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规范治疗

2021-09-10付路花

智慧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三联疗法慢性萎缩性胃炎

付路花

摘要:目的:在消化内科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中,对比分析采用规范性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5月到2019年5月于外院经胃肠镜检查确诊了的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将这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方法上都是使用三联疗法,但是所采用的药物不同。对照组患者是以奥美拉唑为主,而观察组是雷贝拉唑为主的三联治疗方法。最后研究其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总体有效率。观察组是97.50%,而对照组则是87.50%,观察组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有着更好的效果,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的治疗方法来清除幽门螺旋杆菌的能力(92.50%)也要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方法(75.00%)。观察组患者在使用药物后并发症的发生率(5.00%)要低于对照组(17.5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能够更好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使得幽门螺旋杆菌得到更高效的清除,值得各大医院使用。

关键词:三联疗法;慢性萎缩性胃炎;规范性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发展与许多因素都有关,在临床上,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是最常见的,另外,还要考虑自身免疫性反应以及患者自身的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这些因素会引起胃黏膜的炎症反应,引起胃黏膜上皮以及腺体萎缩,以及胃酸分泌出现不正常的情况,使得患者消化功能出现异常。另外,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如果没有进行治疗,任由疾病发展的话,可能会发生胃出血、胃部溃疡等,甚至会发生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癌前病变,患者要尽快接受治疗,以免出现胃部的器质性病变。在临床上,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要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以及修复胃黏膜,恢复患者胃部的内环境,以此进一步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促进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疗程较长,还有容易反复发作的特点,主要病理特征是发生胃内腺体的萎缩以及肠化。慢性萎缩性胃炎会影响到患者胃蛋白酶以及胃液的分泌。因此,本文主要对80例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采用规范性治疗,同时将两种治疗方法所产生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患者选取的时间是2018年5月到2019年5月,并选择了外院经胃肠镜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80例患者,将他们分成每组40例的两组。在对照组当中,20例男性,20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3~73岁,平均年龄是(43.87±8.94)岁。在对照组患者当中,胃部出现轻度萎缩的有19例,出现中度萎缩等有13例,出现重度萎缩的有8例。在观察组当中,18例男性,22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5~72岁,平均年龄是(45.65±8.23)岁。在对照组患者当中,胃部发生轻度萎缩的有21例,发生中度萎缩的有15例,发生重度萎缩的有4例。所有的患者都知晓本次研究的目的以及基本流程。没有对本次研究的药物有过敏的患者,同时这些患者在近期没有服用抑酸剂抗生素。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明显的差异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主要给予患者奥美拉唑的三联疗法。在药物用法用量上,奥美拉唑每次用量20毫克,频次为两次;阿莫西林每次用量1.0克,频次为两次;克拉霉素每次服用0.5克,同样的每天服用两次。这些药物均为口服,在早餐以及晚餐之后服用,并且持续性使用一个月。

观察组:主要给予患者雷贝拉唑的三联疗法。在药物使用方法方面,每次服用奥雷贝拉唑是10毫克,每天早餐和晚餐两次服药;另外,阿莫西林以及克拉霉素在药物使用方法以及剂量方面与对照组的相同,同样的观察组的患者也要持续服药一个月。

1.3 观察指标

患者的整体治疗疗效分为治愈、好转以及未愈三种情况。当患者各种胃肠道不适的症状完全消失,比如嗳气、腹痛等,而且幽门螺旋杆菌转阴,患者在饮食方面良好,此时表示患者已经治愈。当患者的胃肠道不适症状能够明显减轻,而且幽门螺旋杆菌也转阴了,这个时候表示患者病情好转。当患者仍然有胃肠道的不适症状,但是幽门螺旋杆菌是转阴的,这个时候表示患者没有治愈。

另外,判断幽门螺旋杆菌是否转阴,主要是采用碳13尿素呼气试验进行测定,当患者的检测结果是阴性的时候,表示患者胃部的幽门螺旋杆菌被清除。

2. 结果

2.1 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治疗之后的有效率对比

在表1当中,可以很好地发现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总体有效率。观察组是97.50%,而对照组则是87.50%,观察组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有着更好的效果,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幽门螺旋杆菌清除上的对比

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都能够清除幽门螺旋杆菌。但是可以在表2中发现,在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上,观察组是92.50%,而对照组的是75.00%。可以清楚的发现,观察组患者使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能够得到更高的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p<0.05)。

2.3 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服用药物之后出现副作用的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患者在服用药物之后出现的副作用的病例数是2例,发生率是5.00%,而對照组有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7.50%。可以看出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要远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有很多的致病因素都会使得患者发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上,大多数病人都是因为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这些致病因素会引起患者胃黏膜逐渐变薄以及萎缩,最后导致患者胃黏膜屏障遭到严重破坏,患者在食物吸收以及消化方面有障碍,一些患者会有腹痛以及胀气嗳气的情况。在临床上,但是我只是不应该很容易发展成胃癌属于癌前病变,很多病理结果上会发现有肠上异物增生,因此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成胃癌的风险性较高。所以,患有慢性呼吸和性胃炎的患者可以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医生也要针对性地治疗患者,改善患者症状明显,以免患者的病情向胃癌发展。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致病因素在前面已经讲述,这些致病因素都会影响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发展。在对这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要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从各个途径来减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危害,同时减少该病的复发率。

在消化内科当中,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还是比较多的,大多是因为患者在浅表性胃炎时期不受重视,逐渐发生发展而来的,在以前的治疗中,主要是以包含奥美拉唑在内的三联疗法进行治疗,但是药物长时间使用,患者会出现耐药性,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有研究提出采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雷贝拉唑药物作用主要是质子泵抑制剂,使得胃酸的分泌受到抑制,减轻胃酸对于胃黏膜的损害,最终达到胃黏膜的保护目的。另外,这种药物还能够与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共同作用,实现幽门螺旋杆菌的清除。雷贝拉唑有着很高的安全性,同时副作用也较少。在本次研究当中可以明显发现,采用雷贝拉唑的三联治疗疗法,能提高幽门螺旋杆菌的清除率,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崔建鹏.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规范治疗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1,40(05):38-40.

[2]刘冲.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消化内科治疗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23):168-170.

[3]杨远超,李媚.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01):48-49.

[4]魏昌军.慢性萎缩性胃炎内科规范治疗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1):180.

猜你喜欢

三联疗法慢性萎缩性胃炎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5例疗效观察
祛萎健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120例临床分析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与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分析
对比分析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与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差异
不同疗程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