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朱弦唤醒消逝的过往

2021-09-10孟建军

乐器 2021年5期
关键词:损益琴弦古琴

孟建军

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民族乐器中的拉弦乐器和弹拨乐器皆张丝弦。随着时代的发展,钢弦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丝弦。许多年过去了,在多元发展的今天,一些音乐家希望循着古老的录音找回久违的丝弦独特的韵味。于是闻风而动的一些厂家和作坊开始试制丝弦,包括日本也有作坊试制丝弦,一时间,质量上乘的丝弦受到许多音乐家和乐器厂家的追捧。

自己动手研制打弦机

十几年前,北京的一位老先生埋头扎进丝弦研制领域,经过不懈地努力和艰苦探索,其研制成果得到诸多专业人士的肯定。这位痴迷丝弦研制的老先生名叫雷鸿璋。

雷鸿璋师傅家住南苑,整片地区拆迁改造,雷师傅因为拆迁分配问题解决未果,便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小院子里,他的打弦机器就在小院里一间十平米的房子中间。在一片废墟中,雷先生的小屋仿佛是一座孤岛。因为有丝弦的营生可做,他在孤岛上似乎也不觉寂寞。

雷师傅向我介绍说:我跟琴弦打交道已经十三年了。“当初很多琴友说,中国的古琴有好琴没好弦。当时我暗想:制作好的丝弦难道就这么难吗?”于是,雷师傅动了制作优质丝弦的念头。

首先,制作丝弦要有好的设备。“我原来是北京化工厂的,在化工厂机械车间呆过三个月,多少有点机械基础。自己搞设备,一沾上就下不来了。”雷师傅称,扁丝机、缠绕机等制作丝弦的机械设备相继制作出来,在制作丝弦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当初,雷师傅曾从网上买了三副南方某厂家的丝弦张在古琴上,并请北京的王阳老师试奏。从古琴老师弹奏的感觉中,雷师傅和王阳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第一弦和第二弦拍琴面,一弦到四弦的走手音出噪音,五、六、七弦弹着弹着就跑音了,还有脱丝的问题。

通过分析研究,雷师傅找到了扬长避短研发“雷氏丝弦”的方向。

三分损益法助力丝弦制作

雷鸿璋在研制丝弦的过程中,将两千多年前管子提出来的三分损益法运用到他的丝弦制作中,成效颇为明显。说起三分损益法,雷鸿璋先生说:三分损益法了不得!三分就是三等分,损,就当损失讲。三份损失一份就是两份,再得到一份,就是四份。

我这么多年,就老研究这个2、3、4。

雷师傅接着介绍道:三分损益法固定数值是108、96、81、72、64、54、48。首先要掌握数值间的换算规律。他还拿韩信点兵作比喻:汉朝帅才韩信的乱点兵其实不是乱点兵,而是掌握了排兵布阵的规律。令旗一摆,军队便成行成队成阵。做弦也是一个道理,只要撑握了蚕丝的性质及换算规律,丝线不管多少,都似一块面团,怎么捏怎么是。

他接着说:三分损益法是个宝,我研究了几年2、3、4。3分即3等份,损失1个便是2,3等份再得到1个即受益便是4。这种2、3、4,有着千变万化的奇妙。看似小学知识,恐怕越简单也就越复杂。

雷师傅还说:我拿数学家陈景润当榜样。陈景润研究1+1,创造了陈氏定理,我就研究234,我就不相信出不了成果。陈景润在锅炉房里研究,我这个地方虽然破,也比锅炉房强多了。

诸多琴家青睐雷氏丝弦

因为钻研与执着,灵活借助运用三分损益进行丝弦研制,雷氏丝弦从2014年起就已经很成熟了。常言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国内诸多琴家都曾来过雷师傅的小院子,鸿儒谈笑,琴音缭绕,陋室生辉。

几年前,著名琴家龚一先生曾光临雷师傅的工作室,丁承运老师也对雷氏丝弦非常更感兴趣,尤其钟爱雷氏豆弦。他曾带着夫人、女儿一起来看雷师傅制作丝弦。

国乐名家方锦龙从安徽一琴家处了解到雷氏琴弦后,也来到雷鸿璋的小作坊选购了雷氏丝弦。

斫琴名家何明威、马维恒等对雷氏丝弦也都很认可。

闽派非遗传承人李皞使用了雷氏琴弦后,对雷氏琴弦评价道:管平湖的琴曲是丝弦演奏的,您的琴弦就比较接近他的韵味,这也是我喜欢的原因之一。

一位外地琴友对雷氏丝弦赞不绝口,他说:这么完美的丝弦应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这绝美的古琴音色传承千秋万代!

天津音乐学院的古琴教授李凤云使用了雷氏琴弦后,称赞有加。她还和丈夫王建新一起来到雷鸿璋的打弦车间,观看了雷氏丝弦的打弦过程。

珠海的南海清音古琴社的李曼曾经使用过雷氏丝弦,她于前年曾带领几个学生来北京游学,特意来到雷师傅的作坊参观。她描述了使用雷氏丝弦的整体感受:琴弦张力十足,且上两次弦基本趨于稳定,较传统丝弦更有耐力。一二弦声音结实有力,走手顺畅;三四弦按音舒适,声音细腻,出音绵中含骨;六七弦音清韵圆,音色不滞。惟有五弦,较其他琴弦,走手时有波楞感,摩擦粗糙且较易脱手,弹奏过程中会有明显感受,音色方面,较其他弦跳脱,未尽合和。李曼对雷氏丝弦评价道:钧天丝弦若是文质彬彬的君子,那豆弦便是文武兼备的隐士。

雷师傅表示:丝弦伴随古琴走过三千年了,丝弦有着无限的生命力。

攻克朱弦取得成果

“朱弦静按新传谱,黄卷闲披累译书”。这是宋代诗人陆游在《千峰榭宴坐》中的诗句。

继雷氏古琴丝弦成功之后,雷师傅又投身于古筝朱弦的研制。雷师傅说:研制朱弦的初衷始于去年五月份。“我根据百度贴吧上提到的朱红弦,还有古诗词里提到的朱丝进行研制,没想到一次就成功了。”他的徒弟段虎说:师傅说的一次成功,其实也是因为他经过反复演算和多年的经验积累才做到的。看来这种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一种必然。

试制朱丝琴弦,雷师傅依旧是根据“三分损益法”的计算原理。2020年5月,雷师傅对历史上的朱红弦进行了研发、恢复,最终使蚕丝弦在古琴、古筝、箜篌等民族乐器上得以使用。雷师傅的桌子上有还几个本子,他打开一个让我看,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数据和计算公式,他说,我是按照数据制作琴弦的。“我是干化工的,化学反应差一点都不行,所以我按照科学态度办事,不搞虚假蒙人的事情。”雷师傅说,我们的丝弦是熟丝弦,方法是将生丝放在80度的水里煮,使之变成熟丝,之后用合成染料染色。我问雷师傅会掉色吗?他回答道:染好了应该不会掉色。他还说,通常朱红丝弦用在古琴上的比较多。

朱丝琴弦研制成功后,北京一些媒体对这一成果进行了及时的报道。

朱洆林老师在北京桐凤声箜篌乐团担任古筝、箜篌教学培训工作。她称,不久前才换上雷师傅制作的古筝丝弦。“令我惊讶的是,这个蚕丝弦居然能抗这么大的张力,调到了钢弦能达到的标准音高,真不敢想象。”她称:二三十年前,见过古琴上使用丝弦,没想到古筝丝弦能有这么好的效果,完全出乎意料。朱老师认为,钢弦韵较长,丝弦韵相对弱一些,音量也相对小一些,但这是丝弦物质特性决定的。“我用雷氏蚕丝弦弹古筝,左右手感觉都非常舒服,在手感上比钢弦虽有差异,但其音色特质更适合演奏传统曲目。朱老师坦言:过去讲“丝竹之音”,丝,肯定是蚕丝啊。钢弦加了金属丝之后,就不是传统中提到的丝了,属性变了,出来的效果就不一样了。“好久不弹古筝了,感觉有点吵。自从古筝安装上丝弦后,勾起了弹古筝的欲望,尤其是弹奏传统曲目。”朱老师说:丝弦用到古筝上,相信会有一批像有我这种心境的人,肯定会喜欢上丝弦古筝的,丝弦还是有市场的。

用丝弦唤醒消逝的过往

那天,我去雷师傅的小作坊,还见到了他的几个徒弟。经过了解,几个徒弟原来不是斫琴的就是弹琴的,如今他们都慕名而来师从雷鸿璋师傅学习丝弦的制作。

雷师傅愿意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掌握的制作丝弦的技术无偿的传授给徒弟。他说,传承丝弦制作技艺,我不以营利为目的。当年,雷鸿璋从南方某制作丝弦的厂家获得了几包丝弦,之后在此基础上,根据“三分损益法”研制出富有自己特点的丝弦。他坦言:没有他们的丝弦,就没有我的雷氏丝弦。“我是找了他们丝弦的不足逐步克服其缺点,进而才逐渐形成了雷氏丝弦的”。

时代的洪流泥沙俱下,开拓创新中也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在逐渐消失。一些有心人开始回望,并用心整理、收拾曾经破碎的时光,期待能够还原一个真实的过往。雷鸿璋愿意做那样一个有心人。他用心编织一张朱红色细密的网,尝试打捞曾经消逝的声音……

猜你喜欢

损益琴弦古琴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寻访千年古琴
传承和保护古琴艺术
增值税改革对现代服务业损益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下其他综合收益及其重分类的探讨
外汇风险与会计外汇汇兑损益
古琴艺术的发展
期间费用的理论探析
额头上的琴弦
绿色的琴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