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居民参与研究

2021-09-10陈正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农村

陈正

摘 要:居民是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只有主动加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积极参与社会文化活动,才能为社区文化建设注入强劲活力,实现社区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1]。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居民参与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指出了当前居民参与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增强村民参与意识等居民参与的有效对策,希望能为提升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水平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居民参与

中图分类号:G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4-0034-02

基金项目:连云港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乡村文化发展中的居民社区参与研究”(20LKT2064)

农村社区是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单元,加强其文化建设不但能够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响应新农村建设对发展群众文化的要求[2],而且有助于构建和谐乡村关系,为开展农村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但是,当前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还存在文化活动缺乏创新、文化建设体制缺失等问题,导致村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3],严重影响了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成效。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今天,积极研究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居民参与策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居民参与的必要性

第一,居民参与农村社会文化建设是为了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居民通过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不仅能够丰富个人的内心世界,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进步,而且能够在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文化意愿,引导农村社区文化向着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向发展,使得社区文化产品更符合村民的审美品味,从而更好地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二,居民参与农村社会文化建设有利于构建和谐乡村。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土地价值水涨船高,也出现了或多或少的社会矛盾。近几年,村民之间、村民与村委会之间偶有因为土地划界、征地拆迁等问题发生矛盾的情况,不利于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而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不但有利于加强邻里沟通,缓解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而且能够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提高其集体观和大局观,促进村委会工作的顺利开展,达到缓解农村社会矛盾、构建和谐乡村关系的目的。

二、当前居民参与农村社区文化建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活动缺乏创新

现阶段,农村社区举办最多的就是政府主导的文科卫三下乡活动,且以艺术演出和电影放映为主,内容单调、形式老套,居民参与兴趣普遍不高。在互联网高度发达、智能手机高度普及的今天,村民在家就可以上网浏览自己喜欢的文化产品,自然不愿意参加形式千篇一律的文化活动。实际上,在农村传统民俗活动中,不乏一些村民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如舞龙舞狮、花会活动等,但是这些活动大多只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开展。并且在互联网新兴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活动热度减退。久而久之,农村地区特有的乡土人情逐渐分崩离析,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失去了乡土文化之根,必然会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二)村民思想观念陈旧

当前部分农村居民存在小农思想,缺乏集体观念和担当精神,社交圈子局限于自己的亲朋好友,对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虽然大多数村民都对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充满向往,但对自身作为社区文化建设主体的身份缺乏认同。与此同时,受网络不良文化的冲击,极少数村民沾染了唯利是图、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只关心社区文化活动是否有利可图,不愿意为社区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文化建设体制缺失

现阶段,农村社区文化建设采取的是政府自上而下发动的模式,村民处于被动参与的状态,很难从社区文化建设中受益。在少数地区,社区文化建设很少给居民提供发言和决策的机会,居民的利益和需求也被搁置甚至剥夺。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必然缺乏可持续性,也不可能获得农村居民的鼎力支持。

(四)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近几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政策开始向农村倾斜,但从整体来看,农村地区获得的财政投入依然有限,资源短缺的现象在短时间内难有改变。这就导致农村社区文化专干的福利待遇较差,工作积极性不高。当前在农村社区从事有关文化工作的人员大多年龄大、学历低,加之平时不注重自我充电,缺乏创新思维和组织能力,无法为村民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供给,难以调动村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三、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实现居民参与的有效对策

(一)创新文化活动形式

第一,要改变以往生搬硬套、千篇一律的文化活动开展方式,结合当地民风民俗及居民意愿,开展一些村民喜闻乐见的文化项目,提高村民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关注度。如可以举办丰收节,鼓励村民表达农业丰收的喜悦之情;可以把节日期间举办的扭秧歌、舞狮表演等刻录下来,在文化活动中心放映,激发村民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可以开展“关爱留守家庭,温暖孤独心灵”主题活动,为留守老人、妇女、儿童送上“大家庭”的温暖;还可以举办家风故事分享会、生活技能培训会、象棋锦标赛、社区篮球赛等。多渠道开展文化建设工作,提高文化活动质量,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

第二,要充分利用乡村社会中尚存的传统社会规范、民间舆论、熟识信任等文化力来加强农民之间的合作,使农村文化建设深深根植于农村社区中。许多农村社区有着地方特有的民族歌舞、地方戏曲、民间书画、雕塑以及各种民间工艺等,其中不乏有价值的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在这些具有特色文化资源的村庄,挖掘、保护和合理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3],不但能激发农村居民的参与兴趣,而且对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繁荣农村文化、展示新农村农民新形象有着积极的意义。

第三,应鼓励居民自办文化。由村民决定文化活动的内容及组织形式,地方政府可适当提供资金赞助,并给予宏观指引,这样不仅能缓解社区资金短缺的现状,还有利于挖掘村民自身潜能,激发社区文化建设的内生力量。

(二)增强村民参与意识

首先,应加强科技文化宣传教育,提高村民整体文化素质。可通过开展成人教育、宣传国家政策、宣讲法律知识等方式,为村民推送文明社区相关信息,在潜移默化中重塑居民的行为方式,引导村民正确认识自身作为社区文化建设主体的身份。其次,增强村民权能意识,做好村民的心理干预工作,使其理性看待社区参与,增强参与自信,在心理上逐渐接纳和融入社区文化,并在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效能感。最后,可组织村民开展各种知识技能培训大会,帮助村民掌握社区建设的科学方法,同时鼓励其参与实战,亲历社区文化建设的整个过程,增进个人对社区和集体的认同感,全面提高村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技能和本领[3]。

(三)促进乡村文化旅游发展

针对农村居民被动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除了采取赋权和能力建设的措施以外,还应探索居民参与和社区文化建设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保护、传承、传播乡村文化的有效载体,是构建利益联结机制的理想选择。因此,可利用农村地区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在深入挖掘、整理乡村文化遗存的过程中,构建居民参与和文旅利益分配的有效联结机制。通过利益驱动,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增强居民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根据我国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具体情况,可打造以社区文化、庭院文化、特色个体文化(民间工藝文化)为核心的三级旅游文化体系,在保护、传承、传播乡村优秀文化的同时,增加村民收入,吸引技术、人才、资金等优质资源向农村地区流动,实现社区文化建设与乡村文化旅游事业的共赢。

(四)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首先,应加大对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社区文化专干的福利待遇,激发其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文化专干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引领和带头作用。其次,应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可从农村青年、乡贤、党员、在读大学生中遴选一批文化活动能人。这些人要么高才博学,要么精通管理,要么受人尊敬,将其培养成社区文化建设的精英领袖,这样不但可以提高社区文化活动的品位,而且更容易被农村居民接受。同时也有利于增进社区与村民之间的交流互动,为农村居民主动参与社区事务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居民参与的必要性为切入点,从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增强村民参与意识、促进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实现居民参与的有效对策,多角度入手,旨在提升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宏.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与发展路径阐释[J].管理观察,2019(33):68-69.

[2]赵斯诺.农村文化建设中地方政府作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17.

[3]李文信,葛志军.参与式发展与农村社区文化建设[J].科技信息,2012(21):69+164.

(责任编辑:董维)

猜你喜欢

农村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要有农村的“味道”
记忆里的“农村”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从“量”入手 提升农村小学生阅读质量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农村老人健康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