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旅游活化的漳州非遗保护与发展研究

2021-09-09周富广

黄山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漳州旅游传统

周富广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管理学院,福建 漳州363000)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人类的智慧结晶和文明瑰宝。随着全球化与社会转型的加剧,如何有效保护与传承非遗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从世界非遗保护、传承的实践来看,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政府供养(或补贴传承人)模式,二是教育传承模式,三是原生态保护模式,四是旅游模式[1]。旅游开发是非遗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式[2-3]。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非遗旅游活化就是通过将非遗资源开发成市场所需的旅游产品进而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开发文化旅游是非遗实现综合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文旅融合的主要切入点。以漳州非遗为例,讨论旅游开发与非遗保护的传承关系,探讨非遗旅游开发模式,以期进一步丰富非遗的保护发展研究。

一、漳州非遗现状

漳州是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1300多年的历史留下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漳浦剪纸和漳州布袋木偶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级非遗,此外漳州八宝印泥、漳州片仔癀制作技艺等16项被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省级非遗项目有66项,位居全省前列,包含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和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十个大类。

(一)保护现状

漳州非常重视非遗的保护工作,2006年正式启动非遗保护工作,先后成立漳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和非遗展示馆,并公布了8 批次共计195 项市级非遗项目,各县区也公布县级非遗项目,建成较为完整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保护体系。大力推进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截至2020年8月现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4人,省级非遗传承人74人,市级非遗传承人238 人。积极开展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设立非遗传习所教育传习基地,开设传习班大力普及宣传非遗文化。建有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省级示范点(示范园区)2批17个,传承传习所、展览展示中心43 个,首批漳州市非遗传承特色学校39 所。通过调研,现阶段漳州非遗保护主要采取政府供养(或补贴传承人)模式和教育传承两种模式,此外一些社团、民间爱好者也是重要的保护主体。在保护措施和形式上,以建立博物馆、艺术馆、展示馆等宣传展示最为常见,如徐竹初木偶艺术馆、漳州灯谜艺术博物馆、漳州非遗展示馆等;另外还建立非遗传承中心、传习所,由传承人传授非遗技艺,如漳浦剪纸、漳州锦歌校园传习班等。长泰龙人古琴文化村设立的龙人斫琴坊、古琴研究院、龙人书院等成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福建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总体上,漳州非遗的保护形式较单一,以传统保护传承形式为主,形式创新有限,利用互联网、自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保护传承较少,非遗文化普及不够。

(二)传承困境

首先,传承人数量较少、年龄偏大、不擅长利用现代传播手段扩大影响范围和传播频次。传统的博物馆展示、传习所传授宣传的范围和直观性鲜活性有限,除漳州八宝印泥、片仔癀等开设电商、网络动画传播外,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现代科技手段传承的非遗项目较少。要吸引青少年对非遗的兴趣爱好,光电声等现代展示技术和互联网传承形式有必要挖掘,这样才能提高对漳州布袋木偶戏、大鼓凉伞舞、漳浦剪纸、漳州灯谜等非遗的直观感受和体验质量。

其次,保护传承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传承人及其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如漳州布袋木偶剧团是保护布袋木偶戏的主力军,剧团的工作人员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演出,每次被邀请演出的报酬最多不超过千元,收入渠道的单一化很难适应市场多样化发展,这容易影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非遗的保护[4]。急需完善非遗投资政策与激励措施,应鼓励社会资本在发展文化旅游中积极有效保护利用非遗[5]。通过旅游开发增加非遗传承人、非遗志愿者等工作人员收入,有利于提高非遗保护的积极性。

再次,漳州非遗保护传承机制还有待健全。市县两级非遗保护中心还未完全成立,且大部分非遗项目的传习场所无法固定,大型、专业的综合性展示平台极其缺乏。结果只能是地方通过举行一些文化节庆活动集中宣传展示,难以达到持续永久利用的功效。展览馆、博物馆等还是静态展示为主,未能专门对接旅游团队或研学团队,没有与旅游行业标准接轨并参与全域旅游建设或旅游景区等级建设评定。

最后,受众基础差。很多非遗项目需要口传心授、行为示范的亲身教育和现场指导[6],传统单一的展示宣传、传习所等传承方式难以有效扩大非遗普及面。由于价值观念的转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少有人耐心地观看布袋木偶戏、东山南音、东山歌册、漳窑瓷器烧制等非遗项目,受众缺乏,除非是真正在从事这一行、热爱这一事的人。

非遗最大特色是口口相传、技艺相传,其保护和传承的核心要素是人,既需要传承人,也需要受众,需要将非遗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当中,才能将这种活态文化保护和传承下去。中国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2019年国民年均出游率超过4次,旅游已成为现代人的主要生活方式之一。非遗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将非遗创新,推出市场所需的产品和人民所喜欢的形式,使之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中,增加社会受众基础,非遗才能可持续传承。

二、非遗旅游活化优势与可行性分析

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具有耦合关系,旅游活化强调的是非遗的适应性、适度性开发利用,应将非遗资源开发转化为旅游产品。漳州非遗资源类型齐全、特色鲜明,遍及各市县区,将非遗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具有优势与可行性。

(一)非遗具有天然的旅游属性

旅游资源的核心在于具有吸引性。非遗具有民族性、区域性、传承性及变异性,而这些特征也恰恰是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所藉以存在的内在要素[6]82。漳绣构图精巧新颖,形象优美逼真、神态生动可佳,色彩斑斓瑰丽,极具审美观赏价值。浦南古傩、漳州哪吒鼓乐神秘、稀缺,具有较强的观赏性。漳州芗剧与台湾歌仔戏同根同源,一脉相承,为海峡两岸人民重要的精神文化纽带。漳州锦歌、漳州布袋木偶戏、东山南音、东山歌册、南靖四平锣鼓乐等是世代相传的民间教化的重要知识来源,具有教育功能和价值。木偶头雕刻、片仔癀制作、南靖土楼营造、东山剪瓷雕等传统技艺反映了漳州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状况,是原生态的反映和保留,可以为专家学者多角度、多学科的考察研究提供范本,具有科研价值。这些对游客具有吸引力,游客可以从中动态地了解历史、认识文化、体验社会,获得美的熏陶。

(二)使游客享受高品位文化欣赏

文化是旅游的核心,也是旅游资源深层次发展的吸引力来源。2020年端午节期间92.4%的游客体验了各类文化活动[7],游客表现出对文化旅游的高度兴趣。东山关帝文化信仰、三平祖师信仰、云霄开漳圣王巡安民俗活动、白礁慈济宫吴真人诞辰祭典仪式场面壮大,既有很强的观赏性,又有较深的文化内涵。漳州木版年画具有浓郁的闽南地域文化特色和民俗韵味,对接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创作《语堂印记》系列文创产品,研发出受欢迎的年画衍生产品,开发主题研学之旅,丰富了游客体验的文化内涵。华安玉雕、木偶头雕刻、木版年画、漳浦剪纸等工艺美术的文化内涵和价值,都可以成为游客高品质的旅游体验追求。

(三)让现代人青睐非遗文化

非遗以技艺传承为主,附带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记忆,成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流行性的体验文化消费项目,受到现代人的追捧。福建土楼按照中国传统风水理念进行布局,夯土墙技术是中原夯土板筑技术经过几千年积累提高的技术结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已走出漳州,为全国、世界所知晓。大鼓凉伞舞、铁枝木偶戏、南靖竹马戏、东山南音、漳州哪吒鼓乐等传统舞蹈、戏曲曲艺,都是外来者感受本地风土人情、欣赏多元文化的生动载体。玉二妈信仰民俗、“乞龟”民俗、山重村“赛大猪祈丰年”、云霄开漳圣王巡安等民俗活动是千年遗留下来的,也是游客在当地的重要文化体验活动。

非遗通过旅游活化利用可以达到社会传播、教育公众的目的,“花样漳州”文旅宣传推广活动让非遗得到保护与传承。可以说,文化旅游为非遗提供了实现价值的重要载体,非遗能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旅游开发利用使得非遗保护利用与文化旅游发展相得益彰。

三、漳州非遗旅游活化面临的问题

(一)以静态展示为主

漳州的非遗保护主要以展示馆、艺术馆、文化馆等博物馆方式陈列展示,多以静态展示为主,展示方式陈旧,数字化展示和专业人员表演形式的活态展示少。因此游客参与性差,体验质量低,而这种旅游活化方式提质升级空间巨大。

(二)旅游产品类型不丰富

非遗旅游资源开发主要停留在参观性旅游产品,体验性、融合性的旅游产品不足。利用非遗开发出的纪念品、伴手礼等非遗衍生品匮乏,也缺少创意,还未形成完整的非遗旅游食住行游购娱产业链。如白水贡糖很少在旅游景区或商店出售,蔡福美制鼓尚未开发出旅游产品,东山贝雕、东山海柳雕、漳浦剪纸作品创意不够,商品类型也不丰富,导致游客购买意愿低。

(三)社区参与性低

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离不开人的核心要素。漳州非遗旅游开发目前以政府组织和专业的剧团、传承人、专家学者参加为主,蔡福美传统制鼓工艺、漳绣技艺、漳窑瓷器烧制技艺、八宝印泥传统制作工艺、东山南音等非遗保护项目,当地居民基本没有参与,更不用说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参与。缺少社区居民对非遗旅游开发的支持,社区未参与到决策、开发规划和就业当中,非遗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得不到保证。

(四)体制机制不适

首先,漳州非遗旅游利用过程中未形成区域合作态势,县区各自为政,非遗旅游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其次,非遗旅游开发离不开大量的资金。目前漳州非遗保护主要以政府投资为主,企业、民间等社会投资少,社会力量进入非遗保护开发的路径、政策不明朗。

(五)非遗与旅游融合度不高

一是目前漳州还没有一家博物馆、文艺馆或展览馆创建为A 级景区。二是旅行社、旅游网站未推出专业的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云霄开漳文化节等旅游节庆活动、民俗表演、手工体验项目等未成为旅游亮点。三是非遗在传统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融入不够。如在酒店、餐馆很少能见到东山肖米(烧卖)、白水贡糖等非遗美食,具有非遗主题或元素的民宿、酒店也不多见,东山县的海柳雕、剪瓷雕、金木雕等非遗旅游商品开发不足,非遗旅游产品线延伸不够。

四、漳州非遗旅游开发模式

非遗旅游开发模式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归纳。最常见的就是根据非遗项目类别及其旅游开发承载的功能进行分类,如可分为传统表演艺术(包括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传统舞蹈、传统音乐)、民间文学、工艺美术(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四大类[8]。根据非遗开发利用方式,借鉴国内外各种非遗旅游发展形势,可将非遗开发旅游产品的模式归纳为以下四种。

(一)展示类开发模式

以非遗博物馆、展示馆、陈列馆、科技馆、艺术馆等静态展示方式满足游客参观、认知的需求。传统的博物馆展示类非遗旅游开发模式可以展示各类民间工艺品、历史民居建筑的物化载体和生存环境,有利于文物的收藏与保护,原真性强,但旅游容量有限,且对博物馆讲解人员及工作人员要求高,游客参与性差,难以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采用博物馆模式要以现场展示、过程展示、前馆后厂等方式全方位展示非遗,让游客能够看到制作过程,增强体验性。另外要利用互联网、自助导览等高科技手段全面展示与教育宣传,而非单一的静态展示。漳州平和所产的克拉克瓷曾远销海外,与国内景德镇瓷、德化白瓷等一样特色鲜明,可以成立一家集陈列、展览、收藏、研究、销售和社会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漳州瓷器博物馆。博物馆一方面展示陶瓷的整个烧制过程,游客既可以看到平和南胜出土的古陶瓷,也可以看到现代瓷器,还可以让游客体验亲自制作陶瓷的过程。除传统的博物馆外,还应重点开发民俗馆和露天博物馆两种展示类模式。

1.民俗馆

馆内以展陈空间为主,整合民俗和漳浦剪纸、制茶、漳绣、八宝印泥、水仙花雕刻等传统技艺类非遗资源,可分为文物陈列区、生活用品区、美食文化区、娱乐体验区等,向游客集中展示漳州各地的习俗和生活习惯。安排专业人员展示漳绣的制作、剪纸、水仙花雕刻,表演与漳绣、剪纸相关的习俗,游客可以参与体验并且购买漳绣、剪纸纪念品,使展览更加生动直观,也使漳绣、剪纸、制茶等习俗得到活化保护。

2.露天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是一种收藏和展示历史民居建筑及其生活方式的博物馆[9]。露天博物馆因其是对建筑、藏品以及整体环境的复原而具有情境性,因工作人员动态演绎而具有展示活态性,因能与观众互动交流而具有教育功能,因此是非遗和旅游融合合适的实践路径[10]。如东山县的海柳雕、剪瓷雕、金木雕、宋金枣传统制作、黄金漆画以及海船钉造技艺项目和关帝信仰习俗适合以露天博物馆的形式整体开发。

(二)体验类开发模式

非遗体验载体无处不在,住宿、游览、购物、娱乐等旅游环节都可以体验非遗项目。

1.“民宿+非遗体验”模式

民宿、酒店可以举办节气民俗、传统工艺、农事体验、传统饮食制作等体验活动,彰显民宿的核心特色,增强入住旅客的文化体验。如去长泰的游客可近距离接触明姜制作、竹编技艺、古琴制作和“赛大猪祈丰年”等非遗、民俗文化。南靖云水谣、塔下村等民宿可以重点开发一至两项非遗或当地习俗,让游客在住宿的同时也获得了解、学习和体验非遗的机会。

2.“乡村旅游+非遗体验”模式

乡村游可以举办“非遗体验旅游节”,结合当地习俗设计非遗体验任务,游客获取任务卡完成非遗体验就可获得通关印章,领取纪念伴手礼。南靖拥有福建客家山歌、四平锣鼓乐、竹马戏、福建土楼营建技艺等多项非遗项目,游客前往南靖不仅可以欣赏“四菜一汤”、和贵楼、裕昌楼等土楼,还能体验到当地的非遗文化,让土楼之行对南靖的社会历史文化习俗有更深刻、直观、立体的认知与收获。组织村民表演四平锣鼓、竹马戏和山歌,让游客参与表演,制作土楼模型,既解决了当地村民社区参与旅游的问题,也让游客获得了更深刻、更高质量的旅游体验。

3.“旅游节庆+非遗体验”模式

开展旅游节庆活动有助于营造旅游氛围、扩大漳州非遗的普及面和影响面。在节庆活动中创作视觉冲击大、参与互动性强的文艺表演节目,成为文化产业的亮点,可丰富“花样漳州”的旅游形象。重点打造海峡两岸关帝文化旅游节、云霄开漳圣王旅游节、平和三平祖师文化旅游节、海峡两岸花博会农博会等旅游节庆,培育漳州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主题旅游节庆,打造漳州非遗旅游品牌。加大投资建设漳浦剪纸、漳绣、水仙花雕刻、漳州锦歌、东山南音、漳州南词等非遗体验馆、传习所、非遗工坊,向游客开放参观,使之成为主客共享的人文风景。

(三)创意类开发模式

通过文化创意,推动非遗融入文化旅游,深入到产品和服务的设计、经营、管理中去。文化创意重点体现在非遗旅游商品、衍生品的设计上。一是强化漳州历史老街区、土楼等景区景点建筑和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交通等非遗景观化表达。通过景区标识、导览牌、缆车电瓶车、公园建筑小品等将非遗要素进行视觉表达,营造景区文化氛围并传承当地传统文化。如剪纸式地图、水仙花雕刻式指示牌、木版年画式导览等设计,可时时呈现和突出漳州景区传统文化特色,实现非遗元素景观化传承模式的创新[11]。二是以文化创意角度开发非遗旅游纪念品和衍生品。从非遗中提炼题材、素材,通过创意设计和IP的授权、转化,打通文化产业链,提高文化附加值,生产出更多体现漳州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旅游文化商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漳州棉花画、东山海柳雕、蔡福美制鼓、“庆源号”彩绸、漳绣等手工艺很有特色,要加大对富有闽南历史文化特色的非遗项目的旅游纪念品开发力度。还可组合进行文化创意设计,如将漳窑瓷器烧制技艺和木版年画、漳浦剪纸结合起来,制作克拉克瓷杯,杯身上使用木版年画中的传统门神、剪纸中的花鸟、喜字等具有祈福、美好象征意义的元素,这样游客既可以体验木版年画、剪纸技艺,又可以制作陶瓷。三是将歌舞、戏曲、美术类非遗项目整合设计进行商业化舞台表演。漳浦剪纸、八宝印泥、木偶头雕刻传统技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要与时俱进,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向海外市场推出相关表演。福建客家山歌、哪吒鼓乐、靖竹马戏、铁枝木偶戏等表演艺术要传承创新,就要以艺术感染力融入旅游演出。与专业文化创意公司合作,对群众参与性强的舞蹈、戏剧,如布袋木偶戏、大鼓凉伞舞、龙船歌、潮剧、芗剧等,进行艺术化和舞台化创新,通过艺术加工增加观赏性和表演性,进而提高非遗传承人及工作人员收入。

(四)融合类开发模式

1.综合街区模式

将漳州古城明清历史街区打造为既能吸引游客又具有城市商业街区的旅游综合街区,集古建筑、非遗购物、非遗表演、特色餐饮等于一体。全面引入布袋木偶戏、木版年画、漳绣、扎花灯、纸扎、水仙花雕刻、木偶雕刻、玉雕、黄金漆画等民间手工艺项目进驻历史古街区,采取“前店后厂”模式,向游客展示手工艺人的制作场景,并配有专业解说,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和互动,增加游览活动内容的丰富性。

2.主题公园模式

开发基于地方文化又富有现代创造力和创新性的项目,并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呈现[12]。如漳州灯谜非遗项目可开发灯谜主题景区,或者将漳州灯谜民间文学渗透到旅游景区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出单人闯关、多人竞赛、团队竞赛等猜谜互动模式,这有利于景观与文化相互融合,提升景区文化品味与档次。

3.文化综合体模式

这种模式以文化创意为基础,挖掘包含非遗在内的文化和商业资源的旅游价值,增强旅游、商业中的文化附加值,通过大资本运作建设具有“旅游休闲娱乐、非遗文化博览、非遗文创产业、商业购物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综合体,实现文旅商资源和旅游产业链对接。文化综合体项目选址倾向一、二线城市,必须保证足够的人口、经济水平以及良好的投资环境。漳州近期可以打造市级非遗文化体验中心,远期可根据经济、人口水平等决定是否建设文化旅游商业综合体、非遗小镇综合体。

表1 漳州非遗旅游开发模式

漳州非遗具有历史文化、艺术审美、科学研究等价值,是珍贵的旅游资源。将漳州非遗开发引向市场,为漳州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丰富的营养,而旅游发展又为非遗保护和传承创造有利的平台,可实现旅游发展与非遗保护的双赢。

猜你喜欢

漳州旅游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潘维廉漳州行 有种“老朋友”的感觉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南康漳州龙
福建漳州面煎粿
旅游
漳州岱仙岩仙祖信仰初探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