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昌市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09-10向辛夷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3期
关键词:宜昌市失业劳动力

向辛夷

一、宜昌市失业现状分析

截至2018年底,宜昌市常住人口为413.5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86%。户籍人口为392.26万人。年末出生人口3.76万人,较上年增加0.63万人;死亡人口5.09万人,较上年增加2.61万人;自然减少人口1.33万人。

从2006年开始,宜昌市政府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宜昌市就业服务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强公益性岗位的管理,明确各相关职能部门和用人单位责任,提高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建立完善公益性岗位管理的长效机制,使一大批特殊就业困难对象特别是零就业家庭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有效地缓解了宜昌市的就业压力。截至目前,宜昌市有公益性岗位人员4万多人,分布在保洁保绿、治安巡逻、交通协勤、居家养老、城管协管等多个岗位上,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于促进宜昌市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实施再就业培训为增加宜昌市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竞争力,宜昌市政府积极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在全市设立了多家定点家政服务培训机构,免费为城镇失业人员、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零就业家庭人员、低保和低保边缘户人员开展家政服务培训。截止2007年底,宜昌市政府共建立市级培训基地37个,政府出资3000万元,培训8万人,全面实现了培训的“无偿性、实用性、全员性”

此外宜昌市规定了失业人员可以享受医疗补助费、妇女生育补助费、丧葬补助费、供养直系亲属抚恤金、生活困难补助金、再就业的职业介绍、转业训练、生产自救费用及经市政府批准的其他与失业保险有关的必需开支。并针对累计缴费年限的不同而制订了不同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如,根据失业前在单位连续工作时间确定,连续工作满一年的,返给三个月失业保险金,但最长不超过24个月。被企业辞退、除名、开除、辞职、自动离职的职工,最长不超过12个月。二、宜昌市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大,供求失衡

首先,人口的总量的增长。根据宜昌市第六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413.56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88.54万人人相比,增长22.53%。年平均增长率为2.05%。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67.34万人,占13.94%;15-64岁人口为146.41万人,占79.13%;65岁及以上人口为74.92万人,占6.93%。同2017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5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7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76个百分点。从人口的自然增长情况以上统计数据说明劳动适龄人口所占的比重大,且呈上升阶段,这无疑会增大宜昌市就业压力。首次,因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企业破产和国有企业转制的职工下岗,增加了失业人口和隐性失业。2017年有下岗失业人员总计56.84完人,这部分人群技能单一、年龄偏大。同时存在平均失业时间长,如果失业时间很长,再就业难度会更大,长期失业者再就业的难度是很大的;就业困难群体,他的就业并没有随着经济危机的缓解而同步趋缓。第三、宜昌市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转移农区、矿一区、库区劳动力,有相当部分已不从事农业和采矿业生产,而是加入到了其他行业经营活动,加大了就业难度。

(二)劳动力市场需求不足,提供的就业岗位太少

在我国GDP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就业人数增长率却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并呈现出下降趋势,反映出我国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呈现下降态势,就业弹性不足。

就业弹性是指就业变动百分比与经济变动百分比的比值,即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相应地就业增长的百分点。它反映的是经济增长以及规模总量对劳动力资源的吸纳能力。就业弹性越大,单位经济增长所带动的就业增长水平就越高,这时依靠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拉动就业的作用就越明显,反之亦然。有数据表明,20世纪80年代,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增加240万个就业岗位,而90年代以来,只能增加70万个,现状不容乐观。

對于宜昌市来说,劳动力需求不足,提供岗位太少产生的矛盾已经严重影响再就业。而且“招工难”和“就业难”目前宜昌市主要集中在农民工和大学生这两个群体。“就业难”,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群体就业方面。大学生群体成为脆弱或者说困难就业群体,有着复杂的多利“因素。且目前宜昌市提供的就业岗位太少也直接影响失业人群的再就业问题。总的来说,目前宜昌市虽然经济在不断发展,但是劳动力需求确有减少的趋势,使得劳动力市场需求不足难以拉动就业,使得宜昌市的就业问题得不到缓解。

(三)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劳动力在各产业上的布局不合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加剧了宜昌市失业的状况。2017年,宜昌市劳动力在第一、二、三产业中的就业比例为60.3:18.6:21.6,劳动人口中有六成在第一产业,第二、第三产业比例偏小。受农业生产季节性影响、城市化进程和新技术使用等多种因素,第一产业已容纳不下这样庞大的劳动力队伍。实践证明,第三产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有着第一、二产业无法比拟的优势作用。而劳动者就业和择业观念尚未转变,许多劳动者认为第三产业都是“伺候人的活”而不肯就业,一些脏、苦、累的工作岗位劳动力不足却少有人问津。就业解决的好,表明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好,经济运行总体质量高。高增长产业与就业的不同步将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宜昌市以经济转型为支撑的发展道路,从上所述,不难看出走的是一条工业化升级之路。而打造区域中心城市,把城市转型作为关键,走的是一条城市提升之路。所以目前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失衡,劳动力在第一产业聚集严重,浪费了大量的劳动力,同时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需求难以满足,这就导致一方面劳动力就业问题日趋严重,另一方面也严重阻碍了宜昌市的经济发展。

(四)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偏低,就业竞争能力较差

宜昌市的失业劳动人口整体素质偏低,就业竞争能力较差。据统计,宜昌市下岗失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34%,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且40岁以上、技能单一者占到近52%。城镇下岗的“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及残疾人等就业弱势群体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是劳动者中最容易失业的。在上文也分析了不同学历的失业率,明显可以看出,低学历人群的失业率要明显高于高学历人群,就业竞争能力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历问题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劳动者的教育程度较低,职业技能不够就难以满足就业岗位的需要,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宜昌市就业的难点问题。

三、解决宜昌市失业问题的对策探讨

(一)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吸收就业能力

宜昌市目前产业可划分为传统主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强劲发展的新兴产业三种不同类型。传统主导产业(如纺织、机械、建材、电子、食品、医药等产业)通过改制重建、主辅分离、盘活资产等方式,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扩大经营,增加收益,可吸纳更多的从业人员。此外,依托宜昌特有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的建筑、租赁、物流、旅游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充分挖掘整合宜昌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文物占迹、生态观光和民俗风情旅游,以新兴产业带动劳动力就业。

另外,还需要进一步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对标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大力推进化工企业“关转搬改”,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推进食品、纺织服装、医药等传统产业企业工艺技术更新。支持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产业发展,培育壮大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加快中国(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建设,大力开展专业招商和“双招双引”,推进实施创新创业企业百强工程、新生代企业家“菁英计划”培育工程,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全面落实减轻税费负担、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措施。

(二)强化政府责任,完善就业管理体制

就业是关系劳动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要在实现经济高速、稳步增长的同时,力争做到充分就业。要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把扩大就业、实现充分就业作为政府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要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强化考核检查力度,加大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为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發展奠定强有力的基础。宜昌市政府下发了一系列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政策法规,要及时落实政策,进一步扩大政策扶持就业再就业的积极效应。

除了采取措施增加就业外,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可以从具体制度上保障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持失业者的基本生活,这将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长远发展。要完善服务体系,切实做好失业保障工作,扩大失业保险制度的实施范围和覆盖面,合理确定失业人员待遇水平等工作。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切实承担促进就业工作的主体责任,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充分发挥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强化考核激励问责,统筹做好促进就业工作。人社部门要统筹协调促进就业政策制定、督促落实、统计监测等工作,对申请享受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和就业创业服务的困难企业、下岗失业人员,要及时录入实名制管理服务信息系统,优化流程,精简证明,推动政策落实。财政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和统筹使用力度,保障促进就业政策落实,按规定安排部分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纳入就业补助资金,专项用于当前稳就业工作。其他相关部门要立足职能职责,共同做好促进就业工作。

(三)完善劳动力供给市场,加强就业市场秩序规范

就业问题,实质上是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劳动力市场,在这方面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而目前宜昌市形成的就业市场还是一种断裂的、不完整的就业市场首先是城市和农村就业市场的断裂在农村,就业要求较高的城市户籍人员几乎不参与竞争其次,城市就业市场中的“劳动力市场”与“人才市场”的断裂前者为无学历无职称的人员谁备,后者则是学历人才、经验人才的竞争市场后者对前者人员来说,基季匕是关闭的同时,个别用人单位甚至会设立诸如年龄、身高、籍贯等规定来限定劳动人员参与就业,对竞争者更是不利的,因此,强化就业创业服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大力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向社会公布政策清单、申办流程、补贴标准、服务机构及联系方式、监督投诉电话,深入企业宣讲政策、了解困难、做好帮扶。搭建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互联网+就业创业”服务,让人民群众办事更方便、更舒心,应当尽快规范宜昌市就业市场,营造公平合理的求职环境。

(四)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力自身素质

提升劳动力自身文化水平,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是解决失业问题的关键,应当把职业培训作为促进劳动力就业、解决结构性失业矛盾的重要着力点面对加入WTO之后,尤其是如今中、日、韩自贸区概念提出以后,产业和行业结构发展的新形势,宜昌市应当合理安排职业技能教育,综合运用各类培训资源,推动劳动力培训方面的大力发展,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为劳动者创业与就业提供坚实的基础[8]。

实施数字经济、健康产业、电子商务等专项培训。改进创新培训管理和服务,采取公布培训计划、网上自主报名、菜单式选学、送培训上门、订单培训等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适应性、实用性。采取认定就业培训定点机构、整建制购买培训项目等方式,利用市场力量开展培训。建立培训工种目录、培训补贴标准发布制度和动态调整机制。重点产业职业培训需求指导目录由县级以上人社部门制定并发布。对项目制培训和指导目录内的培训,可适当提高补贴标准。

四、结语

失业既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产物,我们就要积极的面对它。下岗失业人员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全社会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让和谐社会建设加快脚步。本文就宜昌市失业问题进行了研究,在进行了充分的调查了解后,可知目前宜昌市的失业及就业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了宜昌市的经济发展。总的来说,宜昌市的失业原因可以集中在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大,供求失衡、劳动力市场需求不足,提供的就业岗位太少、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以及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偏低,就业竞争能力较差。因而,宜昌市要想进一步解决失业就业的问题就必须在产业升级、政府责任、市场秩序以及就业培训方面进行完善。虽然本文针对宜昌市失业就业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还是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寻一求稳定就业、扩大就业、质量就业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郑海燕.中外救助及失业人员再就业政策比较研究[J].城市问题,2015 (12):5-6.

[2]程永宏.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西北人口,2016(1):7-9

[3]任栋.社会保障与“4050”人员再就业观念——以杭州市为例[J].人口与发展.2016(2):3-4

[4]朱琳、陈飞.失业陷阱:成因及其归类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5(2):9-11

[5]董秋丛.城镇“4050”人员的生活困境及其对策[J].特区经济,2016(3:5-9

猜你喜欢

宜昌市失业劳动力
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体系发展趋势研究
两类失业人员可申领6个月失业补助金
失业预警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五问失业保险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失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