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三个贯通 实现三绿联动

2021-09-05郭碧勋

林业与生态 2021年8期
关键词:石门县林长林长制

郭碧勋

石门县地处湘鄂边界、湖南西北端,素有“潇湘北极”“湖南屋脊”之称。全县国土面积3970平方公里,辖27个乡镇、街道、区场,331个村(社区),总人口67万。近年来,石门县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实施红色引领绿色崛起战略,以“保绿量、提绿质、增绿效”为目标,积极探索林长制改革,形成了责任明晰、齐抓共管、三生协调的林业生态治理新格局。全县林地面积达到28.8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71.6%,森林蓄积量达到1403.7万立方米。石门县创建成为全国第三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贯通工作体系,无缝覆盖“保绿量”。聚焦“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的定位,全方位构建全域覆盖的林长制工作推进体系。一是压实管护责任。按照林地分级管理全覆盖的原则和要求,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由县委书记担任县级第一总林长、县长担任总林长。全县共设立县级正副林长19名,乡镇级、自然保护地正副林长241名,村级正副林长791名。全县划定林长责任区1062个,确保了一山一林、一草一木都有专人负责、专人管护。二是强化制度衔接。将林长制纳入全县“红色引领绿色崛起”战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和自然生态资源环境审计。强化与河湖长制、“两联两包”基层治理等制度的衔接,建立县级林长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林长制工作进行调度、讲评、述职,实现了林长制由林业“独角戏”到全县“大合唱”的转变。2020年,县财政在林业方面的专项投入超过1000万元。三是整合三支队伍。按照“县建、乡聘、站管、村用”的模式,将原有的公益林护林员、生态护林员和天然林护林员三支队伍共计928人进行整合,统一任务、统一装备、统一培训、统一考核,落实网格化治理模式,实行宣传在网格、责任在网格、巡护在网格,破解了队伍臃肿、工作脱节、钱养闲人等改革困境。

二、贯通政策资源,多轮驱动“提绿质”。坚持政策统筹、资源整合,多渠道推进森林提质、绿化扩面,全面构筑点、线、面结合的绿色生态屏障。一是严管核心资源。落实封山禁伐政策,全面取消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实行自用材采伐限额管理,对县内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国家级石漠化公园、3个国省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地质公園实行严格管控。稳步推进天然林保护修复以及公益林抚育、更新和改造。去年实施林长制改革以来,全面封山育林5066.67公顷,森林抚育866.67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4733.33公顷。二是建设生态廊道。实行国土绿化、环境美化、堤岸固化“三结合”,大力建设河湖岸线、铁路通道、高压走廊等生态廊道。去年以来,完成石长铁路生态廊道建设造林100公顷,澧水岸线生态廊道建设造林6.67公顷;协调推进街道绿化、院落绿化、公路绿化,完成义务植树335万株,绿化农村公路319公里。三是创建绿色村庄。持续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成果,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拓展绿色村庄(森林乡村)创建。目前,全县共有绿色村庄(森林乡村)285个,生态村306个,覆盖率达93.6%。

三、贯通发展出口,两山转化“增绿效”。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致力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持续释放林长制发展“红利”。一是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大力发展林蜂、林药、林畜、林禽、林菜、林菌等林下经济,着力打造“石门土鸡”“石门马头山羊”“石门林蜂”等林下经济品牌,石门县获评“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县”“中国五倍子蜜之乡”。目前,全县共有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8个,国家林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家。二是发展生态旅游。围绕“一湖三山”(仙阳湖、夹山、白云山、壶瓶山)等生态资源,结合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县创建工作,重点发展森林体验、休闲、游憩、康养等生态旅游业。仅今年上半年,全县就接待游客321.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7亿元。三是发展森林碳汇。抢抓“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窗口,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围绕林业碳汇、储备林项目,积极实施招大引强。今年6月28日,成功签约林业碳汇资源项目1个,规划投资1亿元,实施面积4.33万公顷,每年可产生减排量39万吨,碳汇收益可达7800万元。

猜你喜欢

石门县林长林长制
山西省印发《山西省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和五项配套制度
岚县创新林长制工作机制
达川区
甘肃省举行全面推行林长制情况新闻发布会
我省举办林长制改革专题培训班
石门县壶瓶山镇人民政府
提高石门县北站运输能力措施探讨
长汀推行三级“林长制”
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在安徽揭牌
“鸡奶奶”的五世同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