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中地区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09-10吴媛媛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3期
关键词:应用型旅游专业

摘要:伴随着中国全域旅游的发展,特别是出入境旅游者的增加,社会对旅游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对既懂旅游专业知识又懂英语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我国很多高校开设了旅游英语课程或者旅游英语专业。但是长期以来,旅游英语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教学与实践脱节,很多学生毕业后不能胜任涉外导游等岗位的工作,毕业生就业并不乐观。本文阐述了全域旅游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对人才培养模式概念进行界定,梳理分析旅游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旅游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希望本研究对一线的旅游英语教师有所启发借鉴。

1全域旅游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早在2015年8月,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国旅游工作研讨会上,正式从国家旅游局层面首次明确提出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战略部署。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題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中习总书记做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许多新要求,其中包括“为人民谋幸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美丽中国”到“美好生活”,人民的“幸福感”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醒全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并要求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全域旅游的发展恰恰符合中国人民在新时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首先,旅游本身就会给人们带来幸福感;其次,全域旅游的发展使旅游与其他产业充分融合,如“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电商”、“旅游+文化”等等,这些融合也能带动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发展。三大产业全面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样也会给人民带来幸福感。

随着中国游客的脚步走向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国外游客的脚步也同样走向中国。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旅游交往日趋活跃,中国旅游国际化大潮扑面而来。据国家旅游数据中心统计,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继续顺差。国家旅游局联合国家统计局参照国际社会针对入境游客的抽样调查方法,制定出台《旅游统计调查制度》共全国旅游系统规范执行,得出2017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收入约为1234亿美元。就浙江省而言,经浙江省旅游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统计,2018年1月,全省接待入境游客48.5万人次,同比增长11.7%。其中接待外国人34.4万人次。从外国人分地区来看,1月份各大洲入境游客人数均有所增长,增幅依次为非洲(36.4%)、美洲(25.6%)、大洋洲(22.7%)、欧洲(17.9%)和亚洲(13.3%)。其中,浙中地区客源也占了很大比重。

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英语在国际间政治经济等各领域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正为自己特别的目的而学习英语,旅游英语就是其中重要一种。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市场对优秀的旅游英语专业人才有着不断增长的需求。为了满足近年来市场对相关人才的需求,现在很多高校都开设专门的旅游英语课程。浙中地区是一个发达的旅游区域,但目前旅游专业毕业生的英语能力并不能完全满足浙中地区旅游业的需要。所以,如何提高培养该类人才的质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2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的界定

2.1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

人才培养模式是对不同类型专业人才、教育和教学模式、管理制度、评估方式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它是指学校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指导下,根据特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依托,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观念。

2.2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

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规定了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规格,体现了人才的基本特征,是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培养制度选择的前提和依据。

培养过程。包括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途径三个方面。专业设置决定着专业名称及划分,反映了培养人才的就业方向;课程体系包括教学内容和进程,课程体系的合理性会直接影响到人才质量的优劣;培养途径是培养人才的基本手段,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形式,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性教学。

培养制度。培养制度分为基本制度和日常教学管理制度。基本制度有学年制和学分制;日常管理制度是指为维护和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使整个教学过程正常运行而制定的相关规章、规则和制度,如教考分离、其他奖惩制度等。

培养评价。培养评价是指以培养目标为依据,对培养过程及所培养人才的质量做出客观衡量和科学判断。评价可以对培养目标、制度、进程进行监控,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与调节。

3旅游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课程目标脱离了企业需求

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包括:景区景点讲解服务与管理、旅行社业务、客房、饭店前厅、餐厅等部门的服务与管理,这些岗位要求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学校的毕业生需获得导游资格证书、英语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等,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际沟通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虽然旅游行业和高档酒店的各种岗位分工差异巨大,但都需要从业人员有较好的外语应用水平。

很多企业在被问及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时都提到了毕业生的英语理论知识与企业需求相脱节这个现象,他们的员工急需的是旅游英语专业培训。一位旅游企业负责人表示,他们招聘过一些高分的员工,有的过了四级,甚至过了六级。但这些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跟他们的分数并不相符。可能连最基本的迎接客人、展示菜单、送别客人等交际英语都没有掌握。

3.2教材专业性不强

很多学校征订教材时往往忽略了一些专业的特殊性。选用的往往都是一些公共基础教材。重文化课轻技能课,没有突显出专业性。这样的课程模式与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职业教育目的是相违背的。于是出现了老师感觉“教无法”,学生感觉“学无用”的状态。在这样与社会和企业需求相脱节的课程目标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发现很难就业,即使就业也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3.3教学方法与手段单调

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基础差,词汇量少,他们对英语毫无兴趣,觉得英语课是枯燥无聊的。而一些教师并没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多样的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只是单一地照着课本和教学大纲枯燥地讲授单词、短语和课文,教学手段也只有传统的黑板和粉笔,或者在多媒体上播放PPT,没有与学生互动、转换多种教学方法。老师只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只局限于学习课本,学死知识点。语言学习离不开听读说,这需要现代化的语音室。有些院校语音室只提供给英语专业的学生使用,非英语专业(包括旅游管理专业)的英语课只在普通教室里上课,学生缺乏听读说练习的机会。另外,网络、电视等多媒体资源在很多院校中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导致了基础教学设备跟不上新的教学理念和要求,从而影响了旅游专业英语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4重理論,轻实践

现在很多院校过分注重专业课而忽视了基础课的学习,英语课程的课时在逐渐减少,从每周六节减到每周四节甚至更少。在课时数不断缩减的情况下,英语课堂上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愈发严重。而且现行的理论教学内容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帮助不大。从学生的需求来看,更应该提高的是英语的听说能力,但是课堂中的口语实践的时间非常少,训练目标也只是停留在最基本的日常问候和生活中,与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一些名词和话题甚至都没有出现过。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方向基本上是在旅行社和涉外酒店,就业后会用到旅游英语或饭店情景英语,商务专业的学生会用到商务英语和商务英语口语。但是现行的英语教材中给学生安排的课文大部分为文化类和语言类,与本专业相关的内容少之又少。

4旅游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培养模式的建立要考虑其实施的可行性,也要有内部和外部制度和政策的保障。接下来从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来谈旅游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4.1校内

内部条件的保障是人才培养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学校内部应该积极拓展研究思路,建立合理的政策和发展方式。

4.1.1资金投入

适当加大资金投入能保障人才培养有效进行,比如实训室建设、实践课实施、就业指导等方面都需要资金支持。实训室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条件,以专业建设为中心,按照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和专业布局,根据相关专业的发展目标,优化实训室建设规划方案,提高实训室利用率的同时合理分配其使用时间。实践课实施过程中,积极争取与企业信誉良好,企业文化深厚的企业进行合作教学。实践中,应有针对性的对旅游英语方向、旅游管理方向、酒店方向与会展经济与管理方向进行选择性资金投入。多渠道吸引企业里的专业人才,对本专业学生进行定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引导。

4.1.2教师资源

有好教师,才有好教育。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师队伍需要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各高校招聘专业教师都有类似又独特的标准,这些经过层层筛选的教师专业水平毋庸置疑。教师在入职后也要继续进行专业学习和互相学习:包括到企业挂职,了解旅游企业一线知识;教师间也要互相听评课,进行教学比赛等,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素养。除了校内专任教师,外聘教师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资源。各高校应深挖资源,邀请到旅游相关企业的大咖到学校任教。专任教师与外聘教师两座堡垒可以保障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掌握与夯实。

4.1.3教材选择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参考和依据,教材选择的适当与否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选择教材的时候应该关注以下特点:知识性强和内容新颖。文章来源广泛,包括国内外相关报刊、杂志、书籍及电子出版物。课文内容生动,题材涉猎各方面,如旅行社、旅游饭店、航空运输、旅游历史地理、国内外著名旅游名胜古迹、中外文化习俗等,及时地向学生传递相关知识信息。在素材选取上,都从涉外旅游工作需求出发,编写文本或情景对话;在模块选择上,都来自于涉外旅游工作项目场景。教材中课文注释不仅列出相关的语言点,还就有关背景做出简要介绍,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课文内容,了解背景知识。课后练习部分奖为学生提供大量书面和口头练习机会,帮助学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所学内容。

4.1.4国际学习

教师方面,应该鼓励教师到国外相关学校学习考察,对我国的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研究。学生方面,应该积极引进国际专业人才定期到学校进行实践预备辅导和就业指导,增加学生对国内外行业的了解程度,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4.2校外

校外指的是一系列外部保障条件,即对在学校系统之外的非学校单方所能控制的外部要素进行整合利用。

4.2.1校间合作

各个院校所处的区域环境、发展历程和文化底蕴等一般都有较大的差异,教育资源各具优势。学校之间包括与国外的学校之间进行资源共享等合作,在师资调整、学生培养、教育资源合理分配等方面进行合作,以达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目的。积极与其他院校合作,可以优势互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2.2校企合作

调动专业教师积极发掘相关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有的民办学校是集团下属企业,集团相关企业和业务与学校开设的专业契合度极高,这就非常容易实现校企合作。学校里的学生到工作场所做学徒,使其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得到很好的到运用。通过实践,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现在很多专家、学者和教育机构都在研究校企合作的方式和效力问题。作为学校,更应积极探索高效科学的方案措施完成实践过程,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在实践中得到稳定和提高。

4.2.3政府支持

政府在政策和财务等方面的支持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重要保障;反过来说,应用型旅游人才的培养也正是各地区经济和政治建设提供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条件。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政府的政策支持能够使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更为有效和顺利。鼓励教师到企业学习、到国外深造,使教师自身的应用型特质不断加强;鼓励学校之间资源共享、学术交流和实践教学环节的经验交流;鼓励学校与先进的具有深厚企业文化的公司进行长期合作,加强学生、学校与企业的政策管理。在财务方面,合理预算,加大院校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的资金投入;对能够长期深入企业学习和到国外学习的老师给予奖励,支持“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质量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徐丽欣,孙瑞媛.全域旅游背景下复合型旅游英语人才培养研究——以邢台市为例[J].邢台学院学报,2019,34(2).

[2]庞云玲,陈娟,赵娜娜.河北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19,34(1).

[3]黄迎.ESP理论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1.

[4]刘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分析[J].青春岁月,2012(2).

作者简介

吴媛媛,女,硕士,1984年11月生,浙江东阳人,毕业于浙江工商大学。现就职于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英语。

猜你喜欢

应用型旅游专业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旅游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