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到盈江 探秘犀鸟之谷

2021-09-10史小刚

环球飞行 2021年5期
关键词:观鸟啄木鸟海拔

史小刚

除了人气最高的云南五大旅游景区:丽江古城、香格里拉、西双版纳、玉龙雪山、哈尼梯田之外,近些年又出现了一个有趣的旅游新趋势。每年的3月至6月,赶在犀鸟的繁殖期,到云南德宏州盈江县拍摄、观察犀鸟的繁殖育儿过程,逐渐成为了摄影、观鸟及生态旅游爱好者们的“新宠”。他们远离喧嚣深入荒野,用耳朵倾听鸟鸣,用脚步追踪鸟迹,用镜头记录自然,亲身去体验与鸟儿们邂逅的惊喜。

盈江县,隶属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别名“象城”,又称“勐腊”(傣语,意为太阳落下去照到的地方), 占全州土地面积的38.4%,辖8个镇7个乡。民族构成主要为傣族、景颇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盈江位于云南省西部,德宏州西北部, 其东北与腾冲接壤,西与缅甸毗邻,距省会昆明735公里,擁有中国连接南亚、东南亚和印巴次大陆的黄金口岸及通道。属喜马拉雅山延伸的横断山脉之西南,高黎贡山南延支系余脉。

当地气候类型为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9°。最高处海拔3400多米,最低处海拔200多米。巨大的海拔落差,造就了盈江独特的“立体气候”:冬暖夏长,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依次出现热带季节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灌丛、草甸等山地垂直生物气候带谱,区内生物资源种类丰富。因此到此繁殖的鸟类自然也特别多,尤其是珍惜罕见的大型热带鸟类——犀鸟。

去云南拍犀鸟,对于笔者这个“中毒”很深的爱鸟、拍鸟发烧友来说还是头一次。应摄影师朋友相约,今年3月初的一个早晨,匆匆搭上了一班飞往云南的飞机。接着再自驾从昆明出发,全程700多公里,途径大理、宝山最后至盈江。据说这条滇西拍鸟线路,是真正喜欢拍鸟、观鸟的爱好者们,一生必来一次的精典路线。

盈江是滇西观鸟和拍鸟的圣地之一,没有之二。当地土地面积442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是鸟类的天堂,据统计这里生活的鸟类有550多种。因此这里被称为传说中的“中国犀鸟谷”。

据说犀鸟在中国不同地区的分布共有5个品种,分别是双角犀鸟、花冠皱盔犀鸟、冠斑犀鸟、棕颈犀鸟、白喉犀鸟。除了白喉犀鸟,其它四种均在盈江低海拔的热带雨林中定居,且前三种有着稳定的观察记录。除了犀鸟,这里的“明星鸟”品种也众多,引得无数拍鸟和观鸟爱好者们趋之若鹜。

盈江被誉为“中国鸟类资源第一县”。以县城平原镇为中心,有四条观鸟、拍鸟的线路,分别通向洪崩河、那邦、苏典和大娘山。后两条线路海拔在2000多米以上,而洪崩河和那邦的海拔则低到几百米,因此巨大的海拔落差造就了在这里生存繁衍的鸟类的多样性。

想要拍摄犀鸟,自然得选择通往洪崩河的那条路线。当车开进盈江地界,扑面而来的是这里闲适的滇西风情。大盈江水横贯全境,阳光反射在水面熠熠生辉。江边芦苇荡漾,水道两旁是大块的河流湿地。白鹭成群地守候在收获土豆的田间,也许是为了“不劳而获”地从翻出的泥土中得到什么食物。进入山区,低海拔热带雨林的魅力,被蜿蜒于公路两旁的原始森林体现得淋漓尽致。

停车稍作休息,一群蓝喉蜂虎在头顶盘旋,拍鸟的行动就这么猝不及防地就开始了。蓦然间,听到山谷间传来串串“哥多罗、哥多罗、哥多罗……”清脆而响亮的鸟鸣声。这个叫声太过奇特,长长的略带间歇、似在嗓中滚动的水音儿响彻山谷,且传递得很远。初来乍到,便让人很容易地记住了这个叫声。这到底是什么鸟在叫?亟待“破译”的冲动油然而生。

带着挥之不去的好奇,车终于开进了大盈江的洪崩河。这个边陲小镇,只有一条几百米长的街道,寥寥几间民宿,人烟稀少,然而这里却最接近鼎鼎大名的犀鸟之谷。与缅甸隔江相望,犀鸟们在两国之间自由飞翔,国界在它们的世界里根本不曾存在。

翌日清晨,森林还在沉睡之中,拍鸟人的车已在山间漆黑的国道上蠕行。远处的灯光依稀可辨,是其他朋友们驾车的位置。

来到拍鸟点,鸟导及帮助背器材的村民已等候多时。这里的鸟导及“背夫”俨然已成为了当地一种养家糊口的职业。观鸟拍鸟的旅游业也成为这里脱贫致富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抓手。曾几何时,由于政策的改变,大批原本在当地从事木材营生的小伙子们,他们的职业亦得到了“成功转型”。有的做起了鸟导,有的靠力气背器材一天也能赚得二三百元,毕竟养家糊口过上富裕生活才是硬道理。得为全国来滇的拍鸟爱好者点个赞!正是由于你们的热爱,变相地支持了贫困山区的经济发展。

在原始森林中拍犀鸟并非易事。首先爬野山是一道相当苛刻的坎儿,然后是就坐在事先预订好的机位上长时间的等待。坚持下去的耐心,又是一道考验。

为什么拍鸟的人群会选择每年三月份相继来到此地?因为三月初,犀鸟开始进入繁殖期。恋爱中的犀鸟伴侣,会每天飞临挑选好的巢穴前反复检查确认。据说被它们选中的巢穴,每年都会多次使用,而一旦让它们感到不安全,又会随时弃巢重寻他处。

运气好时,可以拍到犀鸟伴侣卿卿我我的甜蜜镜头;有些“早婚早育”的伴侣,雌鸟妈妈还进巢孵卵或育雏,雄鸟则天天喂食,一天五至八回不等。

因此可以说每年的三月是拍摄犀鸟的黄金时段。据当地人讲,盈江拍犀鸟的最佳季节,大致为当年十一月至次年的六月。

经过六天的漫长等待和艰苦拍摄,终于将心心念念的本地“明星大鸟”——双角犀鸟、花冠皱盔犀鸟及冠斑犀鸟,一一收入了镜头,大有收获。

据资料介绍,上述三种犀鸟均为犀鸟目犀鸟科犀鸟属的鸟类。其中双角犀鸟是中国所产犀鸟中体形最大的一种,体长达120厘米左右,雄性成鸟嘴长30厘米。花冠皱盔犀鸟次之,体长达105厘米左右。冠斑犀鸟体型较小,身长74-78厘米,为稀有的观赏珍禽之一。

三种犀鸟均为留鸟,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脚平原常绿阔叶林,尤其喜欢靠近湍急溪流的林中沟谷地带。在繁殖期间常单独活动,非繁殖期则喜欢成群活动于高大的榕树上。其寿命可达50年。主要食物为各种野果、蛇、蜥蜴、大型昆虫、鼠类和谷物。犀鸟的大嘴看起来笨重,实际上它既是工具又是武器,使用起来十分灵巧。

鸟巢大多选择森林中的菩提树等高大乔木上的天然树洞,每窝产卵通常为2枚,孵化期大约为31天。为了免遭蛇类、猴类和猛禽等的威胁和侵害,雄鸟在外面用它的大嘴衔泥,并混合果实、种子和木屑将洞口封闭,仅留一个小孔让雌鸟嘴端能够伸出,颇有点“金屋藏娇”的意味。

为了使“娇妻爱子”们都能得到充足的食物,雄鸟必须一次次地飞到外边觅食,并把获得的食物通过洞口,喂进雌鸟和雏鸟的嘴里。雄鸟白天忙过,夜晚还要栖息在洞外树上站岗放哨,警惕妻儿受到敌人的侵害。待幼鸟羽毛丰满,雌雄鸟才破洞团聚,并共同带领小鸟练飞觅食。一对犀鸟中,如有一只死去,另一只绝不会苟且偷生或另寻新欢,而是在忧伤中绝食而亡,故被人誉为“爱情鸟”,是鸟类界中的痴情种。

长期以来由于热带雨林大量被砍伐,致使其栖息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目前仅在自然保护区内有一定数量,犀鸟种群数量已经处于日趋減少的状况。

1989年1月14日原林业部和农业部发布实施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把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提升到了法律的高度。2021年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又将犀鸟的保护级别由Ⅱ级调整为I级,自此我国的双角犀鸟、花冠皱盔犀鸟、冠斑犀鸟、棕颈犀鸟、白喉犀鸟5种犀鸟,均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鸟类。

更加可喜的是,2021年3月7日,几名生态摄影师竟然在盈江境内,海拔2000多米的山林中,拍摄到了3只(2雄1雌)极为罕见的棕颈犀鸟。三十年未见的棕颈犀鸟在盈江现身了,首次用影像证明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的濒危物种棕颈犀鸟,目前在云南确有分布,填补了云南几十年来关于棕颈犀鸟的影像空白。

盈江出众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鸟类资源,令生态旅游爱好者及拍鸟人士们欣喜若狂,他们纷纷走进盈江,远离喧嚣深入荒野,用耳朵倾听鸟鸣,用脚步追踪鸟迹,用镜头记录自然,亲身去体验与鸟儿们邂逅的惊喜。

當巨鸟缓缓地扇动双翼、划过树林,忽地跃上枝头,响亮粗厉的叫声震撼山岳,仿佛给周围的雨林即刻注入了强壮的生命之源。热带雨林中野生大犀鸟,出现在你面前,你一定会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这里,并欲再次走进盈江,不断探寻野生犀鸟世界的秘境。

这里,谁来都会上瘾。

哦,忘了告诉大家,那只叫声特别的鸟到底是只什么鸟?谜底终于被资深鸟导破解,答案是——蓝喉拟啄木鸟。

因蓝喉拟啄木鸟的叫声,让人意想不到地对啄木鸟产生了特殊的兴趣,疑似有些爱屋及乌。因此除了拍大犀鸟之外,我们也开始热衷于寻找拍摄啄木鸟的机会,几天下来一不留神将同样是“盈江名鸟”的大金背啄木鸟、大拟啄木鸟、灰头绿啄木鸟、大黄冠啄木鸟、黄冠啄木鸟等蓝喉拟啄木鸟·型目家族的啄木鸟“亲戚们”一一收入了镜头,算得上是云南犀鸟之旅的意外收获。

最后,说句并非多余的话:来到滇西这片原始森林,应该倡导的是“留下的只有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 ,滇西犀鸟秘境,我们明年再会!

猜你喜欢

观鸟啄木鸟海拔
湿地观鸟
观鸟记
观鸟须知礼
世界海拔最高县西藏双湖县纳入国家电网主网覆盖
南美三大高海拔球场
小小啄木鸟
孩子的潜力无限,这样的“狼爸”可以多一些
啄木鸟
观鸟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