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导演成长之路:扶植计划评述与胜任特征解析

2021-09-03邓桂垚侯光明

电影评介 2021年10期
关键词:胜任计划指标

邓桂垚 侯光明

青年导演是电影产业发展的新兴力量,随着电影产业发展的日新月异,电影导演人才的供需矛盾逐渐显现。近年来,电影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产业的孵化功能逐渐凸显,青年导演人才不断涌现,行业内关于新兴导演的扶持培养计划也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在具体的青年导演扶持孵化执行过程中,很多平台出现扶持效率低、项目成活率低、各平台之间存在项目重叠等问题。

文章以青年导演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青年导演扶持计划的开展情况、选拔过程研究,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及层次分析提取出青年导演的胜任特征指标,构建包含基础能力、个人特质、导演岗位能力、意识和动机四个维度的25项胜任力指标。

一、青年导演扶持计划脉络及扶持现状

青年导演扶持体系建立可以追溯到1958年,当时北京电影学院建立了实验电影制片厂,这是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的前身,于1979年正式更名。全院教师在这里进行创作和实践。其主要的服务对象是电影学院科班出身的电影创作人才。

20世紀80年代,电影由电影制片厂按指标计划生产,电影导演的准入门槛比较高,需要制片厂的师傅以带徒弟的模式经过多年创作实践成为导演或者科班出身的学院派导演才有资格和机会拍摄电影。20世纪90年代,国有电影制片厂人员冗繁,缺乏有效盈利机制。以张元、王小帅、娄烨、贾樟柯为代表的第六代导演自立更生,拍摄了一些低成本电影,并获得国际认可。到了2000年以后,中国电影市场趋向于“大片为王”。2003年进行院线制改革后,能够获得高票房的基本上是大投资、大导演、大制作的影片。于是民营企业纷纷投资入场,而他们的资金更多地聚焦在大导演的身上。青年导演是电影产业的未来,中国电影如何实现艺术、商业院线双重发展,如何才能走上良性的类型化道路,如何实现电影产品的多样化,如何实现电影文化强国,是新生代电影人需要努力和奋斗的目标。于是,关于新人导演的塑造和培养、创作途径、资金来源与生存空间等问题,逐渐受到行业的关注。

名人以自己的个人名义投资给青年导演用于新作拍摄,最早可以追溯到2005年刘德华启动的“亚洲新星导”计划。当时,刘德华以自己的名义拿出三部电影的片酬投资青年导演。2005年影坛的最大黑马《疯狂的石头》以300万元成本获得近3000万元的票房,便是“亚洲新星导”计划的代表项目。宁浩也凭此片脱颖而出,跻身中国一线电影导演行列。2010年,贾樟柯融资近亿元开启“添翼计划”,《hello!树先生》是其扶持代表作品。2016年9月,宁浩旗下公司坏猴子影业启动了一个扶持计划——“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创新性地使用了新生代电影人搭档资深影人的创作模式,目前该计划已经推出了很多优秀的电影作品,代表作有《绣春刀·修罗战场》(路阳)、《中国药神》(文牧野)、《甜美生活》(牛涵)等。

政府类的扶持计划最早是在2007年,由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出台了对青年导演的资助计划,用政府资金扶持为青年导演创造环境。2015年,成立了属于政府类扶持计划的CDFDG中国青年导演扶持计划(简称“青葱计划”),这项计划有行业协会及广电总局作为背书,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

传统影视企业的扶持有2011年的华谊兄弟“H计划”及同年光线影业的“新导演计划”,后者导演名单中包括徐峥、吴秀波、邓超和黄渤等知名演员。这个计划的票房成绩比较喜人,其中,徐峥的处女作《泰囧》获得票房12.66亿元、赵薇的处女作《致青春》获得票房7.26亿元。该计划带有明显的演员跨界风格,并不是非常适合青年导演参加。2012年,民营企业青禾影业打造了青年导演创投项目“馅饼计划”,组委会与FIRST青年电影展平台合作,从FIRST青年电影展及其他途经推荐选拔3~5位进入该计划,但要求他们从未获得过投资机会,这相当于一个未能在创投上获奖的其他选择。2017年6月,万达启动了“‘菁英+计划”,该计划不仅扶持青年导演,还包括年轻的编剧、摄影、特效人才等,与从“青葱计划”选拔出来的人才进行签约,也就是说,“青葱计划”的5强导演也会是万达“‘菁英+计划”的签约导演。

互联网平台的扶持计划从2015年开始。2015年,阿里影业启动“A计划”、腾讯影业发起NEXTIDEA,他们的扶持对象不仅仅限于导演,编剧、制片、演员等工作类型的电影人才都可以参与。近几年,爱奇艺提出了基于爱奇艺平台的“17计划”、阿里影业推出了“锦橙合制计划”,计划以主投/主宣发的方式与头部片方合作,计划的扶持对象是成本比较大的电影作品,包括《拆弹专家2》《刺杀小说家》《哪吒重生》《第一炉香》等。阿里大文娱推出的“薪火计划”“可能制造”,聚焦三个主题——青春、人生和科幻,代表作为魏书钧执导的《野马分鬃》、黎志导演的《九顶假发的女孩》、张荣吉导演的《茉莉》。

2020年,由腾讯影业发起,新丽传媒、阅文影视全程助力的“青年导演培养计划”发布,这个计划更多地看向影视学院科班出身的导演。2020年,B站携手坏猴子影业,计划每年打造30部短片作品,并在B站独家播出。在这30部短片当中,将对其中的优秀作品进行包括电影、动画、游戏在内的多维度IP化开发。这些都是最新的青年导演扶持计划形式。

通过对青年导演扶持体系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可以看到各个平台对青年导演的扶持、培养思路越来越清晰。其实,除了这些政府类、私企类、名人类的青年导演扶持平台外,电影节及影展的创投市场也起到了牵线搭桥、资源整合的作用。创投会的形式是于2000年左右借鉴国外经验依托电影节或政府扶持而产生的,这种模式进入中国后保留了它原来的基本特征。市场板块拥有创投会的电影节有: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海南国际电影节、香港国际电影节;电影节展有华语青年影像论坛、FIRST青年影展、平遥国际影展等。

各类青年导演扶持平台在这20年间逐渐成立并启动,整体的扶持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获得投资在拍摄过程中夭折的项目和没有开机的项目多于一定程度上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项目,其主要存在以下现状和问题:

(一)项目成活率不高

每年的创投活动、青年导演扶持路演活动接连开展,每个创投活动都能有几个优胜项目获奖,甚至很多项目在多个创投活动中获奖。但是其中真正和观众见面的影片却很少。一方面是由于电影生产周期长、拍摄难度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导演胜任能力不匹配。3~5年是影视行业作品产出的常态周期。然而,这种常态的操作,和如今华语电影界的创投数量相比,效率显得过于缓慢。每年大大小小的创投活动、扶持计划中,最后能够与观众见面的作品不到四分之一。创投会就像海选,电影项目通过这一次的曝光后,再去经历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现在,新人导演的作品常见这样的搭配:非知名青年导演搭配行业内经验丰富的投资者以及经验丰富的导演或制片人作为监制,还有的是搭配明星作为主演。这充分彰显了创投平台近年来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其目的是对青年导演增加曝光度,获得行业资源的关注,从而推动处女作项目的“顺产”。

实际上,有一些项目即便在创投活动中没有获得奖金,但在入围后参与酒会、陈述、市场对談等环节,3~4天的活动也让其有机会识得伯乐,帮助项目得到开发。以《南极之恋》为例,该项目在2015年北影节的创投会入围。2014年,《送我上青云》入围FIRST青年影展的创投项目但在当年没有获奖。有幸的是,创投会过后,姚晨的坏兔子影业将其发掘并开发,并首次以监制的身份参与了这部电影的制作并担任女主角,为这部电影提供了明星资源。由此可见,相较于剧本项目获得创投会评委青睐拿到奖金而言,导演自身的坚持及具备抗压能力、适应能力、自我激励能力等才是项目能够存活的关键。

(二)扶持平台众多,出现内卷化危机

如上文中列举的市场内现有的扶持活动,我国电影行业每年大大小小有几十个活动举办,平均每个月2场。多数项目会在多个创投会上与大家见面,这些项目通常品质比较好,能够在多个创投活动中入围。但这类项目面临的问题是,无论是创投会还是其他渠道,其所筹集的资金都不够,仍需要继续通过创投会的方式获取社会和业界关注,需要通过创投会寻找之前创投会中没能落实的投资,这就增加了项目的生产周期。

面对这么多扶持计划及创投会,不仅项目和青年导演不够用,创投会的评委也不够用了。因为创投项目评选需要评委拥有一套复杂的知识体系,需要具备一定的经验和资质,而且评委也是创投会中吸引青年导演拿着好的电影项目报名的重要因素,因此,行业内满足条件的导师很少。为了增加曝光度,创投会喜欢找明星做评委,邀请明星做经验分享交流。有经验的优秀演员也许合适,但更多情况下,能胜任评委一职的人很有限。

(三)选拔测评流程单一,缺乏对导演自身能力的关注

各类青年导演扶持计划的选拔流程较为单一,创投会是最常见的形式,大部分创投活动都采用路演的方式对项目进行测评。测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着重考虑项目的类型、主题和创意,着重评审项目策划书。在演讲过程中会对青年导演的表达能力进行一定的测评,而现在很多青年导演参加创投会时会提前制作一个简单的样片,丰富项目内容呈现形式。总的来看,创投会对于青年导演的项目关注度大于对青年导演自身能力的关注,因此,创投活动结束后,很多项目因为导演或制片人的能力不足导致项目夭折,很多青年导演会因为处女作夭折而停滞不前,没有了后续的电影孵化。缺乏对导演自身能力的关注,不利于扶持效率的提高和为电影产业提供新兴力量。

二、青年导演胜任特征指标的初步提取

青年导演应具有哪些胜任力,在青年导演扶持选拔过程中应该注重青年导演的哪些具体胜任力指标?文章将通过实证分析构建一个胜任力模型。依据历史文献及各个青年导演扶持计划平台对青年导演报名的要求明细以及各类高校对导演或编导的培养目标的收集、整合、分析,初步提取青年导演胜任特征指标。电影导演要想成为行业翘楚,除要具备深厚的导演功力外,对电影工业的其他流程如剧本、摄影、美术和剪辑等都需要谙熟于胸[1]。林秀晶、杨舒涵曾撰文《中国大陆女导演的胜任特征研究》(《现代商业》2015年第4期),以女导演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女导演的胜任力模型,确定六大维度,如组织决策能力、职业热忱、专业性、创意力、识人用人及市场洞察力[2]。导演创作要求学生具备文学艺术的理论修养和历史知识,有较高的美学鉴赏能力和艺术品位;系统掌握影视导演创作的基本规律和熟练的视听表达能力,在创意、叙事、造型、声音等方面有很好的综合运用技能和较强的组织能力。经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网站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合并相同性质的特征,笔者暂时将青年导演的胜任特征概括为25个基本指标。以冰山模型、洋葱模型及个体差异性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把25项指标分为四个大类。

三、指标体系的构建

为避免主观判断评价青年导演胜任力各项指标的权重,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采用方根法求取特征向量确定各项指标权重,确保数值的科学性。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大学运筹学教授T.L.Satty等人提出的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多准则系统决策方法,此方法把与决策有关的因素分解成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三个层次。[3]

按照步骤,第一步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拆解出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第二步为构造判断矩阵,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让导演、制片人、资方、影视专业教师对上述的胜任特征一级指标之间、二级指标之间进行两两比较,经专业学者讨论,依据层次分析1~9标度得到两两比较的结果。第三步将比较结果输入数据分析软件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检验指标为C.R,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4]

将第一层级的四个指标基础能力、个人特质、导演岗位能力、意识和动机进行专家讨论,两相比较并把结果进行层次分析,得出结果如下: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结果显示,最大特征根为4.2440,根据RI表查到对应的RI值为0.89,因此CR=CI/RI=0.0914<0.1,通过一次性检验。层次分析法的权重计算结果显示,个人特质的权重得分为0.5185,导演岗位能力的权重得分为0.2305,意识和动机的权重得分为0.2049,基础能力的权重得分为0.0461。二级指标的层次分析结果如下:

青年导演的胜任指标相较于导演的勝任指标,更加注重对导演个人特质的考量,其中抗压能力的指标权重排在第一位,这是由于现在参加扶持计划的青年导演平均年龄为29岁,也就是说他们大多是成长于城市的独生子女一代,相较于第五代、第六代导演,他们身上的抗压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抗压能力的考量权重最高。个人特质包含抗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美学修养、洞察能力、共情能力、文学感悟能力、创新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属于冰山以下的能力,不能在短时间里通过观察而得到测评,因此需要合理设计选拔程序进行测评。

一级指标排在第二位的是导演岗位能力的考量。导演岗位能力也是目前青年导演扶持体系选拔流程设计中重点考察的能力,这些能力无论是青年导演还是第五代、第六代导演,都是应该掌握,包含叙事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剪辑思维能力、风险规避能力、现场能力、表演能力。其中,风险规避能力是指青年导演能够具有风险意识,避免政治和商业失误。电影制作成本高,需要导演在整体流程中科学规划、周密安排。在剧本创作阶段也需要具有法律意识,熟悉政策法规新变化,如2017年3月1日起实施的《电影产业促进法》中第十六条对电影创作内容的规范。在创作过程中需要与制片人、工作人员、演员签订协议,避免不必要的争议,音乐的使用也需要注意版权问题。

一级指标排在第三位的是青年导演的意识和动机的考量,该项能力是指导演创作的内驱力。包含职业热忱、诚信正直、适应能力、进取心、内省力、自我激励能力等6个二级指标特征。

一级指标排在最后的是基础能力的考量,包括责任心、执行能力、沟通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组织能力、科学运用的能力等,这些能力除了适用于导演这个职业外,也适用于剧组中的其他职位,如制片、编剧、剪辑等。其中的科学运用能力是指青年导演能够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实现创意想象,关注科技进步前沿,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如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基本上由电脑制作完成。当今,奇幻电影越来越受到观众喜爱,高概念技术的奇幻作品系列屡获佳绩,华语电影票房榜中的《流浪地球》《美人鱼》《捉妖记》《寻龙诀》等都运用了科技手段创造新奇。科学运用能力对青年导演来说越来越重要。

四、CFDG中国青年电影导演扶持计划选拔过程案例分析

与电影节创投会有明显区别的青年导演扶持平台——“青葱计划”被业内打趣地视为青年导演的“选秀”节目。因为它每年经过业内路演层层选拔后最终决出五强,每个项目可获得100万元启动资金及后续一系列帮扶资源。导演协会在开始成立“青葱计划”之前进行了一系列的市场调研,设计了较为丰富的流程方案,它不仅仅是一个创投活动,而是包括从海选到各项培训、短片拍摄,再到创投以及创投后的各种资源帮扶等。可以说,“青葱计划”是目前青年导演扶持体系中最看重导演个人能力的一项扶持计划。

“青葱计划”对于导演的筛选机制更为严苛、漫长和复杂,大大降低了一些“创投混子”蒙混过关的可能性。首先是海选30强,初审评委就有18位,3人一组,共6组,要求每个入选项目都是这三位评审共同决定的。而这些初评委其实都是业内有经验的各公司项目策划、制片人、青年导演或编剧。30强进入复审后,再次组成三个复审组,每组由一位制片人、一位导演、一位编剧组成。每个项目都要过一组评审之手,3位评审从各自角度给出意见,并选出本组较强的几个项目。然后,组委会组织所有组一块儿开会讨论,从30强中选出15强;接下来进入剧本工坊,有5位导师,都是卓有经验的一线编剧或者编导,他们每个人带3个项目进行剧本打磨。剧本打磨完毕后,每位导师再从手中3个项目里评出2个较强者,然后组委会再次组织全体综合评估,选出10强;之后是导演训练营环节,10强选手进行命题短片拍摄,这些短片既是为了让后续导演训练营的导师了解学员的拍摄实操水准,也是为组委会进一步筛选提供佐证。组委会为10强导演每人提供几万元拍摄资金,让他们各自拍摄一支长片作品的样片,要求这支几分钟的样片尽量贴近成片品质。有的青年导演已经在这个阶段谈好并磨合了长片的演员和幕后团队。接下来是培训的最后一个环节,由5位业界著名导演依据前面的各类文本,对10强导演进行“一拖二”的指导。然后,10强导演才能最终在一年一度的“青葱”创投会上亮相,向业界首次阐释他们的项目创意。最后一道筛选程序交给业界来完成——根据创投会后的调查问卷、约谈情况、各公司反馈等,组委会最终确定“青葱”5强名单,在每年的导协表彰大会上公布。创办5年来,担任过“青葱计划”导师的业内大咖已经有100多人,基本覆盖了国内所有具有“传帮带”能力的一线导演、编剧、制片人。比如第五届评审主席分别为冯小刚、贾樟柯、张艺谋、谢飞、宁浩,2021年导演训练营的5位导师是陈思诚、赵薇、万玛才旦、宁瀛、王竞。

“青葱计划”角逐出5强后,下半程工作才刚刚开始。“青葱”由制片人负责每一位获奖导演的项目推进,负责代表“青葱”和青年导演与资方沟通影片制作的各项内容,如签订版权保护协议、确立投资主体、保障拍摄完片等工作。创投过后,“青葱计划”会帮助青年导演走一遍严格的法律流程,对项目进行保护,规避风险。总的来说,“青葱计划”对青年导演人才胜任力的测评专业度更高,当然考察时间也比较漫长,相比其他创投活动更能体现出导演很多隐性的胜任能力。但很多平台不具备长时间测评和扶持的条件,因此探索高效精准的流程设计和运用青年导演胜任力指标对应选拔以降低投资风险就显得尤为关键。

结语

文章采用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研究法,初步提取了青年导演胜任力特征指标,再通过层次分析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最终得出青年导演的胜任特征指标体系。这个体系包含了青年导演必须具备的25项基本指标,这些基本指标又分为四个一级指标。其中,个人特质的权重最高,青年导演个人特质也十分重要,包括抗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美学修养、洞察能力、共情能力、文学感悟能力等。这些能力大都属于“冰山以下部分”的范畴,是个人内在的、难以测评的部分,这部分特征也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短时间的影响而得以改变,它对于没有既往作品的青年能否胜任导演一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我们的青年导演扶持计划中对于青年导演的选拔测评方式应该灵活多变,侧重对于导演个人特质的考察。

参考文献:

[1]胡八一.能力素质模型构建与应用案例精选[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2.

[2]林秀晶,杨舒涵.中国大陆女导演的胜任特征研究[ J ].现代商业,2015(04):151-154.

[3]孙可扬.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创意人才测评体系研究[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15.

[4]冯成志,贾凤芹.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ASS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胜任计划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最新引用指标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Double图的Kirchhoff指标
基于胜任力生成过程的组工干部培训探讨