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社区文学传播的关键影响者研究

2021-09-09张冰清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马伯庸关键文学

张冰清

(合肥学院 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文学传播与媒介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新传播革命的兴起,以微博社区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成为文学传播的重要渠道,由此进入文学传播的研究视野。就研究路径而言,文学传播研究通常以传播学的理论视角探讨文学领域的传播问题。在传播实践走向去中心化的时代背景下,基于大众传播实践而建立的传播学理论已经显得格格不入。文学传播研究需要拓展新的理论视角,而网络科学正提供了一种可能。

引入网络科学的研究视角,聚焦微博社区文学传播过程中最具影响力的关键影响者展开研究,剖析关键影响者的特征和作用,不仅为有效开展文学传播活动提供了依据,也为文学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兼具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研究视角与方法

(一)引入网络传播的研究视角

与既有研究相区别,在研究视角上,引入网络科学的视角聚焦关键影响者展开研究。

文学传播是文学研究与传播学研究的交叉领域,研究者常借助传播学的研究视角来探讨文学领域的问题,如基于拉斯韦尔的5W模式分析文学作品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传播效果[1]。文学传播活动被视为线性的、中心化的。

随着新传播革命的发展,网络传播日益兴起,传播实践由中心化走向去中心化,文学传播活动也不例外。基于分组交换技术和TCP/IP协议等关键技术,互联网天然地具备高扩张性和去中心性的特点,而以微博社区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是将互联网特性体现得最为典型的网络应用。在微博社区的文学传播过程中,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机构均化身为相互平等的微博用户,用户之间建立起了广泛的、去中心化的网络关系,呈现出网状交互的新形态。

面对新的文学传播实践,文学研究需要寻找新的研究视角,而网络科学为此提供了一种可能。网络科学力图超越线性的、简化论的思维方式,通过描述、分析网络演化的过程呈现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2]。正如网络科学家巴拉巴西所言,网络科学为描述互联互通的世界提供了新语言[3]。

在网络科学描述的网络化关系中,居于网络中心位置、能够对其他主体带来重要影响的这部分主体被称为关键影响者。分析微博社区文学传播中关键影响者的特征和作用,有助于理解文学传播的过程,也能为改进传播活动提供依据。

(二)综合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内容分析方法

针对微博社区的特点,基于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抓取和清理,综合采用社会网络分析以及内容分析的方法聚焦关键影响者研究微博社区文学传播的过程。

社会网络分析脱胎于社会学,为不同学科广泛接受[4]。社会网络指的是“社会行动者及其间的关系的集合”,强调“每个行动者都与其他行动者有或多或少的关系”[5]。网络科学视角下的社会网络分析借助图论的表达方式,用节点代表网络行动者,用边来说明行动者之间的关系,以此描述社会网络结成和演化的过程。其中,影响力最为显著的行动者就是关键影响者。

除了社会网络分析,也综合采用内容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内容分析的重点是关键影响者在转发微博时书写的文本。通过内容分析,可以了解关键影响者表达的倾向、态度以及在文学传播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具体来说,首先,借助社会网络分析,呈现特定文学内容在微博社区传播的过程中用户之间形成的网络化关系,找出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关键影响者,分析其基本特征,同时,对关键影响者转发微博时书写的文本进行内容分析,剖析关键影响者在微博社区文学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二、案例选择和数据获取

微博社区文学传播的内容包括两种主要类型,其一是文学作品本身,其二是文学作品的推广信息或评论。按照两种主要类型,分别选择一个代表性案例进行研究。传播文学作品的案例是作家“扶他柠檬茶”发布短篇小说《云养汉》的微博,而传播文学作品推广信息的案例选定为作家马伯庸介绍其近期出版的历史著作《显微镜下的大明》的微博。

选择这两个案例主要是考虑到代表性问题。作家“扶他柠檬茶”的微博认证信息为“知名读物博主”,在微博平台拥有147万余粉丝(文中案例相关数据均截至2019年2月)。“扶他柠檬茶”先后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谁都不服就扶他》和《谁都不服就扶他2》,所收录的短篇小说多为首发于新浪微博并引起关注的作品,形成了一种先在社交媒体平台传播作品后出版纸质书籍的作品传播模式。这种模式在当下的传播环境中颇具代表性。而《云养汉》是“扶他柠檬茶”创作的一篇科幻题材的短篇小说,于2017年1月24日发布于新浪微博,在其短篇小说作品中较具代表性。

作家马伯庸在新浪微博的认证信息为“作家”和“微博签约自媒体”,拥有469万粉丝。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文学作品的推广不再局限于传统方式,借助网络媒体进行作品介绍、作品宣传已经成为文学作品推广的重要形式。马伯庸的早期作品多数首发于网络平台,曾经以非专业写作者的身份获得2010年度人民文学奖散文奖,是借助网络媒体进行文学作品推广的典型代表。2019年1月14日,马伯庸发布了一条长微博介绍自己出版的新书《显微镜下的大明》。这条长微博共计3947字,附有1张宣传海报,同时在文末附上了7个不同网络商城的购买链接。为防止篇幅过长降低浏览者的阅读兴趣,马伯庸在文本开头处附上了只有68个字的内容提要。这条长微博发出后,很快得到出版社、书店和普通读者的广泛转发。

在当下的传播环境中,借助新媒体进行图书推介已经成为书籍推广的重要形式[6]。无论从内容、形式还是传播效果上来看,马伯庸的这条长微博在文学作品推广微博中都具有代表性。

选定案例后,爬取两个案例中的微博转发数据,包括转发用户的基本信息、转发时所撰写的文本、被转发次数等,在进行数据清理后存入数据库。其中,“扶他柠檬茶”发布短篇小说作品《云养汉》的微博转发数据合计6228条,马伯庸推广小说《显微镜下的大明》的微博转发数据合计8874条。

三、研究过程与研究发现

(一)关键影响者的基本特征

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微博社区的文学传播过程中关键影响者呈现出专业性强、可信度高、粉丝量多的共性特征。在传播文学作品时,部分关键影响者凸显出跨界影响力,而在传播推广信息时,关键影响者的专业性特征更为突出。

1.《云养汉》传播过程中关键影响者的特征

以用户为节点,以转发关系为边,将作家“扶他柠檬茶”发布短篇小说《云养汉》的微博的传播过程可视化,标注出直接转发量占总转发量1%以上的关键影响者,见图1。

图1 短篇小说《云养汉》传播关系图

“扶他柠檬茶”的短篇小说《云养汉》的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之间的关系网络呈现出松枝状结构,传播过程主要围绕作者和一些关键影响者展开。在全部6228次转发中,存在大量对原微博的直接转发,多层级转发也有相当比例,出现了跨兴趣群体的传播。

具体来说,共计有3663次转发为直接转发原微博的1级转发,占到转发总数的58.82%;2级转发共有829条,占到转发总数的13.31%;6级以上的多层级转发共计有802条,占转发总数的12.88%。总的来看,在全部转发中,直接转发和2级转发占大多数。但在多层级转发中,6级以上的深度转发也占到近一半。呈现出以少层级为主,兼有深度转发的传播特点。

转发过程中直接转发数超过总转发数1%的关键影响者共有5个,分别是“deoR”“九三JD”“李写意”“米沙Misha”“武啦啦-nana”。统计这5个关键影响者的相关信息,见表1。

在5个直接转发数最多的关键影响者中,有4个为微博认证用户,均为个人认证。从关键影响者的认证信息来看,属于文学领域为“李写意”,其他3个认证用户均为插画家。关键影响者“九三JD”并非认证用户,但从其填写的介绍信息和微博内容来看,其职业也是插画家。经由拥有庞大粉丝群体的关键影响者的转发,《云养汉》的读者覆盖了部分动漫爱好者。

综合来看,《云养汉》一文的传播过程体现了如下特点:第一,关键影响者80%为认证用户,具有较高可信度;第二,关键影响者均属于文化行业,具有较高的专业性;第三,关键影响者均有10万以上的粉丝量,并在其他文化领域中具有影响力。

2.《显微镜下的大明》推广过程中关键影响者的特征

以转发微博的用户为节点,以转发关系为边,将整体数据可视化并标注出转发量最高的10个关键影响者,见图2。

图2 《显微镜下的大明》推广信息传播整体关系图

如图2所示,这条微博的传播过程中传播层级较少,传播主要在文学爱好者群体中进行。爬取的8874条转发中,有3325条转发是2级转发,占到转发量的37.47%。超过6级的深度转发共计100条,仅占到转发总数的1.13%。

统计转发量最高的10个用户的粉丝数、所转微博的被转发总数和认证情况,如表1(马伯庸本人也有转发,故而计入其中)。

表2 《显微镜下的大明》推广信息关键影响者一览表

在10个直接转发数最多的关键影响者中,仅有“品阅书香”是普通用户,其余9个均为认证用户,并且认证信息都与文化行业有关。就日常发布的微博内容来看,唯一没有进行认证的用户“品阅书香”也属于读物博主。

总体而言,《显微镜下的大明》推广信息的微博传播体现出了如下特点:第一,关键影响者90%为认证用户,可信度较高;第二,关键影响者均属于文化领域博主,具有较高的专业性;第三,90%的关键影响者粉丝量超过10万。这些特征与《云养汉》传播过程的关键影响者特征存在共性。

(二)关键影响者的作用

通过案例分析发现,除了传播信息,微博社区的文学传播过程中关键影响者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为后继传播者设置议题。

1.《云养汉》传播过程中关键影响者的作用

在《云养汉》一文的传播过程中,关键影响者转发时撰写的文本通常较为简短,内容侧重于阅读《云养汉》一文的感受,多次出现关键影响者为后继传播者设置议题的情况。

具体来说,关键影响者“deoR”转发微博时,转发文案内容为“很好看!看完有点泪目”,强调了阅读《云养汉》之后的感受(“泪目”为网络用语,字面意思是流泪,多为表示感动)。“武啦啦-nana”转发“deoR”时提到“我差点在车上就哭出来……什么时候泪点这么低了”,延续了所谈的话题,“差点哭出来”和“泪点这么低”与“泪目”意思也很相近。“九三JD”转发时提到“好暖”,谈的依然是对《云养汉》一文的阅读感受。尽管“暖”并非前置传播者们所提到的“泪目”“想哭”,但探讨的角度和话题依然是一致的。

在《云养汉》一文关键影响者的转发过程中,关键影响者影响了后继传播者的关注焦点和观点表达,体现出了设置议题的作用。

2.《显微镜下的大明》推广过程中关键影响者的作用

在《显微镜下的大明》一书的推广信息的微博传播过程中,关键影响者转发时撰写的文本出现了抽奖宣传、评价推广信息、评价图书本身等不同类型的内容,在每种类型中都出现了关键影响者为后继传播者设置议题的情况。

“百文图书”“乐读好书”“口袋书香”“品阅书香”“岛上故事”等关键影响者所撰写的转发文本属于抽奖宣传,奖品为图书《显微镜下的大明》。抽奖宣传属于赠阅式营销的基本方法,也是微博社区常见的图书营销策略[7]。从转发文本来看,后继传播者的关注焦点也集中于抽奖本身,议题高度集中。

图3 关键影响者“转发抽奖”信息的传播关系示意图

“江宁婆婆”“闲人王昱珩”等关键影响者的转发文本内容是评价马伯庸所发的推广微博。其中,“江宁婆婆”提到“点开这条微博惊呆了”,而“闲人王昱珩”转发时写到“你再写长点儿就不用买书了”。后继传播者的文本也集中于评论马伯庸这条推广微博内容上的详尽,出现了明显的议题设置效果。

“河森堡”“无穷小亮微博”的转发文本是对图书本身的评价。“河森堡”在转发中提到“古代社会的基层政治生态特别有意思,各方力量的博弈你来我往环环相扣,仿佛在追一部美剧”。而“无穷小亮微博”转发文本中写到“从小事里抽丝剥茧,描绘出大时代的骨肉,最为引人入胜”。这两条转发都提到了《显微镜下的大明》一书在内容和写作上的特点。从后继传播者所写的转发文本来看,关注点继续聚焦于探讨马伯庸的写作风格和《显微镜下的大明》一书的主要内容,显示出了议题设置的效果。

在《显微镜下的大明》一书推广信息的微博传播过程中,关键影响者的转发文本存在多种主题,但不论是哪一种主题,都明显影响了后继传播者谈论的议题。与《云养汉》一文的传播过程类似,关键影响者发挥了设置议题的作用。

四、结语

引入网络科学的视角,聚焦微博社区文学传播过程中的关键影响者展开研究发现,关键影响者通常具有可信度强、专业性高的特征,同时拥有高粉丝量。部分关键影响者在文学以外的文化领域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在文学传播过程中,关键影响者不仅决定着文学传播的范围,还影响着关系网络中其他传播者的关注焦点和观点表达,起到了设置议题的效果。

关键影响者在文学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提升文学作品的影响力,就需要重视关键影响者,借助关键影响者的影响力扩大文学作品的传播范围,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温儒敏谈到文学研究现状时曾指出,“现下的文学研究有点陈陈相因,缺少活力……在作家作品——批评家、文学史家这个圈子里打转”[8]。面对新的传播形势,文学研究应当更加关注文学传播这一领域,也需要积极引入新的视角和方法。对此,网络科学提供了一种可能,更多的可能性空间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掘。

猜你喜欢

马伯庸关键文学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新形势下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招
我们需要文学
奇妙的默契
高考考好是关键
“中二”奶爸马伯庸的亲子时光
“中二”奶爸马伯庸的亲子时光
马伯庸:我没觉得自己红了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