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太白草医治疗疾病的总原则

2021-09-10穆毅何富强穆可丰张新忠何方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治疗原则疾病

穆毅 何富强 穆可丰 张新忠 何方

摘要:太白草医在疾病治疗方面虽有“善用风药”、“喜用血药”、“早用涩药”等治疗方法,但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始终遵循“少宜用平,中宜用削,老宜用通”的方法,现予以介绍。

关键词:太白草医;疾病;治疗;原则

太白草医在疾病治疗方面虽有“善用风药”、“喜用血药”、“早用涩药”等特色治疗方法,但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遵循“少宜用平,中宜用削,老宜用通”的总原则。

“少宜用平” 是治疗小儿疾病总的治疗原则。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在治疗时,尽量使用“平和”的药物或治法,避免使用过于寒凉、药性猛烈之品,或使用时少佐以反佐药品,以缓解其寒凉猛烈之药性;“中宜用消” 是治疗青壮年患者总的治疗原则。青壮年形体壮实,气血旺盛,在治疗时,宜使用俊猛攻下,药性猛烈的药品,以达到迅速治愈疾病的目的;“老宜用通” 是治疗老年疾病总的治疗原则。老年患者元气渐衰,推动无力,脏腑功能不足,在治疗时,宜多用疏通脏腑气机、活血化瘀、理气通络的治疗方法。

一、少宜用平。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是其生理特点。其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脏腑的形态未曾成熟、各种生理功能未曾健全,娇弱的脏腑不耐攻伐,形体结构、四肢百骸、气血津液等各种生理功能没有充实旺盛,对病邪侵袭、药物攻伐的抵抗和耐受能力都较低。常常会表现出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的特点。如肺主气、司呼吸,小儿肺脏娇嫩,表现为呼吸不匀、息数较促,容易感冒、咳喘之证;脾主运化,小儿脾常不足,表现为运化力弱,摄入的食物要软而易消化,饮食有常、有节,否则易出现食积、吐泻之症;肾藏精、主水,小儿肾常虚,表现肾精未充,婴幼儿二便不能自控或自控能力较弱等。心、肝二脏同样未曾充盛,功能未健。心主血脉、主神明,小儿心气未充、心神怯弱,表现为脉数,易受惊吓,思维及行为的约束能力较差;肝主疏泄、主风,小儿肝气未实、经筋刚柔未济,表现为好动,易发惊惕、抽风等症。

在疾病的表现上“变化迅速”、“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治疗时必须做到及时诊断、正确治疗、用药适当、剂量准确,若是失治、误治,极易造成轻病转重、重病转危,正如《温病条辨·解儿难》所说:“其用药也,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稍不对证,则莫知其乡,捉风捕影,转救转剧,转去转远。”所以治疗用药要体现一个“平”字:

一是小儿之疾,病情初起,多用推拿按摩,往往见愈,不愈再用方药。

二是用药时剂量要适宜。不可用量过大,要根据患儿的年龄大小、胖瘦程度,使用药物剂量,以免损伤“稚阴稚阳”之体;

三是选用药性平和的药物。攻而不猛,补而不腻。攻邪不能伤正;使用大量补药时,不能阻碍气机运行,从而出现气机壅滞,脏腑功能受损之证。同时要避免补偏救弊之品伤人阴阳之气。

四是用药中病即止,以防伤津伤气,伤脾伤胃。如苦寒药物可以伐生发之气,长期应用可是患儿正气受损,脾胃受伤,以致消化功能紊乱;无度使用辛热之品,足以耗伤真阴,损伤津血出现咽干口燥,鼻部出血,潮热盗汗等症。

五是巧用阴阳配。小儿稚阴稚阳,脏腑清灵,随拨随应,用药之时,应顺其生理,阴阳配伍,寒热并用,升降并用,清补并用。

临床如一半岁小儿夜啼多日,一医者见其腹胀拒按,舌苔白厚兼黄,认为食积所致,使用消食之品,服后未见好转,邀余视之,进其家中,顿感空调过热,且见窗户紧闭,诊其患儿舌光红,苔稍黄,手一摸腹,立即惊叫。遂嘱将空调温度下调二度,并几根灯草,窗外取三片竹叶熬汁服下,夜啼立效。此例患儿用药简单方便,此两味药药性平和,不寒不热,顺应其脏腑娇嫩,清心镇惊以安神,使夜啼之证得愈。

太白草医的小儿名方红黄消积散就是对“少宜用平”理论的具体实践,方中用红石耳、华黄消食散积,又用党参、白术补脾健胃,四味攻补兼施。干姜、黄三七一热一凉,相互监制,勿令太寒太热,太白米、偏头草一里一表,表里兼顾,用太白米调理气机,防治积滞,用偏头草疏通肺卫,以防邪袭,配伍之中,攻补并用,表里兼顾,既消食积,又防外感,充分体现了太白草医医治小儿之学术特点。

因此,小儿用藥应当谨慎,稍有不当,易为药物所伤。凡大苦、大寒、大辛、大热之品,以及攻伐、峻烈、毒性药物,皆应慎重使用,中病即止,此也是“少宜用平”之意也。

二、中宜用削

中年之人身体各部分逐渐进入生长的稳定期,五脏六腑功能旺盛,肺主气、司呼吸、心主血脉、主神志功能正常,心脉充盈,气血旺盛,肾精气充沛,阴阳平衡,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机能日臻完善,功能发挥正常,对内外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其发病多见正盛邪实之证,临床常见以下几种病证:

1、中年之人,生于近代,生活幸福,家境殷实,营养相对摄入过剩,湿邪易于积于体内,阻滞人体气机,加之体力活动少,运动量不足,饮食不加以节制,易出现湿邪困脾、气机阻滞之证,由湿生饮生痰,湿、痰、饮随经络气机流于人体,轻则出现湿困脾胃、肥胖等症,重则痰饮流入胃肠、胸腹四肢,或结于局部,或流串经络,或蒙闭心窍,出现水肿、痰饮、肿瘤、癫痫等证,多表现为实证,治疗上以“削”为主,多以祛湿、化痰、理气、开窍、通络为治疗原则。

2、中年人社会活动较多,室外活动频繁,工作流动性大,接触病邪、疫毒、邪气机会较多,易外感病邪,出现感冒、温病、疫毒、痢疾等病,这些疾病治疗上以“削”为主,多采用祛邪、攻邪、泻下等方法治疗。

3、现代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在社会和家庭中工作生活负担较重,如思想不开朗,易患郁证,甚至癫、狂、痫等证,这些疾病以邪实为主,总的以“削”为治疗原则,或疏肝解郁、或化痰开郁、或涤痰泻火。

4、如工作中饮食不规律,饥饱不均,迟早不定,极易诱发消化系统疾病,或出现腹胀腹痛,或便秘腹泻,或消化不良,总的治疗原则以 “削”为主,或消食导滞,或调和肝脾,或调和胃肠,随证治之。

5、中年人因各种因素发病,多表现脏腑实证为主,如心系病多表现为气滞血瘀,心血瘀阻;肝系病多表现为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肺系病多见于痰湿藴肺、气火犯肺;肾系病多见于风水相博、水湿浸渍;脾胃病多见于湿邪困脾;六腑病多见肠痈、淋病、胆结石、胃炎、肠炎等症。治疗总原则以“消”为主。或活血化瘀、或清肝降火、或祛风除湿、或清肺化痰,随证治之。

总之,中年人患病以消为治疗原则。

三、老宜用通

老年人患病不仅比年轻人多,而且有其特点,主要是因为人进入老年期后,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机能日渐衰退,各器官功能逐步出现障碍,身体抵抗力逐步衰弱,活动能力降低,以及协同功能丧失,易患下列疾病:

1、老年人特有的疾病:如耳聋、痴呆、健忘、中风、眩晕以及现代医学诊断为老年疣、老年性白内障、绝经后阴道出血症、前列腺增生症、老年性痴呆等,这些疾病的病机均为年老脏器衰弱,阴阳气血虚损,鼓动无力,气血运行障碍而引起的疾病,其总的治疗原则在扶持正气的同时,应以“通”为治疗原则,或活血通窍、或活血通络、或活血消癥、或补血活血、或益气活血,或活血祛瘀、或健脾祛湿等等随证治之。

2、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如眩晕、胸痹、消渴、痹症、颤证、腰痛、肺胀、咳嗽、哮证、喘证、以及现代医学诊断为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痛风、震颤麻痹、老年性骨关节病、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老年性白内障、老年骨质疏松症、老年性皮肤搔痒症、消化性溃疡、便秘、高脂血症、颈椎病、前列腺肥大、胆囊病、股骨骨折与糖尿病等病。以及老年人病死率较高的肺炎、脑出血、肺癌、胃癌、急性心肌梗塞等。这些疾病的病机更为复杂,临床既可见脏器功能衰退,阴阳气血亏损的表现,又可见气滞血瘀、痰湿内阻、水湿内停等症状表现,临床治疗要攻补兼施、平衡阴阳、疏通气血,始终要体现一个“通”字。

如老年病人患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阻塞性肺气肿(肺胀)病时,其病变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心,其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肺、肾、心、脾脏气亏虚为本,痰浊、水饮、血瘀互结为标,二者彼此影响,互为因果,如遇外邪所诱发,可致气道阻塞,肺气胀满,不能敛降而发病。在治疗肺胀病人时,除补益肺、肾、心、脾脏气亏虚外,根据其痰、热、水湿之轻重,正邪标本之缓急,或化痰降气、健脾益肺;或清肺化痰,降逆平喘;或涤痰、开窍、息风;或温肾健脾,化饮利水;或补肺纳肾,降气平喘随证治之。

又如老年冠心病(胸痹)病人,其病位在心胸,其病机为心脉痹阻,涉及肝、脾、肾等脏,总属于本虚标实,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本虚为阴阳气血的亏虚,标实为瘀血、寒凝、痰浊、气滞交互为患、辨证当分清标本虚实。其治疗本着补其不足,瀉其有余原则,实证宜用活血化瘀,辛温散寒,泄浊豁痰,振通心阳等法;虚证宜以补养扶正为主,益气通脉,滋阴益肾,益气温阳等法,但临证所见,多虚实夹杂,故必须严密观察病情,灵活掌握,辨证论治,按虚实主次缓急而兼顾同治,无论本虚标实,治疗时总配合用“通”的药物,如通阳、通脉、通络,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在治疗疾病时,补法肯定是临床上经常应用到的,有不少病得从“补”法上入手。但在应用补法时,根据其不同的临床表现,还应选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健脾除湿、通腑驱邪等法同时进行治疗,时刻不忘应用“通”的疗法,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故其总的治疗原则为“老宜用通”。

“老宜用通”为太白草医药泰斗李白生先生常说之法,他在用药之时,头部血脉不通头晕、头昏、头痛善用大救驾、红毛七、川芎、白芷等药,以通神通窍;心血不通胸痛、胸闷亦常用大救驾、金刷把、狮子七、凤尾七、木通、太白韭等,以通心脉,特别善用木通,以通心气、利水、清心等等。他在补益药中或治五劳七伤,筋骨病痛中,常加入大黄、木通以做佐药,加重通利血脉,推陈出新作用,由于他常用木通,多人称他为“木通道人”。

临床中也有同一个疾病,根据年龄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但总以“少宜用平,中宜用削,老宜用通”为其治疗总原则。是中医“同病异治”辨证思想的具体体现。如同是肺系疾病,少儿用药要药性平和,寒热并用,中病即止,避免攻邪之品伤及“稚阳”之体;中年用药宜多用攻邪之品,或以大辛大寒之品以治寒热壅滞、或以通利宣泻之品以祛邪外出,使病邪速去;老年之人用药,宜注意保护正气,用药要注意寒凉不伤阳,辛热不伤阴,使其驱邪而不伤正,滋补而不留邪。

总之,“少宜用平,中宜用削,老宜用通”是草医治疗疾病的总原则,临证时,可根据患者的年龄,结合具体病症,选用不同的方法予以治疗。

参考文献

[1]吴鞠通.《温病条辨·解儿难》[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6.

[2]马融,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08

[3]张伯礼,吴勉华,《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08

杨陵仁和中医医院 陕西杨陵 712100

宝鸡市中医医院 陕西宝鸡 721000

猜你喜欢

治疗原则疾病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久坐可致多种疾病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影子疾病,隐形杀手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原则与原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