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厦门市会展旅游业耦合机制发展策略研究

2021-09-10卜维生周红

商展经济·上半月 2021年5期

卜维生 周红

摘 要:会展旅游业作为会展业和旅游业结构升级的行业发展新趋势,是会展及旅游城市升级转型的最佳路径。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分析并梳理了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以典型会展旅游城市厦门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会展旅游业耦合机制发展中的不足,探究会展旅游耦合机制发展的策略以及路径,以期为其他城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厦门会展旅游业;耦合机制发展;联合营销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09.04

会展业和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地经济有明显的带动效应。研究证实,举办一次会议展览带动其他相关产业所获得的收益,是举办展览带来的直接收益的9倍,这使得世界各大会展旅游城市将会展旅游业视为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经过30多年的发展,旅游产业已成为厦门第二条千亿产值的产业链。同时,厦门凭借地理区位优势和其经济特区身份,已成为国内一线会展城市。

在此基础上,会展业和旅游业耦合发展将成为厦门市会展业和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现有会展旅游业耦合机制的研究,探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期针对性地提出优化耦合发展的策略,助力厦门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

1 旅游业与会展业耦合机制简述

翁钢民(2016)的研究中介绍了“耦合”的定义:耦合是指两个或以上的产业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要素、运行机制等关键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互作用,导致产业间出现彼此联合、相互影响的现象,最终实现产业间各要素的紧密配合、相互依赖的局面。旅游业与会展业两大产业从产业主体到需求满足、从人才需求到运行机制都互相关联,这也是两产业耦合的前提条件。

在产业耦合基础和动力层面,学者司玲(2016)发现,会展商和参展商在结束展会后都会参观举办地,一是满足参与者的猎奇心理;二是考察当地是否有投资价值,此为产业融合的基础。同时,中国旅游产业正寻求转型升级,探索长远的发展途径,此为两大产业耦合驱动力。此外,倪珊珊、张志纯(2018)指出,虽然会展业与旅游业所属不同产业,但两者的主体活动却存在重叠、渗透的部分,如住宿、餐饮、购物和休闲等方面。简而言之,旅游产业和会展产业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沈晓夏(2019)从经济体量层面指出,会展旅游的发展紧扣当地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都市区域经济发达程度。会展业中展会的举办对城市配套设施有一定要求,办展可以优化升级城市配置,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反之,城市经济增长也会扩大会展需求,促进会展业的发展。学者付树林(2020)从会展旅游业品牌建立和发展的层面指出,品牌会展和特色展会能够树立地区良好的形象,吸引游客的同时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此外,周健华(2017)指出,人才培养是行业发展的第一要点。在新时代下,会展应用型以及复合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的要求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变得更高。在联合营销方面,方璐萍(2016)指出,会展业可借助展会举办方的旅游优势吸引参展人员,而旅游部门也能通过城市旅游服务体系支撑各种规模会展活动的举办;二者能够依靠自身优势而成为彼此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学者们主要从产业耦合基础、动力等方面证实会展业和旅游业存在密切关系,两大产业在多个主体活动上都存在着重叠部分,且相互依赖、耦合的程度日益加深。此外,在耦合机制发展路径的研究中,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会展业和旅游业的微观主体活动部分,如住宿、餐饮、购物和休闲等微观方面,而忽视了深层次的探究及可持续性发展举措探讨,如经济体量、会展品牌、人才培养以及联合营销等宏观层面对会展旅游业耦合机制的影响。基于对过往会展旅游业耦合机制发展的相关研究,本文从宏观层面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探究耦合机制发展的举措,为会展旅游业耦合机制发展提供参考。

2 廈门市会展业和旅游业耦合机制发展中的不足

旅游会展业是厦门第二条破千亿产值的产业链,在厦门市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19年厦门市生产总值达到599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474.56亿元,占比为57.95%,已超半数。同时,会展业占比生产总值为7.52%,旅游业占比生产总值为6.30%;两大产业已成为厦门市的支柱产业。此外,厦门在国内率先开创了旅游会展业耦合机制的先河,并取得了初步的成就。但是从长远来看,其中也有些许不足之处,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区域经济融合赋能不足

经济活跃和人口多的地区开展会展旅游活动易获得明显效果。2012年厦漳泉三市发布《厦漳泉大都市旅游同城化专项规划》,规划中提出一系列市场价值较高的旅游产品组合,如厦门滨海旅游与泉州宗教文化等线路。2019年举办的投洽会吸引了130个国家和地区约10万多名客商,签订合同额度达5591.5亿元。

但是,由于厦门市面积仅1700.61平方千米,城市容量不大,大型会展举办受到制约;同时,可辐射的经济区域面积过于狭小,厦门市经济总量不足以吸引更多的客商来厦参展,制约着厦门成为国际会展中心城市,也使得厦门市不能充分发挥以会展带动产业升级的路径。此外,与漳州、泉州两地协同度不高未形成都市圈,旅游等行业中存在竞争关系,从而降低厦门会展旅游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制约着厦门会展旅游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效应。

2.2 国际会展品牌吸引力不足

经过多年的发展,厦门市已培育出一批较出色的会展品牌;成功举办如石材展、投资洽谈会和汽车博览会等大型事项。同时,厦门市通过“项目实施战略”积极促进旅游产业互联网化程度,打造线上和线下会展旅游品牌;设立旅游电商产业园推动旅游“互联网+”的发展和品牌的建立。初步形成以会展与旅游耦合发展的良性互动发展模式。

但是,在国际会展品牌方面,国际性会展品牌缺失、国际性展会数量偏少;仅有国际马拉松、投洽会等少量国际性品牌展览;所吸引的客商大多为福建、台湾等周边地区,缺乏如广交会、上海进口博览会等影响力巨大的会展品牌拉动厦门以及周边地区其他产业的深层次发展与结构升级,导致厦门市与广州、上海、北京等会展中心城市在会展品牌知名度和吸引力方面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2.3 人才培养开展乏力

人才的培养对行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厦门市高校是培养厦门市会展旅游人才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地方。厦门市现有本科院校如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等,以及10所以上的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会展旅游等相关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多层次旅游复合型人才。同时,厦门市还开展“智慧旅游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既掌握丰富旅游专业知识,又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总体而言,厦门市会展旅游行业人才培养已滞后于行业发展,人才的引进与培育瓶颈难以突破。首先,目前,会展旅游收入在整个旅游收入占比已经接近十分之一,但是我国本科学历及以上、获得中级职称以上的会展旅游类人才占比却不足整个人才队伍的百分之一。其次,厦门虽拥有厦门大学等高校,但会展旅游业的从业者存在着整体素质不高、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此外,人才流失、高素质管理人才匮乏,难以满足会展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人才缺乏阻碍会展旅游业深度耦合。

2.4 产业联合营销赋能不足

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联合营销实际上是对整个城市的品牌营销,外部性强,营销和推广方面需要政府发挥作用。因此,厦门政府制定了《旅游会展融合发展工作方案》,以政府牵头,会展企业和旅游部门配合,对厦门市开展联合营销宣传。同时,厦门市成立“旅游会展产业领导小组”,从政府层面建立行业发展指标体系和考核制度,规范化会展旅游行业,自上而下对会展旅游活动进行整体规划。

但是,由于领导小组的建立还处于初步阶段,管辖权有限,加之会展旅游行业耦合程度不高,管理难度较大,使得会展旅游活动处于规模过小、组织松散的状态。此外,两大行业在本质上从属不同管理部门,且经济利益导向存在差异,两大产业互相营销宣传推广时,缺乏有效的分工,耦合协调度不足、联合营销力度不够,导致联合推广、营销时“貌合神离”,加大了政府规划的难度,降低了会展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可持续性。

综合以上学者对厦门市旅游业和会展业耦合机制发展的现状以及其中问题的研究,现有的会展旅游业耦合中的问题包括但不仅限于经济体量、人才培养、会展品牌以及产业联合营销等方面。接下来本文将针对上述厦门市会展旅游业耦合发展机制中出现的问题或不足给出参考的解决路径或者优化途径以供参考。

3 促进会展与旅游业耦合机制发展的路径

3.1 拓宽厦门市经济辐射范围

展会举办地区经济总量大、人口多,则辐射作用较强。厦漳泉三市面积25314平方公里,区域GDP为20683亿元,经济体量与辐射面积有利于会展与旅游业耦合发展。此外,三市在旅游、会展、信息等要素流动等方面互动频繁,构建大都市区既能扩大厦门市会展旅游业的辐射范围,促进三市多要素的交流,成为地区经济新增长极。此外,厦门产业综合实力较强,服务业、电子技术等方面领先;泉州产业结构较完整,实体经济较好;漳州市第一产业有优势;厦门市展会吸引投资可辐射漳泉两地,推动制造业向服务业升级。漳州和泉州需要厦门作为对外展示的窗口;厦门也需要漳泉两市拓宽自己的经济腹地,形成产业规模效益。

3.2 提高厦门品牌会展国际知名度

国际性展会的举办不仅能在短时间内积聚国内外大量高端人才,同时也能吸引潜在投资。因此,厦门市应该积极拥抱国际化和市场化以提高国际知名度;加速现有展会品牌国际化步伐,发展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集团;培育中小会展品牌,规范化以及专业化中小会展企业,帮助其扩大会展市场份额。同时,尽力打造多个永久或长期在厦门市举办的高层次、国际化的会展品牌,如广交会、进口博览会等具有重大国内外影响力的会展品牌。此外,旅游业也必须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打造公开透明的旅游市场,满足会展客商的旅游需求;加快形成以会展带动旅游发展、旅游助力会展升级的良性互动发展新模式。

3.3 完善复合型旅游会展人才的培养

旅游会展业的从业者,既需懂会展专业知识,又要了解旅游行业发展特点,同时还需具备行业洞察力。在建立现代化的培养和选拔机制为会展旅游业输送人才的同时,加强厦门市会展旅游业人才技能培训,以及强化与一线会展中心城市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提升现有会展旅游业从业者的专业素养。其次,厦门市政府可以依托厦门大学,与其他知名高校开展合作,充分发挥海洋、海岛优势,开展建设会展旅游业研究基地,吸引境内外学者以及研究人员及团队等赴厦门开展学术性旅游,探索旅游产业发展新思路。

3.4 政府牵头深化会展旅游业联合营销

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联合营销具有强外部性,这就使得联合营销需要政府部门牵头,在行动上支持会展旅游产业的联合营销活动。政府联合会展商和旅游企业,争取加入各类国际会展组织,以此为跳板,吸引参展商和与会人员;旅游企业则专注于提供一系列优质的服务,如住宿、餐饮、购物和休闲等,并提供完善的都市服务配置。再者,联合会展企业和旅游公司,将会展业集中营销和旅游业的长期宣传营销联合起来,将旅游宣传渗透在会展的每一个阶段,打造产业联合营销模式,着力宣传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强化参展人员的旅游意识,加强对旅游会展业发展的高位推动和综合协调,推动会展旅游业深层次耦合。

参考文献

翁钢民,李凌雁.中国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空间相关分析[J].经济地理,2016,36(1): 178-185.

倪珊珊,张志纯.国际会展中心城市目标驱动下的广州会展业与旅游业产业融合的路径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26(04):1-4,12.

司玲,南宇.产业融合视角下会展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32(08):1010-1013.

沈晓夏,唐明贵.全域旅游背景下贵州会展与旅游产业经济融合发展路径[J].贵州商学院学报.2019,32(01):20-26.

周健华.行业能力导向下会展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07):200-201.

李欣翰.大力发展厦门入境游提升经济贡献举措初探[J].经济师.2018,(07):260-263.

方璐.福建自贸区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05):526-531.

付树林.山西省会展旅游业发展建议[J].低碳世界.2020,10(12):239-240.

陈岩英.同城化战略下厦漳泉旅游发展水平的多层次比较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6):75-87.

步会敏.厦门市文化旅游会展业提质增效的对策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0,(08):24-26.

天津師范大学管理学院  卜维生  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