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菲菲:21根琴弦上的爱

2021-09-10郑雪

音乐世界 2021年3期
关键词:大学教育古筝

郑雪

〔摘 要〕徐菲菲是个执着的人,当爱上古筝后,就再也没有放弃过。从7岁开始弹古筝,到如今在大学里面教了近二十年的古筝,古筝已然成为徐菲菲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关键词〕古筝;徐菲菲;大学教育

古筝是最具中国气质和韵味的弹拨乐器之一,在张弛间揽尽青山流水,绽尽万紫嫣红。古筝的外观随着功能完善和历史审美的改变而变化,一直保留不变的是它“上圆似天,下平似地”,而此“体合法度,节究哀乐”,所以筝“乃仁智之器也”。筝是富于仁义、富含智慧、启迪人生的得力工具;它不变的还有初心,所谓“楚匠饶巧思,秦筝多好音”,古筝以独特的艺术魅力诉说着它的非凡。

纤指香凝弦上飞,袅袅琴音寄深情;莫问仙人何处来,只闻古韵似天成。一曲古筝,余音绕梁,听的是旋律,悟的是真情。有人说,弹奏古筝需要有相应的气质,如温婉雅致、仪态万方,宛如画中人,美轮美奂,让人浮想联翩,而现实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呢?有,她就是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古筝专业教师徐菲菲,一位从小深受民族音乐熏陶,与古筝结下不解之缘的演奏家。

高山流水,弦外有音

对于徐菲菲来说,她的乐感是与生俱来的。这个生于贵州的仡佬族姑娘,从小深受少数民族文化的熏陶,能歌善舞。自小学起,就登上各大舞台,在当地也算是小有名气的童星。我第一次欣赏徐菲菲的演奏,是她在上课时为学生演奏了一曲《高山流水》。一根根纤细而坚实的琴弦被素手拨动着,清丽素雅的声音迎面而来,仿佛一座巍峨高耸的山脉映入眼帘,它雄伟壮阔,在流动的白云间静静矗立着,那生了根一般的坚定令人为之向往,随着指法的变幻,音乐声如淙淙泉水,又如清澈小溪,我的心像被洗去尘埃一样静谧淡然,在壮丽的乐章中感受到历史的更迭、岁月的变迁、时间的流逝……当然,还有那发自内心的快乐。一曲奏毕,与徐老师聊天时发现她是个极其温暖而细心的人,慢慢地说话但是掷地有声,柔和中带着坚定,像极了她演奏古筝时的模样,刚柔并济,这或许就是艺术的魅力和古筝的魅力浸染在骨子里的气质,那一刻我感受到这位从小深受民乐感染的女子从容的自信和优雅。

拨弦抚心,导航人生

徐菲菲与古筝结缘,要从遇到启蒙老师说起。徐菲菲不是“音二代”,也不是“筝二代”,但天生的乐感让她在小学时就偶遇到了人生道路上的贵人——贵州省务川县文化馆的罗来江。罗来江一生致力于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和教育传承,至今80高龄依旧坚守在教育工作第一线,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音乐人才,送他们走出大山。20世纪80年代开始,罗来江就在县里各乡镇去找寻发现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来教导和培养,徐菲菲就因为这样的契机踏上了音乐之路,从此以后,古筝便成了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徐菲菲是全县第一个考入专业音乐学院的学生。用她的话说,考入川音读书不只是自己的努力,还有父母的支持和授业恩师罗来江的辛勤付出,徐菲菲如今依然非常感恩父母当初的决定。收到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时,全家喜悦的心情瞬间就被通知书上刻印的一连串醒目的数字给击散了。当时家里的经济并不宽裕,父母辛苦挣一年还不够交付半年学费的窘境让她有了放弃上大学的打算,但在面对人生重要选择时,徐菲菲的父母竭尽所能给了她上学的机会。其实,做这个决定并不容易,把从没有走出过大山的孩子送去那么远的地方学习需要极大的勇气和眼光,还要承受不小的经济压力,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为了孩子能学有所成,最后克服了重重困难,还是让徐菲菲到音乐学院上学了。

远离家乡,不得不独立面对成长之路上的一切坎坷。刚到四川音乐学院的徐菲菲却一度不大适应,生活的窘境导致她越来越不愿和其他同学交流,自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从大山里的小县城到大都市来求学,注定要经历一系列变化而慢慢去接受成长。成都之于故乡,是繁華的大都市,初入大学校园的种种不适应,被身边众多优秀者湮灭到找不到自己的感觉越来越让她感到焦虑,学习、练琴总没有好的状态,她就像一只鸵鸟把头深深地埋在土里,看不见阳光。这种自卑的情绪被专业老师焦力发现了,老师和师母一起耐心地与之交谈,想要了解是什么事让开学时那个机灵聪明、充满活力的贵州女孩不见了。在老师和师母的开解下,腼腆的徐菲菲将自己的种种不适应倾诉了出来。师母关切地说:“孩子,每个人生而不同,我们沿着自己的方向努力前行做自己就好了,何必在意旁人的眼光!”正是因为这句话,让徐菲菲受到极大的鼓舞和激励。几天之后,又是一次古筝专业课,徐菲菲的状态回来了,老师感觉到她的变化,对她的要求更严格。在往后的日子里,徐菲菲再也没让老师失望过,总是第一个到琴房,最后一个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大学四年的勤学苦练,不仅磨练出其高超的演奏技艺,更打磨了她坚毅的人生品质。

4年的本科和3年的研究生学习,在焦力老师的言传身教和善解人意的师母的帮助下,除了专业知识技能的提高,徐菲菲还学到了许多教育理念和为人处世之道,这些都深深影响着徐菲菲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在人生不同时期遇到的都是让我受益终身的良师。他们不仅是智者,还是达者、贤者、仁者;他们不仅是授业解惑,更是把育德树人真正放在教育的第一位”。徐菲菲感慨地说,“这样的教育理念我要继承和发扬下去,就像歌里唱的那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要对得起老师这个称谓。”

也正是这样一段经历,为徐菲菲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增添了许多共情之处,让她在教学生涯中面对学生时,都会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思想变化,及时地帮助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并调整负面情绪。在专业教学中因材施教地去发掘他们每一个人的长处,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条件对他们进行专业学习上的指导,倡导“技艺并重”的教学思想,重视音乐基础的教学和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同时又强调技术学习与文化知识、艺术理论、音乐修养的相辅相成共同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徐菲菲常借清代书法家宋曹的一句话激励学生们:“学而思,思而学。心中若有成局,然后举笔而追之。”徐菲菲教学上采用的方法是以引导教学为主,既要动手苦练,又要动脑勤思考。徐菲菲认为:艺术教育不能是教条式、填鸭式教学,不是机械化生产线,要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潜能,发展个性,动手实践的同时勤学多思。学习需要科学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这比埋头苦干更重要、更高效。

教学相长,传承有序

中国民族乐器分为吹管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和拉弦乐器。四大类乐器历史久远,充分表现出古人的智慧艺术素养。在民乐圈里流行一句话“十年笛子百年箫,千年琵琶万年筝……”古筝的地位千百年来不曾改变。作为一个与古筝相伴一生的人来说,生活中的美好、欢喜都离不开古筝。

《乐记》曰:“唯乐不可以为伪。”徐菲菲把人生的态度融进古筝演奏艺术和教学中去,鼓励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演奏风格,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深入发掘乐曲内涵,并加以细腻的艺术处理,着重于作品的意、情、趣的表现,通过旋律的点线交织、动静相应、虚实结合,音乐语气的轻重缓急以及情感表现上的刚柔并济,古筝的琴声有了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教学、传承古筝艺术是徐菲菲多年来的坚守。说起教过的学生,徐菲菲自豪地说:“我的学生大到已退休,小至几岁,同时,还有不少学生中的‘筝二代’。这些小筝友是他们的妈妈延续的梦,而我就是筑梦人。”

教书育人、身体力行;艺无止境、学无止境,是徐菲菲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要求。披荆斩棘,求学之路勇往直前,她是音乐勇者;以筝为友,已成精神寄托,她是传道授业者。徐菲菲是个执着的人,当爱上古筝后,就再也没有放弃过。从7岁开始学习古筝到如今,古筝已然成为徐菲菲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她说:因为热爱,所以克服重重困难,小小年纪奔波于求学之路;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在钻研古筝的道路上不断地超越自我;因为热爱,所以坚守,在大学教学近二十余载,到现在已然桃李满天下,成就丰硕。无论行至多远,都要时刻不忘初心,古筝的传承和弘扬事业才能源远流长。

猜你喜欢

大学教育古筝
生本教育理念在应用心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农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自主学习理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美好
第一次弹古筝
改善高校英语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措施研究
我爱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