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播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探析

2021-09-10秦姗梁文杰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新媒体大学生

秦姗 梁文杰

摘要: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平台如潮水般涌现。各种直播平台、载体日趋融合,逐步形成了直播文化,并因为疫情下公众宅家实现了“遍地开花”。这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機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我们应抓住机遇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应对挑战,寻找新的途径强化高校思政教育的功能,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直播文化;大学生;高校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2-0240-02

近年来,互联网络发展迅速,新媒体平台不断涌现,直播文化迅速走到大众眼前,大学生是直播文化的重要受众群体,探析新媒体视域下直播文化的特点、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以及高校思政教育应对直播文化的措施,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建设有重要意义。

一、新媒体视域下直播文化的特点

(一)直播载体数量众多

随着互联网大众式、普及式发展,新媒体直播平台喷涌式出现,包括教育科技类直播平台、体育类直播平台、生活类(美妆、服饰、饮食、旅行等)直播平台、新闻资讯类直播平台、娱乐类(才艺、游戏)直播平台等,并出现多平台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如抖音、快手、好看视频、火山小视频等直播载体更是层出不穷。

(二)直播文化内容复杂

新媒体发展下催生出新的行业——直播行业。直播行业刚崭露头角时,直播内容仅限于娱乐且大多是免费的,但随着直播经济的兴起,其逐步成为“混商圈”的新兴行业,这必然引起直播内容的商业化、金钱化。为了迎合更多人的口味,获取更多的利益,直播的内容越来越复杂,好坏不一。

(三)直播文化受众庞大

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亿,较2020年3月增长362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7%,较2020年3月提升2.5个百分点”[1],由此可见,直播文化受众庞大。其中大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使用新媒体载体的时间和机会可依据自身意愿决定,是主动接触直播文化的主力军,是直播文化的主要受众群体,而此群体正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群体。

二、新媒体视域下直播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

(一)新媒体视域下直播文化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

1.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和方法。“教室、教师、黑板、课本、学生”构成了一节传统的思政课。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就是在固定的地点,以任课教师为主导,师生同处特定环境,依托课本知识进行思政知识传授与学习。但新媒体的兴起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推动了直播教育的兴起,并在全国迅速普及线上教育,突破了线下教育的地域环境局限性,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拓宽了途径。直播教育的发展为思政教学提供了轻松便捷的师生交流平台。

2.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载体与形式。直播平台不止限于教育方面,高校思政教育也不只包括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如新闻资讯直播可以促使学生了解实事新闻,开阔眼界、放眼世界,丰富、充实学生的世界观等。不同的直播载体具有不同的直播角度和内容,传递不同的资源。直播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有利于大数据资源的获取和共享。教师可以利用思政课件以直播的形式传授知识,同时学生可以利用新媒体载体进行“转播”或利用网络资源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完善,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3.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成效和影响力。思政教育的内容理论性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理论意蕴潜藏在思想行为活动之下。如果说“整个社会生活显示为一种巨大的景观的积聚”[2],那么教育直播就可以吸纳社会生活的巨大景观,在融合理论知识后,展现给学生。将“热点”视频直播给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动态直播,实现了高校思政教育由教师“张嘴”说天下,到学生“睁眼”看社会的转变,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直播中接受教育,从而实现思政理论的活学活用。

(二)新媒体视域下直播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挑战

1.解构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政教育环境恶化。直播文化的内容并不只包括教育类直播,对于大学生男性群体来说,游戏竞技类直播占主体地位;对于大学生女性群体来说,娱乐明星直播、购物直播占主导地位。但这些直播都蕴含着一种共同的文化,即消费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3],但“直播生活”的初心已市场化、商业化,变成了“直播消费”。在观看各种直播的过程中,大学生原有的思想信念会潜移默化地被这种消费性直播庸俗化。如参与游戏直播的群体会购买游戏“皮肤”;观看娱乐明星直播的群体受明星光环效应影响,购买明星周边产品等。这种影响大学生精神的直播消费文化会逐步潜移默化地侵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这使思政教育的环境变得更加复杂,思政教育环境逐渐恶化。

2.冲击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影响大学生的行为活动。“技术在推动社会历史进步方面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但它也是人们遭受奴役的元凶。”[4]直播文化的源头并不局限于直播间,短视频直播日益受追捧。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配上当下流行的劲爆音乐,用十几秒甚至几秒钟的短视频形式发布到各种传播载体上,这传播了一种碎片化的思维方式。大学生群体每天浏览短视频时,仅靠标题决定观看与否,凭借视频产生的感官刺激决定喜欢与否,导致大学生的注意力逐步碎片化。久而久之,大学生看待事物时,首先关注其浅层次的特征,不能深入辩证地探求事物的内在意义,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活动产生重大冲击。

3.削弱大学生的判断能力,冲击高校思政主阵地。高校思政教育向来是学生接受系统的思想政治知识、培养正确思想观念、形成独特思维方式的主阵地,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过程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输出的过程。但是,网络科技的发展催生出众多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各类公众号载体以及教育类课程直播等平台。在这些直播平台中,学生可以搜索收集到各种各样所需要的文字、音频、图片等资料。这就使学生萌发了一种观念——“即使不参与思政课堂学习,我也可以获得想要的知识”。这一类直播文化不仅削弱了大学生的判断能力,还冲击着高校思政教育的主阵地。

三、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应对直播文化的措施

(一)建立新媒体“直播+”教育教学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5]。因此,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高校的思政教育机制也应与时俱进。新媒体与教育相结合已成了不可逆转的大势,高校应顺势而为,探索实施“直播+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更新学校教育机制,探求新的思政教育发展机制。与此相适应,高校需要根据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新形势下高校作为思政教育主阵地的话语权和主导地位。注重运用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完善畅通师生沟通机制,调整思政教育工作办法,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与新媒体、直播客体完美融合。

(二)提高高校思政教育队伍素养

思政教师是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的主群体,也是和学生直接交流对话的主体。思政教师的言行举止和评价事物、看待世界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高校思政教师应主动适应新媒体迅速发展的特征,抓住直播文化的优势,并融入自己的教学活动,优化授课模式,形成独特又体现时代潮流的教学风格,以大学生更喜欢的方式传授思想政治理论。在思政教育客体方面,思政教师要提高运用新媒体工具的能力,能独立借助直播平台,收集整合大数据课程资源,丰富充实思政课程教育教学内容。每位思政教师都应尝试成为思政教育主播,拉近与学生的关系,在多元化直播文化下,加强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对文化、价值观念的甄别能力。

(三)加强大学生思政素质培养

高校思政教育的對象主要为学生群体。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注意寓教于乐,采取多种活动形式,让知识“活”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受、在感受中思考、在思考后接受教育,避免理论知识的单方面灌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学生问题意识由自发到自觉的提高。在面对新媒体直播文化下多元价值观念的喷涌时,学生能自觉感知存在的问题,自觉辨析多元价值观念,从而主动抵御直播文化中腐朽、庸俗文化的侵蚀。另外,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避免学生“中毒性”沉迷直播等视频载体,引导学生将关注点更多转向思政教育方面,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关注时政信息,形成正确、稳固的思想政治意识。同时能够合理地调控时间,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

四、结语

新媒体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直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是不可避免的潮流,我们需要根据新媒体视角下直播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采取针对性措施,高校、思政课教师、学生三位一体共同发力,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朝健康、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 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gov.cn/ xinwen/2020-09/29/content_5548175.htm,2020-09-29.

[2] [法]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张新木,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3.

[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0.

[4] 王美倩.具身视野下教育中人与技术关系重构的理论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18:16.

[5] 张烁.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作者简介:秦姗(1997—),女,山东济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梁文杰(1995—),女,河北承德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教育新媒体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不良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政教育影响探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