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课程“以人化人”策略例谈

2021-09-10覃剑陈西林

湖北教育·中小学党建 2021年4期
关键词:伟人家国理想

覃剑 陈西林

初中历史课程除了能让学生了解重大的历史事件、认识基本的历史线索和发展规律外,还能通过对一大批历史人物事迹的讲述,达到陶冶学生的心灵、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的目的。因此,历史教师要强化课程育人意识,凸显历史学科育人功能。

通过对历史教科书中历史人物的介绍和学习,用历史人物影响当代中学生,推动和实施课程育人的进程——笔者将此形式命名为“以人化人”。“以人化人”是依托“历史中的人”,用他们的人生经历、心路历程,来感染、熏陶、影响和带动“现实中的人”。

人是构成历史的最主要元素。走进历史课程,一个个生动的人物,一张张鲜活的面孔迎面而来。诸多的历史名人和伟人们,或是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初心不改,矢志追寻自己的目标和梦想;或是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置生死于不顾……在他们身上,无不表现出高尚的精神品格和迷人的人格魅力。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去了解和认识历史名人、伟人,让学生思考和理解他们为什么会光照千古、彪炳青史,为什么会受到后人的景仰和尊崇,有利于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实现对学生情感上的渗透、心灵上的启迪、思想上的引领。

讲述人物故事,塑造良好意志品质

古语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自古以来,大凡有成就的人,无不经历了诸多挫折与磨难。然而,他们身处逆境,却能奋发图强,砥砺前行,支撑他们的正是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

在课堂上,历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的“人物扫描”“知识拓展”等栏目,通过对历史人物丰富的经历生动细致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历史人物困苦多难的生平境遇或是曲折坎坷的人生际遇,利用学生对历史名人、伟人的崇拜心理,引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故事情境中对历史名人、伟人的顽强毅力和坚韧品质心生景仰,进而以他们为榜样,主动效仿,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塑造和形成良好意志品质。

比如在教学“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时,教师可以围绕西行天竺的玄奘和东渡日本的鉴真这样两个人物,讲述他们在西行和东渡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千辛万苦,他们又是如何面对重重困难,最终到达目的地,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的。比如在教学“近代科学与文化”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年少成名,却在28岁的时候因为患中耳炎,听力出现了问题,继而听觉日益衰退,并最终失去了听力,尽管他也曾感到非常痛苦,消极情绪达到极点,但最终他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大声喊出:“我不会向命运低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全心投入音乐创作中,写出了许多传世乐章。

教师以讲故事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历史人物生动形象地呈现于学生面前,可以在春风化雨般的浸润中影响和启迪学生;在磨难和风雨面前,如果萎缩退却,稍遇困难就一蹶不振、垂头丧气,那么你必将一事无成;而只有不怕挫折,不畏艰难,勇敢面对困难与不幸,向着目标和理想坚定地迈进,你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品读人物名言,引领正确理想追求

当代著名诗人流沙河在诗歌《理想》中写道: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想追求,不同的理想追求折射不同的境界格局。有的人将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视为自己的最大的理想追求,有的人将造福社会、勇担使命作为自己最大的理想追求。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有价值的理想追求,是历史课程育人的重要目标之一。

常言道:言为心声。在历史上,有许多的名人、伟人留下了传颂千古的名言警句。在这些名言警句中,我们可以体察到历史人物的心境、视野、志向,领略其人生智慧,感悟其人生态度,明了其理想追求。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收集、展示和引导学生品读反映历史人物理想追求的名句,从中体悟历史人物开阔的胸襟、宏伟的志向、远大的抱负、不俗的追求。从而引领和启迪学生思考和理解:人活于世,最具价值、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人的一生应该如何度过;我们应该追寻和选择怎样的生活。

比如通过品读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名句,我们让学生知道,作为军人,封侯拜相、加官晋爵不应该是最大的追求,干戈止息、四海升平才理当是最大的梦想;比如通过品读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和裴多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名句,让学生知道,生命固然宝贵,但在没有尊严、没有自由的境况下苟活于世,远不如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来得高貴……

透析人物选择,涵养深沉家国情怀

涵养深沉家国情怀,是历史课程育人的重要内容之一。家国情怀是作为个体的人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厚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祖国的一种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国历史上尤其是近现代有众多名人、伟人,他们对祖国和人民抱有深情厚爱。在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或是需要有人挺身而出的其他紧要关头,他们都能够果断做出选择,牺牲个人物质利益甚至生命,只为山河无恙、民族昌盛、国家富强。比如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本有机会远走海外,但为了唤醒沉睡的国人,唤起民族觉醒,毅然选择了慷慨赴死;比如孙中山凭自己的医术本可以过着富足安逸的生活,却选择了为实现民主、共和毕生奔忙;比如邓稼先为了新中国的国防强大,选择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和丰厚待遇,毅然回国,隐姓埋名数十年,投身核武器研制……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透析这些名人、伟人做出如此选择的主要原因,让学生细细体会和深切感受这些历史人物对国家、对民族深沉的情感和挚爱,让他们认识到,千百年来,正是这种深沉情感与情怀的传承与发展,才有了中华民族千百年的生生不息,才有了今日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我们要自觉涵养家国情怀,自觉传承爱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而“以人化人”就是从历史中汲取精神营养的有效策略及方式之一,只要我们能在教学中加以巧妙运用,必能达成历史课程育人的预期效果。

责任编辑/黎修彦

猜你喜欢

伟人家国理想
家国情怀的乡土文化“软着陆”
任何人都可以发光发热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智珠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民族领袖一代伟人(下)
谁咬得更厉害
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