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青少年心理问题与沟通方式

2021-09-10糜姣汤文娟

智慧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学习成绩青少年

糜姣 汤文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重视程度的增加,目前青少年面临着较异网更大的学习压力,部分青少年因心理调节能力、压力过大等原因出现了部分心理问题,影响了其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学习水平的降低又反作用加剧了青少年的心理问题,造成了青少年在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因此,对青少年的学习问题与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对青少年进行适度的心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青少年的学习状态与其心理问题和沟通方式之间的关系,从科学性的角度对青少年进行心理调节,从而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青少年;学习成绩;心理问题;沟通方式

1、前言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主要指青少年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持续性心理和行为异常,该心理问题往往程度较为严重,对青少年的发展具有严重影响。由于青少年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其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和自我管控能力较差,当心理问题严重时会造成行为的混乱,甚至影响其人生安全。

目前青少年面临的主要生活和学习压力来自于学业成绩的提高,随着人们对教育工作的逐渐重视,学业成绩成为评定青少年的主要方面,因此,学业成绩对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具有重要影响。通过调查发现,当青少年的学业成绩提高时,其心理健康水平也会对应的提高,同时其焦虑的心理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而当青少年面临学业成绩低迷的情况时,大多数青少年会出现紧张、焦距的心理,甚至出现极端的不良行为。因此,对青少年的学业成绩与心理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通过对某地区初中学生进行心理问题状况的调查,研究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与学业成绩之间关系。

2、对象与方法

2.1对象

本次调查对该地区的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学生以班为单位,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提取调查对象,展开后续的调查与研究。本次调查一共发放了400份调查问卷,最终获取384份有效问卷。其中男生群体有194人,女生群体有190人;初一学生有110人,初二学生有122人,初三学生有152人;其中涉及的留守儿童有142人,非留守儿童有242人;学生的评论年龄为15岁。

2.2 方法

本次调查征得将该地区班级班主任和学生的同意,并由医院的心理医生作为主要研究人员,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调查,并在调查过程中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2.2.1 青少年长处与困难问卷

根据修订版的学生版长处与困难问卷,本次调查中涉及的问题有25个,主要包括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问题以及亲社会行为等5个维度,根据3点评分的方式对青少年的分数进行整理,以分数为依据反映青少年的心理状态问题。

2.2.2 学业成绩问卷

本次学业成绩问卷主要对学生的数学、英语以及语文成绩进行评分,采用5点评分的方式,并以学生的平均分为学业成绩的代表。

3、结果

3.1 青少年性别、年级以及留守情况对心理问题的影响

根据调查发现,女性青少年的情绪症状得分要明显高于男性青少年。不同年级的青少年在品行问题得分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并发现初二和初三年级青少年的品行问题得分明显低于初一年级,同时青少年同伴交往问题的得分也按照该规律分布。此外,留守儿童或是有留守经历的青少年较非留守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得分明显较低。

3.2 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

根据调查发现,青少年的品行问题、多动以及同伴交往等问题均与青少年的学业成绩呈现负相关的关系,而亲社会行为与学业成绩也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对调查结果进一步分析发现,青少年的多动问题能够对其学业成绩起到负向预测的作用。

4、结果讨论

根据以上调查问卷结果发现,青少年的性别、年级、学业成绩以及留守情况等都与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与沟通行为存在较大的关系,因此要保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必须从该方面进行积极的干预。

4.1 减轻学业压力

由于当今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提高青少年的成绩成为教师和家长的主要目标,但是由于青少年的发育尚未成熟,其学习意识和自我管控能力较差,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青少年的学业成绩,强制性的使其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将会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加重。因此该阶段的教学可以适当的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不以学生的最终成绩为评定标准,而已学生的进步情况为考核内容,从而激励学生进行持续学习。同时教师也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行趣味性学习。

4.2 组织学生课外交流活动

根据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或有留守经历的青少年在心理问题上的表现较为严重,因此学校可以与家庭进行积极的联系,定期组织家庭—学校活动加强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联系,从而提高家长在青少年成长发育过程中的参与度,以家庭的力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同时,对于处于留守状态的青少年,班级班主任要定期进行主动的家访,通过与青少年在家庭环境中进行交流与生活合作等,加深青少年对父母的理解,降低青少年由于家庭的缺失而造成的心理抑郁情绪,建立青少年积极的生活态度。

4.3 提高教学活动中的阶段性特征

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发现,青少年的性别与年级对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握好教学的阶段性。如在初一、初二等低年级学生群体中进行教学时,避免提前教授超过学生认知程度的高深内容,布置具有匹配性的课程任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同时,教师也要考虑女生和男生在教育方式上的不同,从女生的敏感性出發采用适合的奖励和惩罚方式。

结语:

青少年心理问题和沟通方式对青少年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通过调查发现,青少年的学业成绩、性别、年级以及留守情况等都对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适当的方式,从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对青少年进行适当的指导,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为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巍. 青少年人际沟通问题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J]. 统计与管理,2013(4):42-43.

[2]陈颖莉. 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青少年主要心理问题与案例分析[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2):192-192.

[3]任丽.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培养策略探究[J]. 吉林教育,2016(18).

[4]王清妍. 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以武汉市硚口区共青团为例[D]. 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14.

作者简介:糜姣,女,陕西宝鸡陈仓区人,护理专业本科,工作单位:宝鸡市康复医院,护师。

汤文娟,女,河北人,护理专业本科,工作单位:宝鸡市康复医院,护师。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学习成绩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兄弟让举
名落孙山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
掐断欲望的引线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