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的时代性及意义

2021-09-10潘杨

今古文创 2021年13期
关键词:时代性书法艺术风格

【摘要】 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领域中特有的珍贵遗产和艺术瑰宝,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代名家辈出,书法艺术的历史也是不断创新的历史,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时代特色,但追根溯源,不难发现书法的发展无不是在对古人的继承上创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书法是凭借书写文字来表现书写者个性的艺术,字的好坏除了基本功扎实以外,往往也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品性与修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都标新立异,如何能够在当代社会保持对传统艺术的继承与思考,并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是当下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将简述书法艺术的发展与时代性意义,对书法的发展与创新有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书法艺术;时代性;风格;创新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3-0099-02

书法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自从汉字出现的时候就随之存在了,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在书法的这段历史长河中,书法造诣影响后世的代表人物与作品层出不穷,这也为当今人们了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文史资源,处于新时代的人们对于书法的认知也在逐步地深刻起来。书法艺术在新的时期也成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悠久的历史中,书法足迹从大自然壮丽的山河,到城市乡村,以及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的实用效益和欣赏价值,丰富和美化了人们的生活。书法艺术在我国源远流长,具有优秀的传统,深厚的群众基础,两千多年以来盛行不衰。今天书法艺术空前昌盛,也是由于社会条件的优越,人们得以安居乐业,客观需求使书法家倍增,研究和学习书法者如雨后春笋,这势必促进书法艺术的普及与提高。因此,如何提高人们的认知能力,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就势必要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对于传统书法的继承,在书法艺术创作实践过程中,比较重要的是获取艺术灵感和创作素材的便捷渠道。人们对艺术审美的不断提升,给人们提出了无止境的新要求。各行各业的新发明、新创造不断地涌现出来,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书法艺术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更好地发扬传统而进行合理的创新。创新与继承是不可缺少的两个对立统一的整体。传统文化是继承的基础,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加入自己的想法,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

古往今来,不同时期的书法家无不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例如羲之前无王体,鲁公以前无颜体。他们都是敢于创新的代表人物,正是因为有这些书法家的变革与创新,才不断地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增加了新鲜感和生命力。书法家如果不能将传统的书法艺术进行采纳理解,就无法发展出好的书法风格,历代各书法大家学书法初期都离不开对古人书法的学习与借鉴,因此,如果想更好地创新出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是离不开对古人书法学习的,只有将书法的发展追根溯源,才能更加清晰地了解书法形成的脉络,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书法艺术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书法艺术就是在历代书法大家学习与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具有新时代思想崭新的书法风格。晋代的书法大家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他学习书法时,做到博采众长,学习各书法家的书法风格,王羲之初学卫夫人,后来又借鉴秦汉以来众多的书法佳作,如秦书法家李斯、汉代蔡邕、三国时期大书法家钟繇、东汉草圣张芝等众多书法家的特点,王羲之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专研学习后,才最终可以融会贯通,创作出自己俊逸妍美的新书法风格。

书法的发展之路从晋代开始至今一直是继承着王羲之的书法风貌,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像一条无形的线,一直贯穿着书法的发展。盛唐的书法家颜真卿,则又是一例在继承古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独树一帜,开创了浑厚雄强、刚劲肥壮的书法风格。唐以后,许多著名的书法家都吸取了颜真卿的书法特点。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米芾,青年时刻苦学习书法,对晋代和唐代名家的真迹拿来对照临摹,最終,他把自己的临摹作品与借来的古人真迹一同归还给其主人的时候,其主人都无法辨别出哪个才是真品,足以看出米芾临摹的相似程度,当时有其他学者给他提出建议,写字与古人相似,只可惜没有自己的特色,这样下去是不会有所成就的,希望米芾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米芾听后不断地冲破古人的束缚,发扬自己的长处,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回顾历史的长河,社会的发展会不断地产生相适应的文化艺术。书法艺术也不例外,它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地改变着,推陈出新,并为新时代所服务。秦统一六国以后,提出车同轨,书同文,在此制度下出现了小篆、隶书。唐朝法度严谨,注重楷书的书写,所以在唐代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人的楷书得到发扬。书法的发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发展的方向与社会经济的导向,社会制度都会产生不同的审美观。书法和其他艺术一样,都需要溯流追源,在继承的传统上创新风格。历代有所成就的书法家,无一不是紧跟着时代的要求,创新改进,李斯的小篆,蔡邕的隶书,钟繇的楷书,王羲之的行书,颜真卿,苏、黄、米、蔡等书法家及其书法作品无不各立门户,不失古意,又各具风格。

书法创新不是急于求成所能达到的目标,应端正对于书法艺术的思想,不可操之过急,只有打捞传统的基础,借鉴古人书法创新的经验,古为今用,扎扎实实地学好书法理论,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为自己的书法创新之路提供养分,丰富自己的创新思想,不脱离传统,方能确保书法创作的正确方向,创造出适应当今社会的书法风格。

在创作过程中,如果能做到溯流追源继承传统,对传统文化去芜存精,去伪存真,那么对于外在不同的评价声音,应做到认真反思,对于正确的想法加以思考,但又不能完全听从他人想法,要听从自己的心声,即使是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批评家,也难免褒贬不公。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能融化古法,遗貌取神,援篆入楷,以拙为巧,开创出沉着丰腴,庄严宽博的书法风格,这在书法史上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创新。

然而每当一种新的风格产生时,往往因其不合旧规律而难以为人们接受,颜真卿的书法风格遭到了南唐李后主、宋代米芾的批判与讽刺。

“二王”父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唐太宗时期,唐太宗尤为喜爱王羲之的书法,不惜重金买入王羲之的真迹,一度贬低王献之的书法,“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以上的例子说明了人们对于美的认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别。

一个人对书法的认知与创新,往往随着实践的提高而提高。对于书法的欣赏认知不仅需要丰富的基础理论作为支撑,掌握足够的书法理论知识,还离不开自己的动手实践。一个人的欣赏能力,往往还受到时代、社会、历史、阶级以及个人的学识和文艺修养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可见书法欣赏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当人们在观赏某些作品时,常常会遇到一些作品,乍看似平淡无奇,但反复揣摩,就能透过质樸无华的外形而品味到作品内在的美。相反,有的作品,在外形上很娇媚,千种姿态,百般点缀,但细品却枯竭空虚,索然无味,这是由于作品缺乏内在的美。

历史的车轮行驶至今,书法艺术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在经历了五千的岁月洗涤后,逐渐沉淀凝实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基于前人传承的基础之上,而传承又依赖于创新而不断汲取营养,二者相辅相成。今天,人们研究和欣赏书法,当然还是要提倡雅致的风格,但要创作高雅的作品,要具备高度的鉴赏能力,这不但是技巧和功力的问题,更重要的还包括一个人的文艺修养的问题。哲学、文学、音乐、诗词、美学等都蕴藏着丰富的营养,它们之间相互渗透,这样大大地开拓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意境。

继承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创新,而创新是为了更好地发扬传统,循序渐进地完善自己的文化学识和书写水平,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书法爱好者应创作出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群众的书法作品,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张冰.中国现代书法大家·沈尹默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朱天曙.中国书法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

[3]潘伯鹰.中国书法简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

[4]杨文阁.网络时代加强书法教育的现实意义分析[J].参花月刊,2020,(03):114.

[5]苏刚.书写在当下时代的存在意义[J].公关世界,2019,(04):58.

[6]赵泽正.新媒体时代书法艺术传播微探[J].读天下(综合),2019,(05):244.

[7]陈振濂.书法评审的艺术标准和时代目标[J].中国书法,2019,(05):141-145.

作者简介:

潘杨,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书法研究与创作。

猜你喜欢

时代性书法艺术风格
散文诗的时代性、视野与创新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国共产党党员质量标准演进研究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复习心得
气酣势畅 沉雄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