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狩猎红尘
——屠格涅夫《猎人笔记》读后

2021-09-09曹辉

共产党员(辽宁) 2021年16期
关键词: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文/曹辉

只看书名,不读内容,还以为《猎人笔记》是写打猎的事,读后方知,打猎不过是个引子,作者意在由此牵出打猎过程中依次出现的人,而作者本身,则作为捕获“人物”这一特定“猎物”的猎手贯穿全书。

体裁上,有人以书名定义本书为散文,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说,这是一本货真价实的笔记体小说。因为此书在很多方面,如人物的塑造、语言的大篇幅应用、情节的跌宕起伏等,都更符合小说的界定。当然,体裁如何不是关键,关键是作者的写作方式和水准,包括语言风格,都得到了从他那个时代至今读者的认可——或许这就是“俄国文学三巨头”之一的实力所在。

结构化零为整,多篇文章合辑成书,也是《猎人笔记》的特色之一。这部小说是作者青年时期的作品,诞生在他对写作几乎要失去信心,写下《霍尔和卡里内奇》一文,甚至想告别文学界的时候。《猎人笔记》问世后,作者的处境柳暗花明,陡生转机。庆幸的是,屠格涅夫凭《霍尔与卡里内奇》一文“找到并确定了与自己才能相适应的艺术方法和艺术形式,他对自己的文学前途充满了信心”,并且迅速调整自己写作的思想高度,“从以往任何人都没有这样接近过的角度接近了人民”,这才是《猎人笔记》好评如潮的根源。他从中汲取丰富的养分,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尤其是农奴制下俄罗斯农民的悲惨境遇现状勾勒得情文并茂,文中不乏反农奴制思想,这是青年屠格涅夫值得称道的伟大和创作的高度。

诗歌的偶尔插入,对大自然景色的精心描写,透露出作者在现实主义写作过程中不失浪漫主义情怀。譬如“叶尔莫莱和磨坊主妇”一文中引用的小诗“为找情妹妹,靴子都穿碎”,不但有野味,还与中国的陕北民歌信天游有一比。托尔斯泰盛赞屠格涅夫的风景描写,说他“只要写上两三笔,自然景物就发出芬芳的气息”,不失为公允评价。有意思的是,本书最后一篇,还真是散文,作者以景压轴,并以对春天的热爱作结,渗透出对俄罗斯未来的无限憧憬和乐观主义精神。

首先来说,作家这个群体,在任何时代都不是读不起书的贫农。他们至少接受过一定的教育,念了不少书,否则是不可能成为作家的。其次,心性敏感善良,是作家的特质。要么好,要么坏,要么不好不坏,作者队伍中的这三类人都有,并且都有其相应品性的作品传世。《猎人笔记》这本文集主要写人,每篇一至两三个人物不等,但有主次,打猎过程中身为作者的猎人的偏得,也是“双重身份”的作者由猎人向作家的进阶。读罢倒勾起我的写作欲望来,想写篇文章,题目是“作家随想”。专职与兼职作家的人生插曲,想想都过瘾。

各国文学各具特色,时代亦然。读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感觉到一种从当下穿越回19 世纪的奇异体验,不失为作品和作者的成功。这也是艺术手法与时代要求相契合而结出的如意果,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的现实意义。掩卷沉思,如闻一声枪响,猎人的眼睛将形形色色的人物作为笔下的猎物悉纳囊中。

猜你喜欢

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屠格涅夫与托尔斯泰恩仇录
屠格涅夫与托尔斯泰恩仇录
说空话
不听劝告的猎人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我的自然笔记(一)
怪兽猎人③
诚实的屠格涅夫
爱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