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新闻用户的新闻价值判断研究

2021-09-10邢芷欣

客联 2021年6期
关键词:价值判断新闻价值

邢芷欣

摘 要:微信作为人们日常接收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和生成新闻的重要平台,正在逐渐改变着传统的新闻传播范式。微信中的新闻无论从来源、展现还是流动都与以往有着较为显著的区别,新闻被微信使用者,也即是用户重新定义,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也会随之改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微信新闻用户的圈子构成,以及圈子中的其他人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总结了微信新闻生成和流动的场域特点,根据问卷与访谈结果提炼了用户对新闻价值判断的六个主要的特点:基于本地、基于个人工作,学习的圈子、基于个人兴趣、基于个人经验、基于与其他用户建构关系的渴望和对社会热点和公共话题的关注。

关键词:微信新闻;新闻价值;微信用户;价值判断

一、引言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流程更加透明、开放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技术赋权与民主意识的觉醒使得越来越多的普通公民参与到了新闻生产与传播的领域中来,新闻生产的主体在此时变得更加多元,“人人皆记”的大规模业余化出版时代已经来临。

在“人人时代”的到来过程中,英文里表示传播对象的“Audience”这个词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从最开始被动的、个体权利受限的“受众”过渡到了新媒体语境下拥有自主选择权的“用户”。这一词义的转化意味着作为新闻传播收受主体的“Audience”的主动权在增加,伴随权力增大的是用户地位的崛起,这种崛起冲击了传统新闻传播的基本范式,新闻的定义、由谁来生产,新闻生产的专业性与职业性又如何界定在当下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二、微信用户的“圈子”构成

此次调查问卷一共发放了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6份。其中,男性占比为45.26%,女性占比54.74%。问卷调查的对象身份大学生占比62.12%、教师占比16.41%、国企员工占比12.39%、其他职业占比9.08%。

本文以小范围调查结果作为分析样本得出,89%的用户的微信朋友主要来自现实的社交关系,而这些现实好友所占比重达到了79.26%。微信作为中国第一大社交媒体,相比于其他社交媒体更强调以现实世界中熟人间的人际交往形成的强关系,同时也存在着部分通过“摇一摇”、“附近的人”、“群聊”及其他途径添加的网友。前者是现实社交网络的选择性平移,后者则属于一种基于偶然和兴趣搭建起的虚拟社交关系,而微信中的新闻就是由这些这好友的挑选和传播行为定义的。

新兴媒介技术的赋权使他们从传统媒体时代被动的受众转变成了主动把关和生成新闻的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往活动则奠定了新闻信息流通的基础,现实交往与虚拟联系共同构成了微信新闻新闻价值判断主体的社交网络,在这一新闻流通场域,存在着与以往不完全相同的新闻价值判断标准。

三、微信中的新闻信息流动模式

(一)事实与观点的提供者——微信新闻公众号

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进一步发展,专业新闻机构为了获取更大范围的受众,纷纷推进自己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开通了官方新闻公众号。新媒体的发展也催生了一大批新闻自媒体。另外,还有一部分垂直媒体在无意之中也担任了新闻信息的发布者角色,像丁香醫生曝光权健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微信公众号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存在于用户的微信中的,对他们关注与否的选择决定权在用户手里。公众号作为用户阅读新闻的初始来源之一,为用户提供了基础的事实和一部分观点。用户在浏览公众号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与自身的相关度挑选阅读内容,构成分享过程的第一步,随着浏览和阅读这些公众号内容而产生的分享渴望和观点表达欲望逐渐强烈,促使用户生成与传播微信新闻的行动发生。

(二)话题与讨论的流动广场——微信朋友圈

微信作为人际沟通的主要平台包含着多种信息,用户在分享和转发的过程中,可能没有另附上文字只是单纯的发送,可能附上了文字或表情符号以表达自己对新闻信息的看法,但无论用户有没有对分享和转发的内容进行评价,都传达了一种态度和看法,因为分享和转发的行为本身就已经体现了用户的倾向。此时的微信新闻,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客观性事实了,而是掺杂着用户的态度、情感、评价和其选择的“事实报道”的总和。在转发过程中,这个掺杂了事实与评价的“新闻包裹”从一个朋友圈传递到了另一个朋友圈,感兴趣的用户在各自的朋友圈中对这个“新闻包裹”进行加工形成相对较为封闭的讨论。但这种封闭的讨论并不是完全闭合,每个朋友圈都与其他的朋友圈通过某个用户节点相连,形成较为缓慢但渗透性极强的信息流动广场。

(三)信息与评论的互动——群聊和私人谈话

对于事实的评价和观点的讨论并不局限于朋友圈里,这种互动还广泛地存在于微信群和私人聊天之中,有些不便于在朋友圈这个相对“公共”的空间里讨论的问题和观点,会在群聊和私人聊天当中进行。基于加入讨论的需要,用户主动收集新闻信息,生成并表达自己对事实的观点、看法,在此时,用户不仅转发和评价新闻中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宣泄情绪,还在彼此的交流互动中实现了个人的社会交往。这种事实与观点的讨论,来自多方的信息支持,用户将它们收集总结成自己的体系,在与其他用户的交流中产生新的看法和倾向,不断的丰富着自己的认知和思想。

四、微信用户对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特点

在结合问卷调查得到的结果的基础上,抽取了5个调查对象进行深度访谈,总结了如下新闻价值判断标准:

(一)基于本地

基于用户本地,也即是要考量微信新闻的内容与微信用户所在地的远近程度来去判断一条微信新闻的价值大小,这是从用户的个人视角出发定义了新闻价值的多样性。这种基于用户所在地提供的服务,又叫做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based services,简称LBS)是指移动终端利用各种定位技术获得当前位置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输给服务提供商,以帮助他们根据用户的位置信息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社交媒体为顺应这一潮流也推出了“同城”“附近的人”等功能。新媒体使我们与更广阔的世界相连,基于位置的服务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周遭有所了解和掌握,根据本地信息安排自己的衣食住行。用户的生活与自己的所在地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微信作为一个人们日常使用的多功能平台,既包含着覆盖全球的官方信息又在用户间生成着民间信息,给用户带来实际的信息便利。

(二)基于个人圈子

除了日常生活之外,用户都有属于自己的职业和擅长的领域,在看到与自己所涉猎的领域相关的新闻时会格外留意,甚至会仔细阅读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微信将用户与自己身边从事相同领域的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特的社群,这个社群既体现为有形的微信群组,又存在于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号中自发汇聚的讨论空间。这种对自己熟识领域新闻的关注既是人的本性,更是用户为了寻求归属感和安全感,与社群内的其他人进行交往的选择。也正是因为了解,用户对新闻的把关和讨论才会比外界更加严格,其所秉持的微信新闻价值判断的标准才会更加具有参照意义。不同于以往,微信的私人性和相对宽容的讨论环境使得关于问题的讨论过程和结果可以更加透明和公开,尽管这种公开只是共同好友小范围的可见,但它从根本上过滤掉了网络上的噪音,形成了较为纯粹的问题讨论空间。这种观点的交流与讨论,本身带有交往的特性,展现了微信新闻生成与传播的社交属性。

(三)基于个人兴趣

兴趣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层是个人对某事物或领域的喜好,一层是个人对于某事物的感觉。基于偏好的判断,也即是依照个人对某一领域或话题的喜好和关注对微信新闻进行价值判断。这种判断所形成的标准与基于个人生活、工作学习的圈子影响下的标准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兴趣更强调的是一种个人性和主动性,用户参与讨论和传播的动力要更强,动机也更单纯。而基于感觉的微信新闻价值判断标准与个人经验和信息接收水平关系密切,这种私人化的判断标准也比较模糊,存在着较多的不确定性。值得注意的是,要在信息洪流中挑选有价值的新闻,第一步就是要看这个新闻能不能引起“我”的兴趣。也即是这个新闻是否让人“感觉很有意思或有趣”。这两层兴趣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用户的主动性。而由用户基于兴趣而生成的价值判断标准,也更加的具有个性化特征。

(四)基于个人经验

用户对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不是固定的、也无法做到完全的客观,一个人的经历会在更深层次影响他对于什么是新闻和什么样的新闻具有价值的看法,我们将这些过去的经历和在这个过程中他所形成的想法统称为“经验”。这其中显示出了个体与个体间较大的差别,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经验。传统的新闻生产追求客观、独立的新闻呈现,可也始终摆脱不了记者和编辑个人的因素,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则表现得更加明显。新媒体的赋权和用户媒介使用能力的不断提高使得用户参与新闻生产与传播的程度越来越深,“反向议程设置”的情况越来越多,用户对什么是新闻、哪些是有价值的新闻的话语权力越来越大,由无数个非专业个体补足的新闻报道,本身就没有与个人的、私人的认知视角分离,依托于社交媒体平台的微信新闻更是如此。

(五)基于与其他用户建构关系的渴望

微信朋友圈子的格局是现实人际关系的选择性平移加上基于偶然和兴趣建立的虚拟关系的总和。以强关系为主、弱关系为辅的微信强调交往的重要性,而微信中的人际交往主要体现为用户间的聊天、朋友圈的互动等形式,微信中的新闻分享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介存在,以微信新闻作为一个话题和自己谈话的支撑材料、在分享中寻求别人对自己的认同并与自己交流,是用户进行微信新闻分享的一层重要的心理因素。一条微信新闻是否具有价值,不仅要考量它是否清晰地表达了自己赞同或反对的观点,还要衡量它是否具有引起其他用户兴趣的能力。而这其中,由用戶定义的微信新闻通常不是纯的对事实的报道,而是掺杂了各种情绪和态度在其中,用户对新闻的转发、评论、点赞也是一种情绪的表达。

(六)社会热点和公共话题

尽管微信新闻比传统的大众媒体新闻更加的私人化,但同时,用户也在关注着社会热点和一些公共话题,这是人作为社会性动物的本性使然,也是对自身所处的大环境的关心和忧虑。用户对这类微信新闻的判断与媒体的判断标准有比较多的重合,同时,基于各行各业的用户在各自的场域中生成新闻,他们也定义着自己关注的公共话题、通过微信的节点传播生成社会热点。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事件是先在微信群、朋友圈成为焦点,然后再通过不同的渠道传播出去,经过媒体报道后,最终造成轰动。这体现了社交媒体新闻的属性,用户既关心着专业媒体关注的问题,也关注着自己关心和在乎的问题,随着用户主体意识的增强和媒介使用能力的提升,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随着使用门槛的进一步降低,基于社交媒体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必将是未来新闻传播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用户地位的崛起正在逐渐改变着传统的新闻生产与传播的范式,用户与新闻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谢静.微信新闻:一个交往生成观的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23(04):10-28+126.

[2]李鹏宇.社交媒体与新闻社交化传播的特点与发展[J].青年记者,2020(08):97-98.

[3]唐科萍,许方恒,沈才樑.基于位置服务的研究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29(12):4432-4436

猜你喜欢

价值判断新闻价值
新闻人要做好社会的“瞭望者”
豪车交通事故报道中媒体刻板心理及对策分析
量刑的价值判断及公正量刑的实现途径探析
浅谈刑法学中五个关系的研究
策展新闻视角下的中美新闻APP比较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接地气”
电影和戏剧的互文性初步研究
灾难报道中的伦理失范与规范
价值判断的矛盾与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