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幼儿行为 读懂幼儿思维

2021-09-10张胜俊

文学天地 2021年2期
关键词:朗朗粘土图式

张胜俊

近期,阅读了卡西.纳特布朗《读懂幼儿的思维:幼儿的学习及幼儿教育的作用》一书。本书重点讨论了有关幼儿早期行为模式(图式)的某些特点,并以大量的有关幼儿语言、行动、表征和思维的案例作为解读幼儿思维的证据,其目的在于分析幼儿复杂的行为背后的思维特性。

书中提到了这样的观点:幼儿自有幼儿的思维,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思维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只有读懂他们的思维,我们才能扩展他们的思维。但是,读懂幼儿的思维往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看到了幼儿的行为,却没有看懂孩子行为的意义。没有发现他们看起来杂乱无章的行为中的某些规律。就如我班朗朗小朋友捏苹果事件一样。记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我们使用轻型粘土制作苹果,当时朗朗就很感兴趣,将苹果做好了重新捏乱,又再捏好,捏乱。最终也没有拿出一个完整的作品。在以后的几天里,朗朗都会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将展示区捏好的苹果捏乱,我发现后告知朗朗不能去破坏别人的作品,但效果不大,朗朗仍然会去捏。直到轻型粘土苹果完全晾干,朗朗捏不动为止。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朗朗持续地去捏轻型粘土,却没有去思考一下为什么朗朗会这样做,没有去理解朗朗这个行为背后的思维。通过阅读本书,它让我找到了理解,解读幼儿行为以及了解幼儿思维形式的途径和方法:朗朗他持续去捏轻型粘土可能是对轻型粘土能塑造不同形像和为什么能塑形产生了兴趣,也可能是当粘土慢慢变干的过程中,朗朗对软变硬产生了兴趣。如果能早些明白这些,我就应该为他的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提供机会,如除了提供轻型粘土外,还可以提供胶泥或者是面粉团,让朗朗去探索为什么这些东西可以塑形。同时在晾晒的过程中通过让他仔细观察和感受,探索软软的粘土为什么会变硬。

书中还提到:确定和丰富幼儿思维活动的图式,可以为幼儿提供具有连续性的学习机会。具有一致性的幼儿动作和思维线索,是把幼儿的所做所想与他们的学习过程和内容联系起来的基本元素。在建构游戏《小熊的家》中,我开始为宝贝们提供了很多的材料进行建构,如:纸盒、拉罐、奶粉罐、纸箱、纸杯等,孩子们在搭建时觉得材料太多,有的材料之间又不好组合,每次搭建都很苦恼,如果是以往,我可能就直接给出解决办法,但在读了这本书后,我把问题交给了孩子们,孩子们想了很多办法,最后大家选择了数量多好操作的纸杯来搭建小熊的家。在搭建中,孩子们首先探索了纸杯的搭建方法,不仅找到了搭建最高、最稳的方法,还发现了合作搭建得好处。当然他们也遇到了困难:纸杯太容易倒了?怎么办?孩子们通过不断地实验总结出:1.不要搭得太高。2.要用相同型号的纸杯搭建。3.底座可以大一点。4.靠墙搭建。5.合作时不用相互破坏。找到办法,孩子很快地完成了搭建任务。虽然这一次的活动时间比较长,但它是孩子们在探索、思考和学习过程中所创造的连续性活动。这不也正好是我们课程所追求的吗?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和学习,我知道,幼儿自身才是教育的根本,我们应该追随幼儿的“图式”来發展他们的思维,了解他们的学习方式,为他们提供大量的学习机会,采取更有效的教育方法扩展幼儿的思维经验。 在教育孩子时,我们静下心来,陪着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读懂他们的思维,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绵竹市第二示范幼儿园)

猜你喜欢

朗朗粘土图式
思维图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混凝土泵车用双向液压锁故障探讨
透过“图式”读懂儿童
粘土玫瑰DIY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荷载图式探讨
可爱的雪人
粘土仙人掌
春天来了
粘土机器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