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土蕴育立初心 星火传承担使命

2021-09-10胡水生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遂川井冈山长征

胡水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回眸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而说到回眸历史,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井冈山素以“天下第一山”“中国革命的摇篮”著称于世。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所写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让我们不知不觉地回首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多少年过去了,风雨洗尽了这片泥土上的斑斑血迹,却给后人留下了一段难以忘怀的历史。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巍巍,征途漫漫,正是在那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坚定信念的井冈山精神的感召下,中国革命在低潮中崛起,于危难中振兴,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七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五斗江,江上里格船儿,介支个穿梭忙……”一首耳熟能详的红色歌曲《十送红军》表达了当时红军与五斗江群众的鱼水情谊。因此,五斗江也成为了《十送红军》中七送的发创地。遂川长征英烈红军小学,原名“五斗江中心小学”,它就坐落在五斗江这片红色土地上,如一株挺拔的劲松,植根于五斗江人的心中。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军小学建设“把实事做实、好事办好”的重要指示和“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的伟大号召,五斗江中心小学不负身上承载的希望,把地域文化充分渗透,积极创建红色校园文化,广泛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因此,在全校师生的努力建设下,2021年4月23日,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为五小授旗授牌,“五斗江中心小學”正式更名为“遂川长征英烈红军小学”。

“你们见过战壕吗?你们了解五斗江这片红色土地吗?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真真切切的战壕,在七送红军出发地五斗江的深山密林里,一缕缕阳光洒下来,抬头依稀能看到些天空,我们听着老师的讲解,一个个伏在战壕里,仿佛那一刻我们就是一个个红军战士正在全力奋战御敌!”这是遂川长征英烈红军小学五(1)班李宇晨同学在重走五斗江环山战壕后写下的体会。

1928年,朱毛红军会师井冈,成立了红四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五斗江就在山脚下,是红军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区域,成为井冈山根据地的核心组成部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巩固和发展,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慌。他们加紧策划对井冈山根据地的“会剿”。1928年5月上旬,江西军阀朱培德命令杨如轩的第二十七师以永新城为据点,进剿井冈山。得到消息的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决定以集中兵力歼敌一路的战法打掉杨如轩。接着,军部带红军第二十八、二十九团立即开赴井冈山南面,摆开攻打遂川的架势,乘敌不备,直奔五斗江,迂回拿山,从侧翼消灭敌八十一团,然后相机夺取永新城。五斗江大战,从早晨一直打到天黑。红军战士浴血奋战,取得了会师首胜,士气大增。歼敌1个多营,缴枪三四百支,俘敌四五百人。就这样,五斗江这片向来沉默不语的大地,融入了红色的基因和忠诚的血脉。此后,红六军团从这里渡江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不屈不饶,勇往直前。正是这种革命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后人不断开拓进取,奋发向上。

“拥有幸福、美好生活的同学们,随着和平时代的发展,你们作为五斗江的希望、中华的儿女、民族的未来更应当牢记那一段段历史,铭记所要肩负的责任,珍惜时光,奋发向上,传红色基因,承革命精神,努力争做时代新人!”遂川长征英烈红军小学坚持以“红土蕴育立初心,星火传承担使命”为办学理念,与时俱进,激励教师们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力量,以教育教学、班队宣传、校园活动为载体,着力构建德育文化体系,将红色文化融入学校各项工作和活动中。

在这里,环境浸润着孩子们的意识。每天带你走进校园、进入午休时光、踏上回家路的都是广播中那一首首耳熟能详的红色歌曲;每天踱步校园,映入眼帘的是校园文化墙上那一个个的红色故事,是一位位红色将帅、红军烈士那飒爽的英姿。学校致力于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面墙壁都激励孩子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成长。五(2)班高婕同学曾在作文中写道:“每次走进校园,看着‘七送红军五斗江这几个红色大字,心中的那份自豪感油然而生,为被五斗江这片红色土地孕育,更为被这片土地的文化滋养而自豪;看着一座座红军战士的雕塑,看着毛主席等同志的简介,想着当年这些革命先烈在艰苦卓绝的岁月中,矢志不渝、坚守信念,在无数的腥风血雨中,仍然孜孜不倦地探寻中国解放之路,我不由自主地肃然起敬。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斗争、英勇献身才换来我们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这都激励着我们要努力学习,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争做时代新人。”

在这里,文化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五斗江这片红色土地上,有孕育《十送红军》可歌可泣、震撼人心的红色文化,有明末进士郭维经博学报国的古色文化,还有蜀水湿地风光旖旎的绿色文化,“三色文化”交相辉映,遂川长征英烈红军小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语言文字的魅力将其有机地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们每每在课上听到老师们的解说,看到多媒体电脑上相关的视频资料,“浸润”在这些优秀文化里,是如此的心旷神怡,催人奋进。刘琦老师曾在她的教育故事中写道:“每次上课前,老师们利用网络找寻着那一个个红色故事,重温着当年的壮志豪情;在课堂上,看着孩子们认真聆听、仔细观看、静心思考的样子,听着他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许这就是应了那句‘真正的教育是静待花开吧。”

在这里,活动深化着孩子们的思想。为开展好红色文化活动,落实好红色德育工作,遂川长征英烈红军小学除了将红色文学融入教学活动中,还将红色文艺结合到“1+1”素质教育暨社团建设中,让学生通过“听、唱、诵、演、研”等多形式活动,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德育。

遂川长征英烈红军小学先后开展了一系列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为主题的红色主题活动。例如,组建教师红色歌曲合唱团和“小红军”解说团,还组织师生在每日大课间活动中诵读红色诗词,并开展师生“重走红军路”红色研学活动,举行师生红色诗词书法大赛、红色故事分享会、红歌合唱比赛等,创办校刊《红杜鹃》。

听,“面对敌人疯狂的搜捕,陈正人和彭儒冒着凛冽的风雪,躲过敌人追捕,并找到了荆竹山的乡长和支部书记刘苗,组织群众,恢复了游击队……”五楼的会议室里,正进行着师生红色故事演讲比赛。大家相聚在一起,缅怀红色历史,追忆峥嵘岁月,用赤诚的心缅怀革命先驱不朽的足迹,用仰慕的情怀感受历史蕴含的精神力量。先辈们动人的故事,通过一篇篇慷慨激昂的演讲稿,让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片断重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领略了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源远流长的红色经典文化,是历史长河中永久的瑰宝,它是“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的同舟共济;是“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不畏艰难;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伟大抱负……少年们用铿锵有力的朗读、简单利落的动作展现五小学子的朝气。在一次次朗诵红色诗词里,在一次次的红色主题活动中,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家乡的红色历史,感受着先辈的伟大革命精神,激发起浓烈的民族自豪感,激励着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继承先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

“看!那里有一颗五角星!那是我们第一次看到红军战士的墓,在一次清明节祭扫活动中,老师告诉我们,那是红军女战士邹亚春同志的墓。从前,我们只是在学校的文化墙上看到她,她曾有过非凡的经历。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她曾跟随毛泽东、萧克度过三年多的烽火岁月;1951年,她曾应毛泽东邀请进京参加国庆大典,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驻足在墓碑前的我们,心中满是对邹亚春同志的崇敬,也牢记正是千千万万个拥有浩然正气的红军战士们用他们的鲜血书写了爱国主义最壮丽的诗篇,也是他们用铮铮铁骨托起明天的太阳。而作为新时代少年的我们,应当继承革命的优秀传统,用知识武装自己,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六(1)班谢豪祥同学在“清明祭扫”征文活动中写道。

拳拳爱国心,殷殷报国志。五斗江,是毛泽东笔下“八百里井冈”核心范围地,留传着当年奋战在这片土地上的红军战士们的热血与信念,愿莘莘学子们谨记祖国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时刻關心国家的命运,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争做时代新人。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的重要作用,党的教育方针跟随时代要求,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调整、不断完善和演进的历史过程,从“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到“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各个学校也紧跟党的步伐,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此新形势下,遂川长征英烈红军小学将继续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更加坚定的责任担当,更加昂扬的奋进姿态推动学校教育创新发展,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育更多栋梁之材,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献出绵薄之力!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让我们继续坚定“不忘初心跟党走”的信念,共同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祖国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作者单位:中国工农红军遂川长征英烈红军小学

猜你喜欢

遂川井冈山长征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井冈山诗五首
毛泽东四战遂川城
毛泽东四战遂川城
遂川板鸭产业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井冈山抒怀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
遂川金桔"一亩园一万元"高效栽培示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