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喊唱”现象分析及纠正措施

2021-09-07褚小琴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13期
关键词:聆听唱歌习惯

褚小琴

摘要:演唱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乡村学校由于师资匮乏,学生“喊唱”现象十分普遍。“喊唱”的原因源于对流行歌手的模仿,源于缺乏教师的指导,源于学生的表演欲望。“喊唱”的纠正措施在于提醒学生严格的音量控制,在于教授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在于养成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

关键词:唱歌;喊唱;聆听;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3-0082

演唱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在人类的历史上很早就有了歌唱,甚至比语言文字还要早,最初的歌唱是发出的各种声音传情达意,然后加上语言形成简单的歌曲,因此,唱歌也是中小学音乐课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可以说,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唱歌。乡村学校由于师资匮乏,还有许多学校或教学点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使得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升入初级中学后,对唱歌教学提出了更多要求,学生喜欢唱歌也初心未变,但“喊唱”依旧。

一、“喊唱”的具体表现

学生“喊唱”现象十分普遍。大多数学生在表现欲的驱使下,为了显示自己声音大、唱得好,常常会用尽全身力气地喊叫,用“声嘶竭力”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起初,笔者以为他们只是一时兴奋而已,可经笔者排练观察以后,发现这样的“喊唱”根本症结在于他们没有养成正确的唱歌习惯。

记得有一次,学校要参加区里合唱比赛,笔者选了一首《同一首歌》。由于这些学生本来就会唱,旋律比较熟悉,自始至终都是喊唱,摇头晃脑的,不顾歌曲所要表达的情绪,越唱越带劲,速度越来越快,不能体会抒情的旋律。而且歌曲中强弱对比的地方、强的地方唱得好一些,弱的地方就低不下来,总是会忘记。无论笔者怎么引导他们,在力度、情感等方面这些学生就是表现不出来,他们根本不喜欢用“轻唱”,还说声音憋着,十分难受,只会“喊唱”!还说这样唱才过瘾。究其原因,是因为农村学校缺乏音乐教师,上课时教师拿个录音机随便跟着录音“喊唱”已成习惯。还有一个学生说:老师,只要大差不差的就行了,我们已经很努力、很认真地习惯于这样唱歌了。

二、“喊唱”的症结所在

合唱是一项集体的艺术活动,是表现力最为丰富的一种演唱形式,更要队员有一种合作意识的培养,不能突显个人主义,还能解决学生的演唱方法,声音位置统一、和谐,音量的均衡等等,而“喊唱”只会带来跑调、没感情、吐字不清,甚至会影响到正在发育的嗓子等等问题。

首先,什么是“喊唱”。喊唱就是通常所说的喊叫似的唱。声音比较直比较单薄,没有感情色彩,也没有技巧可言,大部分学生是用嗓子喊唱。他们是受流行音乐或者摇滚音乐的错误引导和影响的中小学生,只追求音量的大小,久而久之就養成了不好的唱歌习惯。

其次,“喊唱”源于缺乏教师的指导。源于从小没有得到专业音乐教师的正确引导,过分追求声音响亮,造成以“喊唱”为荣。所以,想想看也不能全怪学生,是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了学生的演唱,唯有加以正确的引导才是关键。

再次,“喊唱”源于学生的表演欲望。学生总是希望能够在教师面前表现自己,于是想当然地以为“以声夺人”会引起教师的注意。源于缺乏审美能力,自认为大声唱歌、声音洪亮就是唱得好,就会得到教师的表扬,时间一长就形成了“喊唱”习惯。

所以,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不厌其烦地纠正这种不正确的“喊唱”方法,变“喊唱”为“轻唱”,彻底帮助学生改掉这个不良习惯。

三、“喊唱”的纠正措施

笔者在三十多年的音乐教学工作以及合唱排练过程中,深深体会到采用正确科学的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实践告诉笔者,大声“喊唱”伤害大,必须从轻声唱法开始。

1.“轻声歌唱”的优点

(1)轻声唱歌易获得自然流畅的声音

轻声唱法练习的是气息带动声音,而不是使劲挤嗓子发声,音量不大,更容易保持喉头的稳定,对声区的统一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处在变声期的学生唱歌容易疲劳,声音不太稳定,发声不易控制,如果高声“喊唱”,会对声带造成很大的伤害。

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高位轻声的训练,即对学生发声位置进行引导,让学生打开喉咙,放下下巴,抬高上颚,利用假声、轻声高位来歌唱。因为人的肌肉具有记忆能力,刚开始学唱歌的人不知道怎么放松喉咙,喉头不能上提,此时如果追求音量大,只会让肌肉更紧张,达不到应有的演唱效果,而轻声唱则不会,反而会获得自然流畅的声音。

如笔者在教学生七年级上册《希望与你同行》这首歌曲时,首先笔者用讨论法导入,学生刚刚进入初中,一切是那么新鲜、那么好奇,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科目和小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建立新的班集体,结交新的朋友,互相之间的自我介绍,一下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在这里我们将度过人生最美好的中学时代,我们将风雨同舟,结伴而行。在学唱时,教师反复强调边轻唱边体会同学友谊,同时强调音色统一,音量统一,节拍统一,位置统一,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改变“喊唱”现象的发生。

(2)轻声歌唱能提高音准的正确性

《音乐课程标准》修订以后,合唱教学受到重视和加强,各地中小学每年都会举行合唱比赛。由于教学时间紧,任务重,中学每周一节音乐课肯定不够用,往往需要用课外活动时间突击训练,因此,每堂课都相当珍贵,时间安排合理恰当。合唱又是集体的艺术,学唱时“轻声”唱法更能让学生清晰地聆听伴奏音乐,随时调整自己的音准、节奏、速度上的误差,更快地学会歌曲。同时在练歌时用轻声歌唱,有利于声部的和谐统一。

训练时,笔者要求学生用带有呼吸支持的“轻声唱法”,为了节省时间,先用“wu”母音区训练,因为“wu”母音很容易避开喉头的逼紧和挤卡,容易形成发声的通道,通过演唱给人以思想启迪和情操的陶冶,心灵的境界常常与音乐一起得到升华,这就是合唱的魅力之所在。这样带有呼吸的“轻声”唱法和大声“喊唱”比起来,往往会让你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喊唱”的纠正要点

我们提倡“轻声唱、小声唱”并不是最终目的。第一阶段用“哼唱”练习,很容易获得假声和混声,对声区的统一有很大的帮助;第二阶段用“小声唱”,在哼鸣的基础上,使声音慢慢地出来,采用小声唱,使声音容易集中,歌唱者不紧张、不疲劳,思想也相对集中,思维也会活跃,有利于主观的控制和正确状态的形成,以及气息的合理应用;第三阶段“假声唱”,演唱者在唱高音时往往会出现发紧、发憋的现象,正确运用好假声,是训练中能否进入半声,进入头腔突破高音的关键,尽量从高到低的练习曲练习,这样容易体会头声的最佳位置;第四阶段用“半声唱”,不能响,这种唱法是在深呼吸的状态下,保持哼唱状态的同时,增加声带的张力,加强气息的支持,进一步打开喉咙,用一定的力量控制来发声的,这样的声音是我们最终追求的自然圆润、优美和谐的声音。这才是我们的目的之所在。

可是对于那些在歌唱中已经“喊唱”习惯了的学生,我们究竟如何帮助他们纠正呢?笔者认为大概有以下几点。

(1)提醒学生严格的音量控制

在上课时,因为学生的“喊唱”问题已成习惯,所以教师首先要用语言来时时提醒他们,另外,还可以找一些好的磁带、音像给他们听、看。学生在欣赏作品以及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时时处处地引导学生哪种方法是正确的、科学的发声方法,哪种是错误的方法,通过对比示范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明白“喊唱”的危害。通过感受两种不同的唱法所带来的不一样的音乐效果,来作鲜明的对比演示,让学生有最直接的感受。教师还可以尝试用琴声来控制音量。比如,学生在合唱时出现“喊唱”现象,教师可以立刻停止伴奏,这样学生会因为教师的伴奏停止,而打断“喊唱”。第一次学生虽然停止歌唱,但可能还不太了解教师停止伴奏的意图,这时,还需要教师解释,以后再遇到此类事情,不需要教师的提醒,学生也会知道了。

(2)教授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

学生在歌唱中的“喊唱”是不知不觉形成的。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不断地灌输“喊唱”带来的危害,鼓励他们用正确科学的发声方法去演唱。教师首先要做好示范让学生对比、领会正确的歌唱姿势,讲清站姿、坐姿的要求。比如站姿要求站立垂直、两脚略微分开站稳、头正、目平视、胸自然打开,小腹自然收缩,包括呼吸、发声、咬字吐字等等,这些都要给学生讲解示范,并且帶领学生反复练习、反复比较,当看到学生做得不好时可以提醒他们。特别是学生在唱高音时,通常都会变得紧张,怕唱不好、唱不上去。所以要随时提醒他们唱高音时不要紧张、害怕,一定要放松、自然,气息要沉下来,以气传声,两颧骨要更积极开放。反之,由于高音的用力,喉咙捏紧,反而会出现“喊唱”现象。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音乐是人类的灵魂,是一种思想的表达,是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一种表达方式和交流沟通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学生会出现“喊唱”现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会仔细聆听,不会用“情”来歌唱。总是想当然地唱,更别说要表现它了。所以,教师在范唱时的发音以及情感的投入,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在平时的范唱过程中,也要起到示范作用,要用正确的方法给学生演唱,严格要求自己,学生要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比如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地演唱,同时,注意运气用气息造成断顿、跳跃、连贯等音响特征,并随时注意从情感入手,身体自然参与体验和表现,用自己的声音和表情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自然地感受和模仿。

那么,怎样让学生做到仔细认真地聆听呢?这点也尤为重要。学生主要的学习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靠模仿的。所以,只有让他们多听教师的范唱,掌握声音的大小,才能避免出现“喊唱”现象。

比如,笔者在排练合唱时,首先要求学生完整地聆听歌曲,听音乐时要专心,在注意力集中时人的听力才会被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他们就可以更好地模仿了。另外,在指挥学生轻唱时,不能直接要求学生压低音量或者低八度来演唱。而是教师用轻柔的声音做歌唱示范。即使像《保卫黄河》这样一首令人鼓舞兴奋的歌曲,也不要用很大的音量唱,而是要从咬字、吐字造成的声音效果和力度效果以及情感体验所引起的体态表情上去获得“声音不大气势大”的效果。那么,“喊唱”现象也就自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践,笔者在合唱教学中的“喊唱”现象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来那些声嘶力竭、摇头晃脑的学生,不但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去演唱,而且还学会辨别哪种声音是正确的,哪种声音是错误的唱法,在区里比赛中,也能历次获奖。同时,对演唱的兴趣越来越浓,学生的演唱技能得到了提高,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演唱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音乐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注意变声期的嗓音保护,避免“喊唱”现象的发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龙袍初级中学211500)

猜你喜欢

聆听唱歌习惯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唱歌和本人一样不靠谱
唱歌猪
好习惯
不会唱歌的蝉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浅议
积极统筹协调,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的有效途径
一只大狼想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