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蒲松龄是一盏灯

2021-09-10罗振宇

中外文摘 2021年16期
关键词:农业知识一盏灯蒲松龄

□ 罗振宇

蒲松龄起点很高,19岁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就得了县、府、道三个第一。但是,此后的五十多年,他一直卡在秀才这个级别上。他一辈子的谋生之道,是在大户人家当私塾先生,日子过得非常紧巴。

其他的文人,即使在仕途上不顺利,但还是可以将文学创作的成就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李白诗名远播,连唐玄宗都要召见他。杜甫诗名远播,被剑南节度使严武关照,所以才有成都的杜甫草堂。但是蒲松龄不同。蒲松龄每次下笔时,都有一种凛凛的敬重感。一字不苟且,一笔不草率。他心里的读者,一定不是当世的人。

蒲松龄对标的人不是写小说的,也不是写诗词的,他对标的是司马迁。《聊斋志异》中许多篇小说最后的那一段“异史氏曰”,也是借鉴司马迁的“太史公曰”。其实,这两个人都以一人之力,创立了一种文体。更重要的是,在创作的时候,他们都极其孤独,都是一个人,以一杆笔面对千秋万代,都花了一生的心血,著作都篇幅巨大,都是在写的时候不知道它能不能流传下去。但是,他们都写了。

蒲松龄对于社会事务也非常尽心。他写过《农桑经》,传播农业知识;编过《药崇书》,讲解医药养生;还编过《日用俗字》《婚嫁全书》,向村民普及文化。他平时还为老百姓写过很多状子,参加救灾救荒。到七十岁时,他还上书检举贪官。

蒲松龄的一生高开低走,以世俗的眼光看,他没有什么成就。可蒲松龄一直是我的一盏灯。认真做平凡的事,就像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一样。认真过短暂世俗的生活,就像面对千秋万代一样。如此,再普通的人生,也能够拥有无穷无尽的可能。

猜你喜欢

农业知识一盏灯蒲松龄
一轮月与一盏灯
点亮一盏灯
蒲松龄:努力换来逆袭
新媒体在农业知识科普宣传中的应用探究
蒲松龄
论广播记者如何做好“三农”新闻报道
苗木繁育技能训练通识教育课程探索与实践
蒲松龄
农业知识云服务设计与实现
一盏灯会如此辉煌(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