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对肿瘤合并咯血患者的影响分析

2021-09-10刘玫艳

医学概论 2021年2期
关键词:心理护理肿瘤影响

刘玫艳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肿瘤合并咯血患者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我院所收治的肿瘤合并咯血患者66例,分组方式为抽签法,分为试验组33例与对照组33例。结果肿瘤合并咯血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焦虑、恐惧、危险性积分比较:肿瘤合并咯血患者护理前相关评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后焦虑、恐惧情绪、危险性积分低于参照组,较之于对照组,试验组生活质量水平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合并咯血患者输血量、止血时长、住院时长指标比较:试验组输血量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止血时长、住院时长較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合并咯血患者止血效果情况比较:试验组肿瘤合并咯血止血效果(91%)高于对照组(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82,P<0.05)。结论:对肿瘤合并咯血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结果显示,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情绪均得以改善,有效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高其止血效果,因此,心理护理于肿瘤咯血护理中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心理护理;肿瘤;合并咯血患者;影响

引言

咯血指喉部以下的呼吸器官(即气管、支气管或肺组织)出血,并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的过程。咯血可能是众多肺部及其他系统疾病的共同症状,然而,由于咯血发生在肺部及气道,咯血量较大时极易造成气道阻塞从而影响呼吸过程,因此被认为是非常严重甚至可能致死的呼吸系统急症。在早期的报道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大咯血的病死率达75%,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包括手术、紧急气道管理及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的应用与推广,大咯血的病死率降至13%~17.8%。大咯血的即时评估和处理非常困难而又重要,由于存在窒息风险,在紧急情况下应首先维持气道通畅以及稳定生命体征,当患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再行急诊介入手术止血。本次探究心理护理对肿瘤合并咯血患者的影响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我院所收治的肿瘤合并咯血患者66例,分组方式为抽签法,分为试验组33例与对照组33例。其中试验组肿瘤合并咯血患者男性17例,女性16例;年龄46~77岁,平均(62±6)岁;有肺癌13例、支气管癌12例、其他恶性肿瘤肺转移8例。对照组肿瘤合并咯血患者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46~78岁,平均(62±6)岁;有肺癌14例、支气管癌13例、其他恶性肿瘤肺转移病案6例。肿瘤合并咯血患者年龄、病例统计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校准结果合格。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病理检验确诊为肿瘤;②患者或家属了解本研究,自愿参与;③存在不同程度的咯血症状。排除标准:①非肿瘤因素所致的咯血;②精神类疾病;③凝血功能异常。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具体内容如下:设置专人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和安抚,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同时鼓励患者家属给予鼓励和支持,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和家属的关心,以缓解其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使其能更好地配合抢救工作,缩短了抢救用时。

1.3观察指标

肿瘤合并咯血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焦虑、恐惧、危险性积分比较,肿瘤合并咯血患者输血量、止血时长、住院时长指标比较,肿瘤合并咯血患者止血效果情况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肿瘤合并咯血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焦虑、恐惧、危险性积分比较

见表1。肿瘤合并咯血患者护理前相关评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后焦虑、恐惧情绪、危险性积分低于参照组,较之于对照组,试验组生活质量水平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肿瘤合并咯血患者输血量、止血时长、住院时长指标比较

见表2。试验组输血量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止血时长、住院时长较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肿瘤合并咯血患者止血效果情况比较

见表3。试验组肿瘤合并咯血止血效果(91%)高于对照组(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82,P<0.05)。

3讨论

咯血的病因不仅包括肺部疾病,还包括一些全身性因素。可导致咯血的肺部疾病包括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部感染、肺癌、肺内血管畸形、肺隔离症、真菌感染及某些寄生虫病等,理论上,任何结构性肺病都有导致咯血的风险,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慢性肺部炎症导致的支气管扩张。从咯血责任血管的角度,导致咯血的肺部疾病总的来说分为三大类,最常见的一类为慢性炎症或肿瘤导致的继发血管畸形,以支气管动脉或一些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on-bronchialsystemicarteries,NBSA)为主要咯血责任血管;第2类为急性坏死性炎症(如肺脓肿)、肿瘤、胸部外伤直接侵袭或损伤血管,以肺动脉为主要咯血责任血管;第3类为先天的肺部血管畸形,包括肺隔离症、原发的支气管动脉畸形、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导致的肺动静脉畸形等,咯血责任血管即为血供异常的畸形血管。因为肺部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需要,介入操作时发生咯血同样常见。支气管镜下活检或者治疗容易导致气道内出血,而目前采用的冷冻活检也有导致大出血的风险,这种情况下支气管动脉更可能为责任血管,而经皮肺穿刺更容易导致支气管-肺动脉贯通伤,肺动脉可能是常见的责任血管。导致咯血的全身性因素主要是心血管系统疾病,包括左心功能不全、二尖瓣疾病等,另外还包括血液疾病、肝肾功能异常等原因所致的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免疫功能紊乱所致血管炎,这类咯血一般都以针对原发病治疗为主。

肺内恶性肿瘤局部组织缺氧和肿瘤细胞分泌血管生长因子刺激BA新生血管形成,因此肿瘤组织内血管明显增多。但是这些新生血管往往因发育不完善导致血管壁很薄,容易破裂和形成假性动脉瘤。因此,有研究推测肺癌患者局部肿瘤组织周围广泛的新生血管形成和假性动脉瘤形成是导致大咯血的主要原因,并可能与BAE+NBSAE术后复发和死亡率高相关。既往文献报道癌性空洞与大咯血有明确相关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BAE+NBSAE术控制原发性肺癌所致咯血安全有效,但患者死亡率仍很高。大咯血、癌性空洞、肿瘤直径大是BAE+NBSAE术后缩短无咯血时间的重要预测因素,与此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对肺癌合并咯血患者具备临床推广和应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晓娟,耿海涛,徐殿红,李丽娟.综合护理干预对CT引导下肺肿瘤穿刺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8,8(24):107-110.

[2]徐静静,丁君蓉.32例肺癌伴大咯血患者围术期护理[C].国际数字医学会.2018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论文集.国际数字医学会:湖南中医药大学期刊杂志社,2018:913-914.

[3]刘睿.肺癌合并大咯血介入治疗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01):110-111.

[4]张立.中医药治疗肺癌咯血的临床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8.

[5]赵毅.肺癌并大咯血患者的抢救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8,8(29):306-307.

(赣州市人民医院 江西赣州 341000)

猜你喜欢

心理护理肿瘤影响
致命肿瘤忽然消失
肿瘤标志物的认识误区
“饿死”肿瘤的纳米机器人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肿瘤标志物正常不等于没有肿瘤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