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校企合作项目契约治理实践与探索

2021-09-07刘洪海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18期
关键词:合作项目契约校企

□文/ 刘洪海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提要] 校企合作涉及到合作双方的教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多方面的考量,需要在确定契约治理机制时加以统筹谋划。因此,完善有效的校企合作契约有助于规范校企合作双方日后的行为规范。本文描述高职校企合作项目建设愿景,对高职校企合作项目执行模式进行分析,寻找高职校企合作项目契约治理路径。

当前,人们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从总体上看,校企合作项目动力机制的理论分析和激励机制的实践探索都还不够深入,没有在主体关系上实现根本性的制度变迁,企业的教育职能和高职院校的经济职能尚未有效履行,企业发展规律与职教发展规律尚未有效对接。因此,将校企合作项目契约治理机制进行科学分析与归类,探索有效治理的基本路径,对于推动校企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将契约引入校企合作项目既是一个突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校企合作涉及到合作双方的教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多方面的考量,需要在确定契约治理机制时加以统筹谋划。因此,完善有效的校企合作契约有助于规范校企合作双方的日后的行为规范,契约作为校企合作项目的治理工具,合作双方应确保更清晰、明确地商讨并制定契约,使其发挥更大的功能与效用,以推动校企合作双方尊重契约精神,遵守契约条例,保证契约利益。

一、高职校企合作项目契约治理的核心要素

(一)校企合作项目。校企合作既是国家职业教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校企合作聚焦人才培养质量,兼顾学生理论学习与技能实践,统筹与共享学校、企业资源与信息。校企合作项目是一个承载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等功能的有机体,也是一个企业经济效益、学校社会效益的融合体,是一个在教学与业务活动中创造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学校社会效益的双赢项目。校企合作项目通过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与教育资源,实现育人过程与企业生产工作过程中各要素的深度对接。

(二)契约治理。 契约作为约束合作双方的典型范式,既可以成为校企合作项目治理的依据,也可以作为建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的保障。契约的集合是契约治理的本质内容,契约治理是借助系统的契约制度安排,并契合完善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在合作者之间建立一种资产权属明晰、权利义务明确、分工合作明了的责权利关系。校企合作项目契约治理通过契约安排,学校与企业协商合作,形成双主体的合作项目治理网络体系,共同参与教育事务管理。校企合作项目契约治理以治理理论和契约理论为理论支撑,以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打破原有一元主体的格局,引入市场管理与竞争机制,改变传统行政体制下的职业教育服务单一供给的局面,从而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供给效能,满足社会经济转型升级需求,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

二、高职校企合作项目建设愿景

高职校企合作项目应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专业人才为使命,实现校企融合发展为目标,以有限资本为纽带,以教学、实训、实习、科研为主要内容,实现专业人才校企共育、教学成果校企共享、教育责任校企共担。聚焦学生顶岗实习、学生校外实习、工学交替等方面,在新专业设置、新教材编制、新课程开设以及充分利用双方资源优势共同管理学院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与尝试,有效提升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综合实力,为企业产业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高职院校建设的校企合作项目不仅仅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提升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通过与社会企业深度合作,依托相关合作项目取得社会资金,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基础和实力,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合作企业通过合作项目,培育专业人才,降低专业人才选拔、聘用和培训的相关成本费用。针对校企合作的相关项目,我们可以在顶层设计,依靠企业的实体运作和信息化手段,全方位展开校企合作服务社会的相关工作,促使校企合作和实践基地平台的搭建、借助校企双方的师资力量对地区及周边地区政府、企业单位提供各种技术服务,包括继续教育培训、技术职称考试培训、岗前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等,大幅度提升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项目建设的社会效益,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进而强化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

三、高职校企合作项目执行模式

校企合作双方应立足自身特点和实际,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基于合作项目将学校、企业组成利益共同体,明确各方职责,行业协会和企业全程参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深度强化产业与教育的有机融合,优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育专业人才体制与机制,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国家层面提出并推行了“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打破传统高职理论教学主导模式,将理论知识学习和素养教育内化在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培养之中,实现“做中教、做中学”,使学生所学所做内容与企业岗位技能深度融合,实现了学生能力素养培养与企业岗位技能操练“无缝”对接,促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

高职院校应着力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创新和完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共同建立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共同加强过程管理,全面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以学生为中心,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实行三段式育人机制,为学生从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过渡提供广阔的平台和坚实的基础,实现学院、企业、学生的三方共赢,详见图1。(图1)

图1 校企合作专业人才培养执行模式示意图

四、高职校企合作项目契约治理路径

(一)构建基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的“动态化、模块化、层次化”课程体系。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也需要与时俱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动态化。电子商务时代的商业模式和平台运营给企业业务处理方法带来挑战,这些动态变化都需要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及时调整课程体系方向,不仅关注传统企业的岗位需求,更要关注电子商务企业的岗位需求,适时更新课程内容,变革教学手段等,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互联网+”、“工业4.0”时代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学校通过与合作企业建立广泛的需求对接信息系统,及时了解互联网经济时代行业发展、岗位需求等动态变化信息,明确课程体系及课程模块构建方向。

二是模块化。“互联网+”、“工业4.0”时代,高职院校专业的课程体系需要形成课程模块。全面梳理合作企业的岗位技能和职业要求,归纳合作企业岗位的知识体系和技能链条,实现专业课程随着企业岗位调整。根据专业课程的项目和技能逻辑,合理划定各课程模块的课时数及各课程之间的先后承接,对各门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做到知识与技能的承前启后,避免知识与技能的重复和遗漏。

三是层次化。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层次各异。有的企业只需要员工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有的企业则需要员工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因此,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具备层次化,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制定基于职业岗位(群)要求的课程标准。 遵循“根据岗位定技能,依据技能设课程”的原则,优化与完善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导入企业技能岗位与技能标准,实现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职业资格证书的内容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在此基础上,编制相关专业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定期组织教师深入主要校企合作单位调研,让专业教师及时掌握行业企业发展、新兴职业、新兴岗位、岗位要求方面的变化,确保制定出的课程标准能够适应行业企业的新变化。

(三)编写基于校企合作项目的专业教材。为确保校企合作项目的持续推进,需要深入推进校企合作的精品教材建设工作。因为,从某一角度来讲,教材是校企双方履行契约的载体,专任教师与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教材,把企业资源转化为专业教学的素材,是支撑校企深度融合的重要路径。结合校企合作典型,归纳和总结合作经验,共同开发专业教材和教学资源。在教材开发过程中融入更多企业元素,在教材内容的遴选与实施环节上,要求企业一线人员充分参与,在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上保障校企共同评价权,改变传统的纯理论评价标准,注重过程性考核,注重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考核。

(四)打造基于校企合作项目的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库。优质教学资源库能为进一步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资源积累,为各专业人才岗位入职提供自主学习资源,主要包括:一是专业教学基本库,包含校企联合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工作岗位任务、专业主干课程体系、专业教学内容、岗位技能实训项目、教学质量评价等资源;二是专业教学素材库,包括专业知识资源库、业务流程数据库、操作规范数据库、操作实训数据库;三是专业资料,校企共同选购专业工具书,核心期刊与专业特色期刊,实务图书和文献,国家、地区及行业法律法规,专业发展动态和政策管理信息等专业图书及电子数据资料。打造基于校企合作项目的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库,不断丰富和充实专业资料与资源,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保障。

(五)校企合作开发实训体系与基地建设。高职院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主要是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个方面。信息时代下,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企业的工作方式和信息传递手段日新月异。因此,高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制定应顺应大数据时代变革,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导向,以大数据环境下企业职业岗位技能培育为目标,以企业人员从业上岗能力为标准制定高职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如图2 所示。开发校企合作实训体系与基地建设,培养具有熟练的专业软件实操能力,能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专业数据的加工、处理、信息分析的大数据时代专业人才。(图2)

图2 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图

(六)构建结对互补机制,发挥兼职教师专长。 以企业技术骨干人员参与教学研究项目为契机,扎实推进校企合作教学改革。借助合作企业兼职教师的专业技能特长,切实提升高职院校专业实践教学能力,校企合作项目的有效推进与实施离不开一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技能型兼职教师队伍。因此,我们需要积极构建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结对互补机制,学校专任教师发挥理论教学特长的同时,不断向企业骨干学习实践技能,补短板强技能。而企业骨干兼职教师教授专业技能的过程中应融入系统化的知识要点,通过混编团队、层级团队等形式,依托相关合作项目,让企业骨干人员真正参与到学校教研、教改的全过程,并制定完善的制度支撑体系,确保校企合作互补机制规范化和效能化,将校企合作项目向纵向和横向深入推进。

(七)优化校企合作项目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高职校企合作项目质量评价体系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体系,在实施校企合作项目质量监控和评估的过程中,我们应借助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发现项目执行效果不显著或者项目计划本身有偏差时,应该及时矫正合作项目目标,特别是当校企合作的客观环境发生变化时,我们要优化校企合作项目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一方面我可以并尽可能量化考核指标,建立教学、管理、服务等全面协调有效的多元质量监管与评估体系。在测定合作项目实施绩效时,注重校企双方的实际工作表现,允许理论契约与实际效果存在一定的偏差与摆动。另一方面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按时兑现考核奖惩,将目标考评结果作为校企合作项目参与人员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与依据。

具体来说,在优化校企合作项目质量监控体系时,可以构建师生之间的互相监督体系,对校企合作项目推进过程予以有效的监控。校企合作项目的领导班子成员要经常深入一线进行听课调研,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动态。在校企合作项目的质量评估过程中要导入专家咨询机制,完善校企合作项目的评估标准体系。加强和健全合作项目督导员队伍和学生信息员队伍建设,及时监督校企合作项目的执行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

五、结语

契约作为一种治理工具,本身不仅承载对教育效率的追求、实现校企合作项目的“有效性”,也是在高等职业教育大变革过程中呼之欲出的时代诉求。在校企合作契约治理的背景之下,学校需要完成从教学过程的主导方转化为社会服务提供方的华丽转身,采取契约的方式实现公平和效率。伴随着大数据时代高职教育体制改革的与时俱进,契约治理让校企合作越来越密切相关。企业前瞻地以校企合作方式融入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不仅可以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增值加码,更可以发挥企业所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教育优势。高等职业教育采用契约方式开展校企合作,更是以创新的模式引导多元主体参与,为高等职业教育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合作项目契约校企
一纸契约保权益
我校成功入选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首批试点院校
中俄核能合作项目核岛主设备安装正式开启
进博会江苏签订55个合作项目 总规模近50亿美元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新疆发现契约文书与中古西域的契约实践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解放医生与契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