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愈之赵家璧与“一角丛书”

2021-09-10杨建民

中外文摘 2021年16期
关键词:小册子事变丛书

□ 杨建民

1931年9月,一批名为“一角丛书”的小册子在上海问世。这套“一角丛书”,每册用半张白报纸六十四开,计64页,能容纳一万五六千字,定价一角,故名“一角丛书”;但这套丛书名,在编辑心里,不仅从售价取义,还含有并非高头典章,多为短小精悍之作,仅触及知识之“一角”的意思。这套丛书,是由上海良友图书公司的编辑赵家璧设计主持的。

丛书刚出版面世,就遇上了“九一八”事变。全国人民的目光都转向了东北。几册“一角丛书”放在书店几无人问津。赵家璧极感沮丧,他立即对先前的做法进行反思。他决定,必须大胆地反映现实,必须向有关研究专家约稿,才能保证书的质量,产生社会反响。第一个为赵家璧想到的,是国际问题专家胡愈之。当时,胡愈之的《莫斯科印象记》出版不久,轰动读书界,现在若能请他来写一本有关东北事变和国际关系的小册子,一定会符合读者热望的。可是,赵家璧与胡愈之并无交往,甚至找不到熟人为其介绍。他便以毛遂自荐方式,直接去约请这位当时已颇为著名的作者。

胡愈之非常热情地接见了赵家璧。在翻读了赵家璧带来的“一角丛书”小册子后。胡愈之认为这是普及知识的好形式,值得好好出下去。当赵家璧直接提出希望他为这套书写一册有关当前东北问题的文字后,胡愈之马上答应。

胡愈之

赵家璧

此后不过一周,胡愈之的一部稿子便寄了过来——《东北事变之国际观》。稿子对“九一八事变”后的国际形势,以及中国应考虑如何通过国际法条款,向国际社会表达态度作了说明。第一部分题为《东省事件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其中认为:“这次东北事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种准备,亦犹之1911至1912年的巴尔干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准备一样。”

第二部分,名为《东省事件的国际形势》。胡愈之的分析许多都富有预见性。例如:“苏联目前的外交政策,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竭力维持和平的关系,静待资本主义各国对立关系的恶化,而决不愿轻举妄动,最近苏联和波兰及法国提议订结互不侵犯条约,就是这个用意……这些已可证明这次日本占领辽吉事件,决不至立即引(日本)起反苏联战争,不过为未来的反苏联战争的准备而已。”

第三部分,是“东省事件的国际法的研究”。作者认为,政府在此次对日外交方面,有三个错误:“(一)于事件发生时,未即通知美国及九国条约签字国,使美国得避免其条约上应负的责任,不再出面干涉。(二)日本既已在东省有战争行为,而中国政府并未通知非战公约签字国家,尤其是非战公约的‘发起国’,因此美国更可以置诸不闻不问。(三)中国误认国际联盟为唯一救主,而在国联提出时又不敢根据十六条指出日本违反公约从事战争的事实及责任,却根据那空洞无物的第十一条,向理事会提出。理事会自然不愿意而且也不能强制干涉。于是日本直接交涉的主张,便得到最后的胜利了,我国的外交乃全盘失败了。”

书稿的这些内容正是关心、关注东北事变之后形势走向的国人特别需求的,出版后,成为轰动全国的畅销书。随后,赵家璧又沿着此路,约请其他专家写出《日俄对峙中的中东铁路》《国际联盟理事会的剖析》等书稿,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几乎夭折的“一角丛书”起死回生,两年内,一共出版了80种,行销达50万册。

在当时,人们之间的关系,还是颇有意思的。这次约稿之后,赵家璧就很久没有见到胡愈之。一直到1950年,第一届全国出版会议在北京召开,赵家璧才与已担任出版总署署长的胡愈之第二次见面;之后又是三十多年,1985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开明书店创建六十周年纪念会上,赵家璧才又一次见到胡愈之。由于坐在近旁,赵家璧说到了当年旧事,并表达感谢。胡愈之谦虚地摇摇手:“这些事完全是应该的。”三个月后,胡愈之逝世。赵家璧写《哀胡愈老》一文,表达哀思。文章中,他提到当年胡愈之为“一角丛书”写稿之事.并特别强调:“我此后近六十年走在编辑出版的道路上,当年胡愈之先生爱护青年雪中送炭的盛情,在我漫长曲折的人生道路上,是起了关键性作用的。”

猜你喜欢

小册子事变丛书
盐城大丰区开发设计小册子 助力三违行为治理
“人梯书库”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留 白
好事变“坏”事
《社会组织培训教材丛书》简介
毛泽东早期形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的五个重要原因
“环县事变”及其善后工作述论
从『九·二二』锄奸到『八·三』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