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还是父母 谁的作用大?
——成就目标理论视角下家校共育对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路径分析
2021-09-09赵宁宁李文婷陈小涵陈福美
赵宁宁 李文婷 陈小涵 陈福美
(1.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语文教育所,北京 100875;2.北京市八一学校,北京 100080;3.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京 100875)
一、问题提出
在义务教育阶段,父母和教师在学生的生命中扮演着两个重要角色。国内外研究发现,父母和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有显著影响。(1)如:刘丽红, 姚清如.教师期望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J].心理科学, 1996,(6):348-350;方平等.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J].心理科学, 2003,26(1):78-81;程琳.父母期望、初中生自我期望与学习成绩的关系[D].郑州:河南大学, 2010; Frances Lawrenz,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Teacher Characteristics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and Attitude,”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12,no.4(1975): 433-437.在我国,我国教师很重视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中渗透学习目标。如在课堂中,老师们经常会强调“这个知识非常重要,同学们一定要学会”。同样,大多数父母也非常重视学生学业,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业的提升。父母经常会对学生学习提出一定的目标,如“你要尽量保持班级前十”“你要理解老师讲的知识”,让学生更加认真地对待学习,从而收获知识技能,取得进步。在父母和教师提出学习目标后,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会感知到父母和教师提出的目标,并通过各种方式把这些目标转化成为学生的学业成绩。在实际生活中,大部分学生不会只感知到父母所持有的学习目标,也不会只感知到教师所持有的学习目标,而是同时感知到父母和教师所持有的目标。佛里得等学者在2007年的研究中发现,学生感知到的父母目标与学生感知到的教师目标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等方面影响程度是不同的。(2)Jeanne M.Friedel et al., “Achievement Goals, Efficacy Beliefs and Coping Strategies in Mathematics: The Roles of Perceived Parent and Teacher Goal Emphases,”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32,no.3(2007): 434-458.同时,有研究发现,父母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方面和影响程度不尽相同,且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3)唐芹等.父母和教师自主支持与高中生发展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6):604-615.
既然学生感知到的目标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影响,那么它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是否也会有差异呢?本研究希望探讨学生感知到的父母目标和学生感知到的教师目标对学生的语文学业成绩如何产生影响?这种影响究竟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学生感知到父母目标和学生感知到的教师目标之间是否也会产生交互作用?如果能确认父母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则可以为家教共育过程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澄清。
二、成就目标理论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的研究回顾
(一)成就目标理论及其影响作用1.成就目标的理论基础
研究者发现,学生之间的智力水平的区别并不大,但学业成绩差距却非常大。这就意味着除了智力因素,还有其他的因素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最近,研究者越来越多地关注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作为众多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非智力因素之一,成就目标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成就目标理论(achievement goal theory)源自于20世纪50年代的麦克兰(McClelland)有关成就动机的研究。在20世纪80 年代初,德克、尼克斯、阿门斯(Dweck、Nicholls、Ames)等学者针对成就动机理论进行研究,并引入了成就目标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中,学者德克(Dweck)提出了相对完善的成就目标理论。(4)方平等.成就目标理论的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进展,1999,(1):70-75.根据德克等人在1988年提出的定义,成就目标是包括认知过程的程序,它具有认知的、情感的和行为后果。(5)Elaine S.Elaine and Carol S.Dweck,“Goals: An Approach to Motivation and Achievement,”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4,no.1(1988): 5-12.
很多学者围绕成就目标展开了研究。其中,学者阿门斯把成就目标分为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这两类,(6)Carole Ames and Jennifer Archer,“Achievement Goals in the Classroom: Students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Motivation Processes,”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0,no.3(1988): 260-267.尽管不同研究者对这两类目标的命名并不全然相同,(7)John G.Nicholls,“Achievement Motivation: Conceptions of Ability, Subjective Experience, Task Choice, and Performance,”Psychological Review 91,no.3(1984): 328-346; Carol S.Dweck and Ellen L.Leggett,“A Social-cognitive Approach to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Psychological Review 95, no.2(1988): 256-273; Timothy C.Urdan and Martin L.Maehr,“Beyond a Two-Goal Theory of Motivation and Achievement: A Case for Social Goals,”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5, no.3(1995): 213-243.但它们的内涵基本一致。目前,学者们更多使用阿门斯在1988年的命名,本研究沿袭了这样的称呼方式,将这两类目标分别命名为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掌握目标(mastery goal)关注的重点是发展新技能,学习新知识,提升自身的能力。(8)Leslie Morrison Gutman,“How Student and Parent Goal Orientations and Classroom Goal Structures Influence the Math Achievement of African Americans during the High School Transition,”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31,no.1(2006): 44-63.当一个人持有掌握目标时,往往重视个体自身的进步,会进行自我比较,也就是说拿现在的自己与过去的自己进行对比以衡量知识或技能增加了多少,能力提高了多少。而成绩目标(performance goal)则关注于外在的评价,关注自己是否比他人优秀,表现出对结果的重视。(9)Ibid.当一个人持有掌握目标时,会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关注自身取得的成绩,认为成绩的好坏能够反映能力的高低。此外,成绩目标又包括成绩趋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10)Alyssa R.Gonzalez et al.,“High School Students Goal Orientation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Perceived Parenting Styles,”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7,no.3(2002): 450-470.成绩趋近目标追求的是自己表现比他人优秀,后者追求的是避免自己的表现比他人差。(11)刘文星.父母目标、父母卷入与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的关系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9.
2.成就目标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现已有研究证明,成就目标能够对学生学习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涉及了学业成绩、学习动机、学习策略、成就情绪、学业兴趣等一系列方面。
有很多研究关注到学生的成就目标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表明,成绩接近目标能够正向预测学生的学业成绩。(12)Andrew J.Elliot and Marcy A.Church,“A Hierarchical Model of Approach and Avoidance Achievement Motivation,”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2,no.1(1997): 218-232.此外,也有研究发现成绩回避目标会消极预测学生学业成绩。(13)Marcy A.Church et al.,“Perceptions of Classroom Environment, Achievement Goals, and Achievement Outcomes,”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93,no.1(2001): 43-54; Andrew J.Elliot and Holly A.Mcgregor,“A 2×2 Achievement Goal Framework,”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0,no.3(2001): 501-519.同时,还有一部分学者关注学生掌握目标。研究发现,掌握目标是学业成绩积极的预测因子(14)Andrew J.Elliot and Holly A.Mcgregor,“Test Anxiety and the Hierarchical Model of Approach and Avoidance Achievement Motivation,”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6,no.4(1999): 628-644.,但有研究发现,当所有的目标同时预测学业表现时,掌握目标的预测效果会变弱甚至消失(15)François Cury et al.,“The Social-cognitive Model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the 2×2 Achievement Goal Framework,”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0,no.4(2006): 666-679.。不过,在其他一些学者的研究中,掌握目标依然保持积极的预测效果。(16)Marcy A.Church et al.,“Perceptions of Classroom Environment, Achievement Goals, and Achievement Outcomes,”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93,no.1(2001): 43-54; Howard J.Klein et al.,“Motivation to Learn and Course Outcomes: The Impact of Delivery Mode, Learning Goal Orientation, And Perceived Barriers And Enablers,”Personnel Psychology 59,no.3(2006): 665-702.学者彭科让(Pekrun)等人推测,这可能与参与者、测试类型和测试内容等方面相关。(17)Reinhard Pekrun et al.,“Achievement Goals and Achievement Emotions: Testing a Model of Their Joint Relations with Academic Performance,”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01,no.1(2009): 115-135.而在我国,也有研究表明成就目标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相关性。如我国的梁海梅等学者(1998)在一项针对初中学生的研究发现,学生所持有的掌握目标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正相关关系,成就目标与学生学业成绩存在负相关关系。(18)梁海梅等.成就目标对青少年成就动机和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8,(4):332-335.
鉴于成就目标对学生学习存在着较大的影响,部分研究者开始把研究目光放在学生生命中两个重要的“他人”角色——教师和父母,关注学生感知到的教师和父母的成就目标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1)教师成就目标感知的影响研究
根据成就目标理论,学者将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成就目标分为三类——对教师掌握目标的感知、对教师成绩回避目标的感知和对教师成绩接近目标的感知。(19)Eric M.Anderman et al.,“The Patterns of Adaptive Learning Survey,” in What Do Children Need to Flourish? The Search Institute Series on Developmentally Attentive Community and Society ed. Moore K.A.and Lippman L.H.(Boston, MA:Boston): 223-235.其中,对教师掌握目标的感知指的是学生感受到教师强调学习的目的是培养能力,对教师成绩回避目标的感知指的是学生感受到教师强调学习的目的是避免表现得能力低下,对教师成绩接近目标的感知指的是学生感受到教师强调学习的目的是展示自身的能力。
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中采用的任务特点、评价策略(20)Carole Ames,“Classrooms: Goals, Structures, and Student Motivation,”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4,no.3(1992): 261-271; Helen Patrick et al.,“Teachers Communication of Goal Orientations in Four Fifth-Grade Classrooms,”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102,no.1(2001): 35-58.都与学生感知到的成就目标结构有关。因此,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中表现出的成就目标类型具有一定的敏感性(21)Jeanne M.Friedel et al.,“Achievement Goals, Efficacy Beliefs and Coping Strategies in Mathematics: The Roles of Perceived Parent and Teacher Goal Emphases,”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32,no.3(2007): 434-458.。一项研究表明,学生感知到的教师的成就目标(包括掌握目标与成绩目标)对学生的个人成就目标具有预测作用。同时,通过学生个人成就目标的中介,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成就目标与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策略存在联系。(22)Jeanne M.Friedel et al.,“Achievement Goals, Efficacy Beliefs and Coping Strategies in Mathematics: The Roles of Perceived Parent and Teacher Goal Emphases,”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32,no.3(2007): 434-458.因此,我们推测,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成就目标会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业成绩。
(2)父母成就目标感知的影响研究
根据成就目标理论,学生感知到的父母目标也分为对父母掌握目标的感知与对父母成绩目标的感知。基于学者佛里得、安德曼等人的研究(23)Ibid.,本研究认为父母掌握目标知觉指的是学生感受到父母希望自己发展新技能、提升能力和理解知识;父母成绩目标知觉指的是学生感受到父母希望自己取得高分和好的名次,展示自己的能力。
古特曼在研究中发现,感知到父母持有掌握目标的学生会比没有感知到父母掌握目标的同龄人的数学学业成绩更高。(24)Morrison Gutman,“How Student and Parent Goal Orientations and Classroom Goal Structures Influence the Math Achievement of African Americans during the High School Transition,”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31,no.1(2006): 44-63.佛里得等学者则发现,学生感知到的父母成就目标与学生的个人成就目标、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策略存在联系。(25)Jeanne M.Friedel et al.,“Achievement Goals, Efficacy Beliefs and Coping Strategies in Mathematics: The Roles of Perceived Parent and Teacher Goal Emphases,”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32,no.3(2007): 434-458.在我国,也有类似的发现,学生感知到的父母成就目标能够预测学生成就目标。(26)曾院珍,宋凤宁.中学生父母目标知觉与成就目标定向、学业自我效能的关系研究[J].广西教育,2014,(9):19-21.而陈岑等在一项针对930名中学生的研究中发现,父母成就目标能够直接预测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27)陈岑.中学生家长目标、课堂目标结构与个体目标定向及学业成就的关系[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虽然目前针对成就目标的研究很多,但大部分关注的是学生个体成就目标、课堂目标结构与父母成就目标对学生的影响,少有人关注到教师成就目标对学生的影响。同时,在针对父母成就目标这一方面,探究父母成就目标与学生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尤其是在中国教育背景下开展的研究并不充足。因此,本研究希望探究,中国学生感知到的教师和父母成就目标对学生语文学业成绩如何影响的问题。
(二)成就目标感知对学业成绩作用的中介变量——学习方式
有研究发现,学生感知到的教师和父母的目标往往需要通过中介变量起作用。如,2013年的针对中学生数学学业成绩的一项研究发现,学生感知到的课堂目标结构和父母成就目标会通过个人目标结构对学业成绩产生影响。(28)陈岑等.中学生家长目标、课堂目标结构与个体目标定向及学业成绩的关系[J].心理研究, 2013,(2):78-84.另一方面,学生感知到的课堂目标会影响其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阿门斯和阿彻的研究表明,学生感知到的课堂目标类型会影响其动机模式。(29)Carole Ames and Jennifer Archer,“Achievement Goals in the Classroom: Students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Motivation Processes,”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0,no.3(1988): 260-267.在2015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教师的掌握目标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较为强烈影响。(30)Ulrich Schiefele and Ellen Schaffner,“Teacher Interests, Mastery Goals, and Self-efficacy as Predictors of Instructional Practices and Student Motivation,”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42(2015): 159-171.李燕平、郭德俊的实验研究同样发现,教师采用强调掌握目标的教学干预,能够使学生拥有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这类学生更倾向掌握目标,其学业成绩也有明显提升。(31)李燕平,郭德俊.课堂环境目标影响学生成就目标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2,(4):56-60.此外,阿门斯和阿彻还发现,当学生感知到教师更加强调掌握目标时,学生会使用更加有效的学习策略,同时更喜欢有挑战性的任务,对课堂也有着更积极的态度。(32)Carole Ames and Jennifer Archer,“Achievement Goals in the Classroom: Students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Motivation Processes,”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0,no.3(1988): 260-267.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成就目标对学生学习方式存在影响,并因此影响了学业成就。
目前,针对学生感知到的父母目标对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影响的研究并不是很多。但学者李丽在研究家庭参与时发现,家庭督导与亲子沟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3)李丽.家长参与及其与学生学习动机、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4.这表明,父母这一因素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研究发现,学生感知到的父母目标能够预测学生的成就目标定向和课堂行为。(34)Jeanne Friedel et al.,“Goals and Avoidance Behaviors 1 When Children Limit Their Own Learn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Perceived Parent Achievement Goals and Children’s Use of Avoidance Behaviors,”(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Seattle WA, April 2001).http://umich.edu/~pals/friedel2001.pdf.此外,格尼达等人发现,学生感知到的父母目标能够预测学生的寻求帮助或避免寻求帮助的态度和行为。(35)Eleftheria N.Gonida et al.,“Perceived Parent Goals and Student Goal Orientations as Predictors of Seeking or Not Seeking Help: Does Age Matter?”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33,(2014): 120-130.我们由此推测,学生感知到的父母目标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产生一定的影响。
而学习方式作为学生整个学习活动重要的一环,它包括学生学习动机以及学习策略。(36)John B.Biggs,Student Approaches to Learning and Studying: Research Monograph(Melbourne: Australian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1987), 153.在国内,唐久来、唐茂志等在一项针对合肥市中小学生的研究中发现,学习方式与学习成绩密切相关。(37)唐久来等.中小学生学习方式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探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6,(6):115-117.同时,目前已经有研究表明学习方式可以中介目标导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如,班达罗斯等学者研究了学生成就目标、深层学习过程、考试焦虑和学业成绩的模型,发现深层学习过程对掌握目标和学业关系的中介作用是显著的。(38)Deborah L.Bandalos et al.,“A Model of Statistics Performance Based on Achievement Goal Theory,”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95,no.3(2003): 604-616.但是,学习方式是否能成为学生感知的教师与父母所持的成就目标与学生学业成绩的中介变量还有待研究。
(三)本研究的理论模型
本研究从成就目标理论出发,架构了学生感知到的成就目标与语文学业成绩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将学习方式作为中介变量,探讨学生感知到的教师和父母的成就目标对其语文学业成绩的影响。具体如图1。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的研究问题是:学生感知到的父母成就目标与教师成就目标是如何对学生的语文学业成绩产生影响?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共有4742名小学生参与本次研究,其中,女生有2117人,男生有2571人,54人数据缺失。参与研究的学生年级跨度由3-6年级,涵盖了温州、北京、陕西、山西、广西多所学校,覆盖面较广,学生类型多样。具体如表1所示。
(三)研究工具
1.语文学业成绩
由于各学校期中期末考试题目、试题难度难以统一,因此本研究采用自主编制的试题来监测学生的语文学业成绩,包括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议论文及写作。学业成就测试试卷包括多套,本研究采用项目反应理论进行跨年级的等值,计算出一个能够跨越不同年级的量尺分数。
2.学习方式
本研究采用的学习方式量表使用的是比格斯(Biggs)1987年编制的学习过程量表(Study Process Questionnaire,简称SPQ)。针对该量表,众多学者进行修订,其中本研究所实际采用高凌飚教授所修订的中文版学习过程量表,量表中将学习方式分为表层型、深层型和成就型,对应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也分别为表层型、深层型和成就型,共有6个维度,36个题目。采用6点计分,6分为最高分。本研究主要探究表层学习方式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因此表层学习方式这一维度,其信度为0.770。
3.目标知觉
本研究主要针对学生感知到的教师目标与学生感知到的父母目标进行研究,所采用的教师目标知觉量表和父母目标知觉量表都来自卡罗尔·米迪雷(Carol Midgley)和马丁·马尔(Martin L. Maehr)等人开发的适应性学习模式量表。其中,教师目标知觉量表选用的是学生维度的教师目标知觉分量表,评估的是学生所感知到的教师目标类型,共12道题。教师掌握目标为5道题,教师成绩接近目标为3道题,教师成绩回避目标为4道题,信度分别为0.690、0.574与0.465。父母目标知觉量表选用的是学生维度的父母家庭生活和邻居分量表,共11道题。父母掌握目标为6道题,父母成绩目标为5道题。采用6点计分,6分为最高分。信度分别为0.521和0.445。
4.家庭因素
此外,本研究还收集了学生父母的教育水平、职业、教育期望、家庭藏书、电视机、冰箱、洗衣服、电脑、汽车等信息。其中,教育水平、教育期望为五级计分,分别为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大学、研究生以上。父母职业根据李春玲教授《当代中国社会的声望分层》对所获数据进行编码,分为24级,其中24为最高等级。家庭藏书划分为6级,其中6为最高等级。采用6点计分,6分为最高分。我们将父亲教育水平、母亲教育水平、父亲职业排名、母亲职业排名、家庭藏书这五项合成为文化资本变量,将电视、冰箱、洗衣机、电脑、汽车这五项合成为物质资本变量。
为了探究学生感受到的父母目标和学生感受到的教师目标对学生学习方式与语文学业成绩的影响差异及学习方式的中介作用,本文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研究。
四、结果与分析
(一)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研究首先针对不同的变量进行相关分析(见表2)。相关分析发现:第一,语文学业成绩与表层学习方式、父母期望、教师掌握目标、教师成绩接近目标、父母成绩目标都在0.01的水平上呈现显著正相关。第二,语文学业成绩与物质资本、教师成绩回避目标在0.01水平上呈现显著负相关。语文学业成绩与深层学习方式在0.05水平上呈现显著正相关,与文化资本在0.05水平上呈现显著负相关。不过,语文学业成绩与父母掌握目标呈现不相关状态。但当分析父母掌握目标与学习方式的相关性时,我们发现,父母掌握目标与表层学习方式、深层学习方式都在0.01水平上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因而我们推测,父母掌握目标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并非直接,而是通过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此外,表层学习方式与深层学习方式、父母期望、教师掌握目标、教师成绩接近目标、教师成绩回避目标和父母成绩目标都在0.01水平上呈现显著正相关。深层学习方式与父母期望、教师掌握目标、教师成绩接近目标、教师成绩回避目标和父母成绩目标在0.01水平上呈现显著正相关。
(二)教师与父母的目标对语文学习的影响路径
接着,本研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诸多变量,包括性别、年级、文化资本、物质资本、父母期望等变量进行模型构建。在结构方程的拟合参数方面,我们要考虑x2、CFI、TLI、RMSEA等参数。其中,x2这一参数越小,CFI与TLI两个参数越接近1,表明模型的拟合度越好,反之越差。此外,RMSEA这一参数值应小于0.08。
结果发现,文化资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并不显著(β=0.022,p=0.299)(模型A),因此,我们删除文化资本这一控制变量。在控制对学生学业成绩产生影响的变量的基础上,我们加入了表层学习方式这一变量,即第二个模型(模型B),发现学生的表层学习方式对语文学业成绩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β=0.172,p=0.000)。随后,我们加入父母掌握目标和教师掌握目标,形成第三个模型(模型C),发现父母掌握目标对语文学业成绩有着显著的反向影响(β=-0.101,p=0.01),教师掌握目标对语文学业成绩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β=0.148,p=0.000)。该模型拟合度较高,可以接受。而后,我们在第三个模型的基础上,逐步将父母成绩目标、教师成绩接近目标、教师成绩回避目标加入模型,生成模型D、模型E与模型F。此时,模型不拟合。综合比较,模型C最优(x2=1733.267,CFI=0.92,TLI=0.907,RMSEA= 0.032)。因此,模型C为本研究最终模型(具体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学生对教师和父母成就目标的感知能通过学习方式的中介变量对语文学业成绩产生影响,这在某种程度上符合我们的推测。具体而言,表层学习方式(β=0.175,p<0.001)、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掌握目标(β=0.148,p<0.001)对学生语文学业成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学生感知到的父母掌握目标(β=-0.101,p<0.05)对学生语文学业成绩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掌握目标(β=0.211,p<0.001)、父母掌握目标(β=0.63,p<0.001)对表层学习方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学生感知到的父母掌握目标与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掌握目标之间存在交互效应(β=0.506,p<0.001)。父母期望与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掌握目标(β=0.171,p<0.001)存在相互影响的作用;同时,父母期望对学生感知到的父母掌握目标(β=0.157,p<0.001)、表层学习方式(β=0.071,p<0.001)以及语文学业成绩(β=0.111,p<0.001)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掌握目标与父母掌握目标通过表层学习方式的中介作用对语文学业成绩产生影响。
随后,本研究对该模型进行中介效应检验,采用的是不对称置信区间法(bootstap法)重复抽样1000次进行验证。模型中影响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路径有二:(1)教师掌握目标→学生表层学习方式→语文学业成绩;(2)父母掌握目标→学生表层学习方式→语文学业成绩。第一条路径效应值为0.037,99%置信区间为[0.015,0.054];第二条路径效应值为0.11,99%置信区间为[0.045,0.16]。这表明两条路径非完全中介效应都成立,而且表层学习方式在路径一中的中介效应要远小于在路径二中的中介效应。这意味着相对于父母掌握目标,教师掌握目标更多是直接对学生的语文学业成绩产生影响。
五、反思和讨论:教师与父母的影响路径有别
(一)教师与父母成就目标能够预测学生语文学业成绩
研究表明,教师与父母的成就目标均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语文学业成绩,但只有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掌握目标和父母掌握目标能够显著预测学生的语文学业成绩,因此学生感知到的掌握目标可能是对其语文学业成绩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与以往研究一致,本研究表明教师掌握目标能够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业成绩,帮助学生更有效使用学习策略,进而改善其学业表现,(39)Jeanne Friedel et al., “Goals and Avoidance Behaviors 1 When Children Limit Their Own Learn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Perceived Parent Achievement Goals and Children's Use of Avoidance Behaviors,”(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Seattle WA, April 2001).http://umich.edu/~pals/friedel2001.pdf.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掌握目标能够直接预测学生的语文学业成绩。
本研究发现父母掌握目标对学生语文学业成绩却表现出负向预测作用,这与以往研究中父母掌握目标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这一结论并不一致。(40)Jeanne M.Friedel et al.,“Achievement Goals, Efficacy Beliefs and Coping Strategies in Mathematics: The Roles of Perceived Parent and Teacher Goal Emphases,”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32,no.3(2007): 434-458.但将学生的表层学习方式作为中介变量时,中介分析结果表明学生感知到的父母掌握目标能够影响学生的表层学习方式进而改善其语文学业成绩。因此父母成就目标对学生语文学业成绩的影响可能更为复杂,学生感知到的父母成就目标可能通过影响学生的个人成就目标、学习策略以及自我效能感等因素,(41)Eleftheria N.Gonida et al.,“Students Achievement Goal Orientations and Their Behavioral and Emotional Engagement: Co-examining the Role of Perceived School Goal Structures and Parent Goals during Adolescence,”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9,no.1(2009): 53-60.从而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业成绩。
在本研究中,虽然教师成绩目标和父母成绩目标与学生语文学业成绩呈现显著正相关,但对后者并没有显著预测作用。陈岑等学者在对中学生的研究发现,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成就目标和父母成就目标可以通过学生个体成就目标这一中介变量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并且教师成绩目标通过影响个体成绩-回避目标进而降低其学业表现;而父母成绩目标能影响学生的成绩目标进而影响其学业成绩。(42)陈岑等.中学生家长目标、课堂目标结构与个体目标定向及学业成绩的关系[J].心理研究, 2013,(2):78-84.因此,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成绩目标和父母成绩目标可能会通过学生自身的成就目标等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其语文学业成绩。因此,对于教师与父母成就目标对学生语文学业成绩影响,是否存在其他中介变量的作用,仍需要做进一步的探究。
(二)相对于父母,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的直接影响更强
首先,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掌握目标对学生语文学业成绩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表明,当学生感知到教师强调要理解和掌握知识、提升自身能力的时候,他们学习动机更强,学习态度也更为积极,(43)李燕平,郭德俊.课堂环境目标影响学生成就目标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4):56-60.因此他们会更加努力去背诵学习,会更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44)Ulrich Schiefele and Ellen Schaffner,“Teacher Interests, Mastery Goals, and Self-efficacy as Predictors of Instructional Practices and Student Motivation,”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42(2015): 159-171.同时也更希望提升自己的能力,其语文学习成绩也会有相应的提升。比较教师掌握目标和父母掌握目标对学生语文学业成绩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学生感知到的父母掌握目标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为-0.101,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掌握目标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为0.173,这表明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掌握目标的对于语文学业成绩的直接影响要强于感知到的父母掌握目标。此外,将表层学习方式作为中介变量分析中介效应时,我们也能发现父母掌握目标-表层学习方式-语文学业成绩这一路径的中介效应(0.11)要大于教师掌握目标-表层学习方式-语文学业成绩这一路径(0.037),这也表明教师对学生语文学业成绩的影响更加直接。
我们推测,这可能是由于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课堂的主导者,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在课堂和学校之内。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的,尤其当学生先验知识或技能缺乏时,强调能力培养的教师更能在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和概念的掌握。而父母对学生的影响主要在课堂和学校之外,因此,相对于父母,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直接影响要更大。
这启示我们,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有着更加直接和重要的作用,其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更加明显,我们在提升学生学业成绩时,从教师因素入手效果会更好。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独特影响力,多强调理解掌握知识和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性,让学生们更加专注和努力,以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
(三)相对于教师,父母更能影响学生的动机和策略
在本研究中,学生感知到的父母掌握目标对学生语文学业成绩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中介效应分析表明学生感知到的父母掌握目标能够通过表层学习方式正向预测学生的语文学业成绩,其中介效应量要远大于教师掌握目标对表层学习方式和语文学业成绩之间的影响。这表明,相对于感知到教师掌握目标,当学生感知到父母希望自己学会知识、提升能力时,学生的学习动机会更加强烈,并更可能会改善其课堂行为,(45)Eleftheria N.Gonida et al.,“Perceived Parent Goals and Student Goal Orientations as Predictors of Seeking or Not Seeking Help: Does Age Matter?”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33(2014): 120-130.具体表现为会更加努力去背诵学习、反复记忆,也会更加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从而提升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成绩。
我们知道,父母对学生学习与发展实际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希拉在1993年指出“资深的教师都知道使父母参与到学生的教育当中来的重要性。一项调查显示,教师列出的改进教育的首要措施乃是父母的参与。”(46)John W.Santrock,Educational Psychology(Second Edition)(Boston: McGraw-Hill, 2004), 78.尤其,在小学阶段,相对于初中而言,学生心智不够成熟和独立,与父母更加亲密,学生对父母的依赖感更强。有研究发现,中小学生亲子关系学段差异明显,小学生普遍优于初中生。(47)储艳霞.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与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2.因此,父母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此外,在学生成长初期,排除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父母的陪伴要多于教师陪伴,因而,小学生跟父母的亲密性更高,可能会更加重视父母的看法,也更容易受到父母的影响。有研究发现,在小学阶段,父母对学生行为的影响要高于教师。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动机受到父母的影响可能更大。
这启示我们,父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养成有着更直接、更重要的作用,其对学生的影响是潜在的、内化的,多集中在思想、行为、方法、方式等层面。我们经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四)父母强调掌握知识,反而不好吗?
让我们比较惊讶的是,父母掌握目标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呈现显著的负向影响。此前,针对父母掌握目标的研究大多是认为父母掌握目标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如陈岑等学者在一项针对中学生的研究中就指出,父母掌握目标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正向的影响。然而,在本研究中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即学生感知到的父母掌握目标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负向的影响。
我们推测,这可能由于我们的样本是小学学生,而且样本中多数是流动儿童。有研究表明,流动儿童存在诸多心理问题,自制力较差。(48)欧阳岚.学龄前城市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8,(1):69-71.而小学生更在意成人的评价、外在的奖励。有学者指出,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比较简单,会为了得到父母和教师的赞赏和奖励而努力。(49)庞卓.基于小学生心理特征的识字教学方法探析[J].课外语文,2016,(1):48-48.目前最普遍对学生学业进行评价的方式就是考试,标准就在于其考试中取得的成绩。学生会因为取得好成绩时能得到父母的表扬,取得较差成绩时父母会批评这样的原因而努力学习,让自己更加优秀。然而,当父母不再强调成绩,而是转而强调掌握理解知识和提升能力时,就会导致学生学习缺少外在的标准即分数的约束。同时又因为小学生大多缺乏自制力而放松学习,这样就会导致成绩下降。此外,小学生心智并没有完全成熟,可能对自己是否真正掌握某一知识并不清晰,在课堂上,老师的强调知识掌握可能让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但是在课下父母强调知识掌握则难以取得这样的效果。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父母过度强调掌握知识,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而小学生抗压能力弱,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因此,父母掌握目标对学生语文学习成绩呈现出负向影响。
六、结论:值得深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未来展望
本研究发现,教师成就目标和父母成就目标能够预测学生语文学业成绩,并且教师和父母的成就目标对学生语文学业成绩的影响作用不同。对于教师和家长来说,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应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成绩,还能进一步帮助学生改善其学习方式,促进其更好地学习。而在教育过程中过多强调成绩,则并不能有效提高成绩,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对于教育学生的方法,很多人主张家长和教师不要关注成绩,而要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与提升。同样,我们也认为,家长和教师一味地关注成绩反而会对学生的学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但同时,我们也认为在教育方法的选用上,也应该因人而异。找到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才能够真正地促进学生发展。本研究发现,父母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有差异的。因此,在家庭中,家长应该发挥自己对学生独特的影响力,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发挥自己对学生重要的作用。家长和老师虽然都是学生的长辈,但是两者与学生的关系是不同的,相应的,学生感知到的家长所持有的目标的作用和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所持有的目标的作用也是不尽相同。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做好分工,共同帮助学生成长,实现家校共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