂学习平台,与社会媒体的运营模式存在一定差别,通过联合新闻媒体共建实践基地学生可进行参照对比、深入学习。后续,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的官方账号入驻南国早报平台,NMC采写部同学写的新闻稿件不仅可以发布到学院网站、微信、微博上,还可以在南国早报客户端发布。与此同时,南国早报的编辑也承担改稿任务,并给出评价和修改意见,学生在此过程中受益匪浅。

目前,学院媒体化实践基地已具有一定的规模,覆盖面广,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及操作机会,有利于创新、复合型传媒人才的培养。与南国早报的合作促进了媒体与高校的交流、融合与发展,丰富了NMC第二课堂的实践内容,两者携手共进,能够产出“1+1>2”的效果。作为当地颇具影响力的媒体,“南国早报”有成熟的平台、丰富的经验,可为NMC提供实战的机会,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同于校园学习,与社会媒体的合作使得NMC更接轨社会,与时俱进,打破学生学习思维模式,加强实操性。

(二)充分整合现有平台资源,提升创新性

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成立后,根据传媒业发展需要,加强媒体化实践平台建设,在有效整合已有资源同时,完成媒体化实践平台硬件及软件的建设,创建可涵盖全媒体传播的实践教学平台。现已建成传媒新报、《观·察》杂志、新媒体中心、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五大实践平台。每个平台都有独立的采编机构,配备教师指导,形成可涵盖新闻学、传播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五个专业方向的综合性实践教学模式,实现学科专业交叉,运作高效的教学实践体系[3]。实践平台队伍人数将近200人,占全院学生数的16.3%,指导教师18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14人。通过资源整合,把学生实践操作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课上模拟教学和课下实训操作,并且给予一定时间阶段的学分设置,让学生提前投入社会实践要求中,以此为目标不断提升个人专业核心竞争力。

在校外媒体合作方面,传媒学院与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广西电视台、广西人民出版社、广西科技出版社、人民网广西频道等二十多个媒体单位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其中与广西科技出版社建立的编辑出版与文化传播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是自治区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双方合作创建了立体化方法构建媒体化实践平台,使信息处理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单媒体发展到多媒体,实现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及新媒体全覆盖。

(三)以专业竞赛驱动实践教学,实现高阶性

目前,我国的传媒人才培养仍处于专业化、细分化状态。不同媒介类型间存在十分明显的专业区分和差异,在专业特色、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各个方面都有显著的门类特征,编辑、出版、新闻、传播等不同的专业按照学科门类进行划分与设置。这样的教育思路与“多元一体化”的传媒业态相去甚远。传媒学院成立之前,五个专业分散在文学院和艺术学院,未能有效整合师资、实验室设备、学生等资源协同合作建设媒体化教学实践平台,学生传媒實践能力的培养受限,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相对薄弱,与新闻业界的岗位技能需求有较大差距,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不平衡发展状态。在此背景下,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根据行业趋势,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针对新闻传播专业的特点和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产教融合为切入点,通过专业竞赛寻找新突破,并联合行业协会共同开发实习实训项目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主动性和潜力。

教师将国内外具备权威性的学科赛事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新闻评论大赛”等引入第二课堂实践平台,然后结合比赛内容进行赛事案例分析和研究创作。通过参赛,培养学生们逐渐养成阅读、调查、分析、提取关键信息、形成创意概念及进行项目策划的习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现实要求的对接,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根据新形势下市场对传播人才的需求,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克服教学体制的不足,创建适应社会需求的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的高阶性。

四、结语

第二课堂实践平台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是由学生主力完成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升其专业核心能力,再结合社会媒体让学生跳脱出校园、接触社会情景,这使得知识转化更为完整,同时促进和完善第二课堂实践平台的建设。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机融合,依托新闻媒体行业实体和部校共建实践基地,以学生能力培养的“一核心、两强化、三促进”为目标,形成“线索搜索—价值判断—多媒体采编—质量把关—传播营运—反馈再传播”的传媒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具有新媒体传播运营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传媒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逊.弘扬人文精神,搭建“第二课堂”实践平台——以广西师范大学“新西南剧展”为例[J].教育观察,2017(05):30-31.

[2] 张芳芳,贺志波.“第二课堂”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思考——以潍坊学院为例[J].高校辅导员教刊,2018(03):57-60.

[3] 孟成民.学科文化融合视角下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3(08):49-50.

作者简介:唐洁(1985—),女,湖北随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广告传播、新媒体传播。

黄国春(1963—),男,广西防城港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媒介融合。

猜你喜欢

实践平台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01—02合刊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活动运行实践研究
基于技术融合的卓越型电力信息工程教育研究
中职电子电工课程实践平台建设之我见
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职业能力及实践平台构建因素分析
企业经营模拟实践平台的应用与创新研究
构建多元化实践平台促进大学生创新素质提高
吉林省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