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之花在科尔沁大草原绽放

2021-09-10刘增辉

在线学习 2021年5期
关键词:通辽通辽市产教

刘增辉

通辽职业学院把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首要责任,坚定实施一手抓学历教育、一手抓职业培训的“双轮驱动”战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水平、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2021年初春,一条喜讯传到了通辽职业学院:该院教学团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能力比赛二等奖。此项赛事是教育部唯一官方举办的职业院校教师国家级大赛。

这并不是通辽职业学院第一次获得国家级大奖,这所位于科尔沁大草原上的职业院校,曾获得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一等奖、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和内蒙古金奖。

这是通辽职业学院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从2004年成立以来,它先后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自治区园林式单位、自治区文明校园、自治区平安校园,学院已经培养了近4万名高技能人才,为通辽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与本刊对话时,学院领导认为:“学院能有今天的气象,是因为我们一直把服务通辽市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首要责任,坚定实施一手抓学历教育、一手抓职业培训的‘双轮驱动’战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使学院的办学水平、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合作办学不断深化发展

打开通辽职业学院新闻网站,勃勃生机扑面而来,其中出现最多的字眼是“合作”。不仅仅是人才培养,科研也要和企业开展合作。近期的一条新闻是,学院与通辽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校企梅花大学”,校企双方将订单培养、高职扩招、社会培训、科研攻关、挂职锻炼、师资互派等融入企业大学之中,校企共同打造协同育人合作平台。

目前,学院已与吉林一汽、奇瑞汽车、大连东软、中清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吉林大药房、瑞康医药、中航国铁、宝岛眼镜、大连春和等100多家单位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并申报了老年照护、幼儿照护、母婴护理等8个“1+X”培训项目。

“教书育人绝不是‘关起门来自己讲’,在当今多元化办学格局的新环境下,合作办学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通辽职业学院长期以来鲜明的办学特色。” 对积累的办学经验,学院领导进行了分类总结。

一是通过校企合作,开设“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等模式,校企共谋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协同育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最终实现学生就业稳定、学院办出特色、企业赋能增收的和谐共赢局面。对企业而言,校企合作消除了社会招聘人员专业性不强、流动性大的不足。

二是通过校际合作,搭建起中高职贯通、专本科衔接的人才培养立交桥,促进校际教研交流、优势互补发展,给予学生提升学历的机会,更大限度地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

三是通过校地合作,使职业院校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犹如水和鱼一样不可分离。学院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职业院校需要主动适应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充分调研企业所需人才,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是通过国际合作,将真正优质的海外教育资源“引进来”,让中国特色职教办学思路“走出去”,既可在吸收借鉴之中提升自身发展水平,亦可在传播弘扬之中输出特色产业经验。学院加入了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协会内蒙古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分会,并作为理事单位共谋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如今,学院正在与俄罗斯科斯特罗马国立大学等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通辽职业学院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把合作办学推向更高层次——多元合作。学院认为,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政、校、企、行、研深度合作应该成为推进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

学院向通遼市民政局递交申请,于2020年成立了通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联合会。为进一步扩大集团化合作开展范围,学院还牵头组建通辽职业教育联盟,这项工作已纳入《通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通辽职业教育联盟将吸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加入其中,并增加法律约束,实现规范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增加联盟内合作单位的凝聚力,提高成员单位的综合竞争能力,真正形成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合作机制。

合作办学是“两情相悦”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那么,在具体合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院从与企业合作、与院校合作、与地方合作等三方面做了详细阐述。

与企业合作时,首先要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产业布局是否与学院的前景规划、专业设置相吻合,能否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共建共享共赢。其次要考察企业整体实力、企业文化、管理模式、队伍建设等,明晰企业的软硬实力,做到知己知彼。最后要树立“双赢”目标,积极寻找合作切入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避免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情况。校企合作是互利互惠的“两情相悦”,而不是各怀心事的“一厢情愿”。要以维护学生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落脚点,真正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与院校合作时,首先要建立长效联络机制,针对党建、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专业群建设等多方面,开展取长补短,比照借鉴的交流学习活动。其次要互通有无、资源共享,要针对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社会服务等方面,共享优质资源。最后要认真谋划合作,不要流于形式,细化合作切入点。

与地方合作时,首先要强化服务意识,从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角度出发,明确地方根本需求,将办学资源、办学优势扩大至社会覆盖面,主动融入地方产业发展,承接社会各类培养需求。其次要明晰合作目标,根据自身优势和发展需要,分析研判当前形势与政策,为地方职业教育掌舵把脉。最后要携手务实合作,积极争取政策,强化政府推动能力,从顶层设计上将合作做实做细。

汇入乡村振兴的洪流

从合作办学入手,带来的是通辽职业学院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学院利用国家开放大学和内蒙古电大的合作平台,做大做强开放教育,开办了通辽城乡社区大学、老年开放大学,有力推动了通辽市终身学习体系的形成。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正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直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的通辽职业学院,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认真部署,牵头成立了通辽职业学院县域职教集团,联合通辽市工业职业学校、奈曼旗民族职专等旗县区中专学校,以及10余家企事业单位,就护理、学前教育、畜牧兽医、会计、计算机平面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等10余个专业开展了五年制贯通培养。学院认真落实通辽市人民政府相关文件,组建“新农人”创新创业学院,承接新生代农牧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农牧业经理人等培训项目,依托“电大书屋”,在各旗县区建设通辽职业学院乡村振兴服务站,全面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学院与内蒙古科尔沁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就文旅产品开发和人才培养等开展合作,共同开发文化旅游创意产品,推进“哈民小猪”、扎染作品、版画作品、特色食品、手工日用品的开发、生产、推广及销售,将文旅集团打造成为学院的研学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基地。

“目前产教融合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尽快予以解决。”学院领导认为有三方面问题:一是产教融合机制尚未健全,合作过程中的权责、利益、风险等,尚无法律保障;二是政府经费保障还需投入,仅通过学院争取专项资金、企业投资,难以迅速扩大产教融合实体化资源建设;三是教育资源分布有待提升,整体办学实力很难吸引龙头企业、高精尖创新型企业开展深入合作。

学院领导建议,国家应针对产教融合尽快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健全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同时加大职业教育资金扶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定点帮扶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参与职业教育全过程。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日益重视,对其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学院领导看来,职业教育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尤其是最近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这给职教工作者以巨大的鼓舞。我们要坚持扎根通辽、服务通辽,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通辽市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责任编辑:夏英

猜你喜欢

通辽通辽市产教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王舒作品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通辽地区辽代文化遗产现状
刍议通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新时代视阈下城镇化发展道路刍议
通辽市农村牧区社会养老问题研究
数万市民逛展会感受“内蒙古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