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油井生产时率措施分析研究

2021-09-10王兆敏

油气·石油与天然气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降本增效技术研究

摘要:受地层出砂、井身轨迹变化大以及生产管柱材质老化等因素影响,D区块油井检泵频繁,大幅度增加作业成本,影响生产时率,为此在对检泵原因剖析基础上,开展技术对策研究,包括强化修井作业质量管控、完善管理制度、优化杆管设计及防砂方案等,效果显著,检泵率由43.6%下降至14.5%,节省作业成本300多万元,低油价下实现降本增效目的。

关键词:生产时率  检泵原因  技术研究  降本增效

1.概况

D区块为构造-岩性控制的低渗透油藏,受地层出砂、井身轨迹变化大以及生产管柱材质老化等多种因素影响,油井检泵频繁,影响区块产能。如图1所示,2015~2019年,年检泵井数69~75口,平均每年71口,平均年检泵率41.2%,影响年产油量约3000吨,同时增加作业成本,无法满足油藏精细开发要求,有必要开展提高油井生产时率技术研究。

2.检泵原因分析

2.1抽油泵漏失

2019年D区块抽油泵漏失30井次,占检泵总井数40%,泵漏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阀体受损,在含砂液体的冲蚀下,尖锐的砂粒不断冲击阀体,形成微切削力造成抽油泵阀刺漏;二是井下异物影响,井筒流体中存在胶质稠油、胶皮、泥砂等异物,导致泵阀关闭不严,造成泵漏失;三是螺杆泵损坏,在高温高压和地层出砂情况下,定子橡胶会出现老化脱落、磨损严重等现象,造成螺杆泵不能正常运转。

2.2抽油杆损坏

2019年因抽油杆问题检泵28井次,占检泵总井数37.3%,主要表现为杆断、杆脱,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杆老化断杆,杆断面平齐,断裂位置无规律,作业前负荷无明显变化,长期周转使用造成疲劳断裂;二是抽油杆偏磨,主要发生在高冲次井和井斜角变化大井;三是校机影响,包括悬绳器钢丝绳打扭造成井口附近抽油杆脱扣、抽油杆螺旋弯曲导致出现脱扣现象等。

2.3出砂影响

受储层泥质含量高(15%以上)、频繁作业以及生产压差过大等因素影响,近井地带储层结构被破坏,造成激动出砂,导致机采管柱砂卡或砂埋油层,出砂粒径平均0.26mm,2019年因出砂检泵17井次,占检泵总井数22.7%。

3.技术对策研究

3.1完善管理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1)明确分工,群策群力

按照“躺井追责”原则,划分各部门管理界面,明确职责分工,完善考核细则,编制《异常井管理办法》,做至“地面、举升、开发、修井”各系统紧密结合,确保油井正常生产。

(2)强化增油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为中心,强化增油意识,提高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制定统一生产异常井分析模版,降低员工劳动强度;二是树立反应时间观念,提高措施制定时率;三是建立油水井分析常态化制度,扭转“量油正常即油井正常”错误观念。

(3)强化措施执行力,加强效果跟踪

采用“会上群力确定措施,散会后第一时间实施,实施后定期跟踪效果”的模式,强化措施执行力,加强效果跟踪,优化油井工作制度,减少检泵井次。

3.2多措并举,加强泵漏井治理

对于抽油泵漏失井,根据泵漏原因,制定合理的治理对策,一是出砂造成泵漏井,开展工况分析,精准实施碰泵、调防冲距操作;二是气锁造成泵漏失井,摸索套压变化规律,实施平稳有效控套;三是井下异物造成泵漏,精确制定热洗方案,提高热洗质量;四是对螺杆泵定子脱胶问题,通过防砂+螺杆泵组合应用,延长螺杆泵生产周期;

3.3优化管柱设计,延长使用周期

针对抽油杆杆断、杆脱问题,主要对策有三方面,一是抽油杆老化,开展杆柱强度校核全覆盖,从工程设计上优化管杆配比,延长使用周期;二是抽油杆偏磨,现场落实偏磨情况,建立油井偏磨檔案,为防偏磨措施制定提供依据;三是加强管杆质量管理,剔除和避免低标准管杆入井;四是对于悬绳器钢丝绳打扭,加大抽油机日常检查力度,组织重新校机。

3.4防治结合,优化防砂方案

对于地层出砂井,按照“防治结合“原则,制定解决方案,首先对于出砂严重、井况复杂井,采用“挡排结合”方式,根据供液情况设优化工作制度,确保油井正常生产;其次是对措施后可能出砂井,超前论证,措施作业过程中实施先期防砂;三是对于生产井段大、出砂粒径细油井,精细梳理出砂史,判断出砂层位,结合粒径分析,制定针对性防砂方案。

3.5强化过程管控,提升修井质量

首先是管控作业关键环节,作业前要明确作业设计、明确监督要点,作业中坚持检查内容清、关键工序清、管杆丈量清、问题描述清、工具数量清,严禁有问题的管杆、丈量不准管杆、不干净的管杆入井,作业后严把水泥车试压关、完井后接井关;其次是强化质量控制,建立作业质量管理微信群,对作业现场反馈的管杆、施工质量问题等,作业监督人员第一时间现场解决处理;最后是严格责任追究,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的返工井、问题井,追究相应责任,做出相应处罚。

5.实施效果

在上述技术措施指导下,2020年D区块检泵仅25井次,检泵率14.5%,同比减少29.1%,间接增油量2500余吨,节省作业成本300多万元,低油价下实现降本增效目的。

6结论

(1)D区块油井检泵频繁,影响生产时率,增加作业成本。

(2)在检泵原因剖析基础上,提出技术对策研究,现场应用效果较好。

(3)本文在提高油井生产时率方面取得成果和认识,可为同行提供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孙家晖.油井检泵原因分析及延长检泵周期措施探讨[J].化工管理.2017(09).

[2]苗向辉,薛峰.管杆偏磨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13).

作者简介:王兆敏,女,1982年10月出生吉林白城,汉族,工程师,2006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现于吉林油田公司新立采油厂从事地面维护工作。

猜你喜欢

降本增效技术研究
对管理创新促进企业降本增效的探讨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
浅析国有企业如何做好降本增效创新工作
园林水景饰面工程施工技术探讨
海洋工程船舶综合电力推进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企业降本增效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大数据挖掘中的数据分类算法技术研究
浅谈暖通空调系统节能设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